如何逐步給我們的孩子建立行為規則?

吃飯和學習 | 如何逐步給我們的孩子建立行為規則?



這是一篇目前家長困惑最多的問題,原來吃飯和學習的規則是這樣制定的。

我的女兒很快就要兩週歲了,她已經可以清晰地表達她的願望,比如她說:“我要喝酸奶!”,如果我們不答應,不滿足她,她就會一直哭,一直哭,哭得很厲害。這個時候,其實我們是無法對孩子使用“聽不懂”來應對的,可是我們真的在那一刻不能給孩子吃酸奶,因為她已經喝得太多了。

遇到類似的情況,我該怎麼辦呢?

我的孩子已經五歲多了,脾氣很暴躁,只要我們不滿足他的要求,立即開始扔東西,踢東西,或者大人,大哭大鬧……真的好難教育,都不知道該怎麼改變他這樣的性格?


關於這類似的問題,我想在很多的家庭裡都存在。我們的孩子在學會“聽話”之前,是完全不會自願採取“服從”的行為的,他們對於自己的願望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不僅僅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情緒,他們還會非常注重實際——他們早早地清楚了:

世界上有兩件事情

別人無法勉強自己

吃飯和學習

所以,孩子們在感受到不滿意,又找不到對抗方式的時候,他們還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利用這兩件事情來對抗我們。

由此可見,我們的孩子長大後,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學習的原因,很多時候也都是我們父母長期不滿足孩子的願望,所積累的情緒造成的哦。

可是,孩子的願望常常具有不合理性,不健康性,甚至危險性。難道對於孩子不恰當的願望也要滿足?如果對於孩子的一切願望都給予滿足,我們的教育又有什麼作用呢?

家庭教育的艱難之處,就在這樣的極端衝突之中,矛盾之中。

有很多的時候,我們滿足孩子是不對的,不滿足他也是不對的。這樣的境況發生,就是父母為什麼常常在學習了一些親子教育方法之後,卻依然不能好好執行,好好堅持的原因了——面對這樣的極端衝突,我們的父母最後的選擇,往往是自己過去的習慣經驗和價值觀標準。

拒絕孩子的需求

至少可以先讓孩子

避免風險

我是相對比較贊成這個決定的,因為,這個決定的起因是“保護孩子的安全!”

我不是很贊成父母在這樣的衝突下,還依然堅守所謂的“民主教育”——為了避免孩子的哭鬧,而給予孩子有傷害性的願望滿足。我以為這個決定的起因是“維持自認為的正確教育理念”。

但是,說到底,我以為更好的應對這個衝突的教育方法是——給孩子建立規則。讓我們孩子的行為,逐步地在學會適應規則的情況下,得到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這是一個人學會在集體中,在社會環境裡協同生活的開始。

如何來給我們的孩子建立規則?怎樣的規則能夠做到,既不束縛孩子的思維創造性和行為挑戰性,又能引導孩子懂得體會他人,願意自覺地與他人合作,協同生活呢?

首先,我們在建立規則之前,需要理解孩子的基本心理狀態——幼兒發展心理學指出:

孩子們“哭鬧”“抗拒”性問題不斷髮生的原因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要性,或者討大人喜歡,而不是引發孩子自覺衝動的求知慾,或者好奇心。因為求知慾和好奇心,是伴隨著興奮、喜悅、觀察、探求的行為特徵的,情緒在此時的影響力很小。

好了,我們知道了孩子哭鬧和抗拒,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要性,或者討大人喜歡,那麼我們其實很快就可以發現:只要孩子在被關注和被讚美,親暱上得到了滿足,他們潛意識的哭鬧和抗拒動力,就被解除掉了。也就是說,在這個前提下,我們的孩子是非常難以產生“藉故——提出某項他自己都可能知道的會被拒絕的需求”來發洩內心未被關注,或讚美,親暱的情緒——哭鬧和抗拒的了。

我們有了這個認知,就會很清楚地知道——給我們的孩子建立規則,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孩子的哭鬧和對抗性問題,而是為了引導,訓練孩子適應集體,社會生活環境的協同能力提高。

這個目的性的問題確認之後,我們要做的

第二件事情是——選擇哪些日常生活來建立規則?

是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合建立規則的。給孩子建立規則,是為了孩子未來成長得健康,自由,合作性強的品質而進行的教育行為,所以,我們在建立規則的事情上,一定要要好好地思考,選擇,謹慎而為之。否則,規則就會是無厘頭的束縛,或者成了我們父母企圖擺脫孩子吵鬧麻煩的工具了。

我們已經在之前談到過了,孩子最容易拿的那兩件對抗我們的事情是——吃飯和學習,那我們也就從這兩件事情上著手建立規則咯。這是非常有意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

吃飯和學習,是孩子一生要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內容,所以,我們從小來規範孩子這兩件事情,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吃飯的規則,可以從基本要求,到繁瑣禮儀,隨著孩子的年齡來設定和教育,那基本的要求有三條——

1

長幼有序,長輩優先的基本規則

我們在餐桌上一起吃飯,就必須長者先,幼者後。必須養成先請爺爺奶奶吃,然後才到我們和孩子。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生活秩序觀,它對於未來孩子建立尊老愛幼,行為秩序觀,尊重他人意見等品行是最重要的基石了。

如果孩子小,需要提前餵食,吃飯,那麼就不要安排孩子在家中正式的餐桌上吃飯,而是遠離家庭餐桌,讓孩子另外在一個小的位置上用膳。

2

把碗的飯,吃到一粒不剩的基本規則

這個是吃飯規則中,最簡單,也是能產生感性認知的原則。這條規則的建立,能讓我們的孩子產生規則邊界感,確定感。有了這條規則,孩子就知道什麼是——吃好飯了。碗裡的食物一粒不剩,一點不剩才是吃好了,否則不是,其中包括我吃飽,我吃不下了,我不喜歡吃了,我想去玩了,我不要了,我吃過了……等都不是“吃好飯了”的意思。

這個規則的建立,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在培養他的良好飲食習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明白規則的界限在哪裡?

3

定時用餐,按時進食。

什麼時候用三餐主食,什麼時間進行輔食,什麼情況下可以用零食?都要有相對穩定的規定,這個規定一旦建立起來,不管孩子有沒有主動提及,我們都按規定給予孩子用餐和進食的安排。

這一點很重要,它能在我們孩子的心裡產生一個清晰的認知——規則是大家一起遵守的,是可以依靠的,是穩定地重複發生的,是可以預期的,最後形成——是可以期待和等候的,是有信用的。

當然,這樣的規則執行下來,我們的孩子就開始慢慢地學會了等待,擁有了可以調控自己慾望衝動的能力,在文章一開始的那個——不給奶吃,就哭鬧的行為就不容易發生了。

我們可以完全相信,我們孩子生命裡的適應環境能力是非常非常強大的。


吃飯的規則建立好了,學習的規則也是可以同時建立的。

學習的規則有兩條基本的內容——

1

每天都有固定讀書,講故事的時間。

這個時間無論孩子願意還是不願意,孩子在與我們一起讀書,聽故事,還是要自己玩耍,我們的父母都要按時間,開始讀書,講故事,而且每次讀書,講故事都要有準備,要提前告訴孩子——我們開始讀書講故事咯!然後,把書本整齊地放好,一本一本來,一頁一頁讀,興趣盎然的樣子很重要。

從孩子一歲兩,三個月,就可以開始這樣的做了哦!

這對於孩子建立學習概念和習慣,是極其重要的,我們把大量有興趣的,能引起孩子好奇心的事情,都放在這個固定學習時間裡發生,當然讀書是最重要的引發孩子好奇心的行為了。

2

每天睡前都有一個固定的口述日記,或寫日記的程序。

這個程序安排,是訓練孩子的記憶力,歸納思維能力,豐富精神意識活動的學習能力。這個規則可以從孩子兩歲開始,我們已經做過這樣的實踐,對於兩歲的孩子真的價值非常大,對於已經上學讀書的孩子,也是具有很強的學習動力影響。

其實,學習的能力除了模仿(讀書講故事,是為孩子樹立模仿的對象)能力訓練,就是記憶能力訓練,再從這兩者中提升到精神意識活動的頻繁。

當我們的孩子在這樣的學習規則中,得以長期訓練下來,那對於孩子以後上學,讀書,寫作業將是一個極大的習慣性接受的準備。

我們可以預想一下,一個孩子早早地就已經習慣性地接受讀書,聽故事;口述或寫日記,那麼他以後上課聽講,回家寫作業不就是很自然,很習慣的事情了嗎?

好了,當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日常行為都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那我們還要為孩子的未來健康和發展擔心什麼呢?

有擔心的,那就是擔心孩子以後會一直有恆心地堅持下去嗎?所以,關於為孩子建立規則的最後一條就是:我們必須堅持維護規則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關於這一點,我不想多加說明了,任何規則都需要穩定,都需要堅持執行,那規則才成其為規則,一切朝令夕改的規定,都是不能成為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規則的!而且對於教育者來說,朝令夕改,哪怕一次,都是對孩子內心規則的聖神意識的極大心理傷害,甚至是對孩子信仰認知的傷害。我們絕不可以這麼做,一次都不可以!!!

最後回到文章開始的兩個案例中,我給予的回應孩子的建議是:

第一個要喝奶的寶寶,我會暫時選擇滿足他的願望給他奶喝的,但也會從這一天開始,為孩子建立飲食的日常規則,然後按規則辦事,會引導孩子接受對規則的妥協的。

第二個孩子,已經五歲多了,脾氣的暴躁,會讓我暫時選擇陪伴他,用耐心和時間陪著他發洩脾氣,這個過程我會始終給予孩子關注,在他發洩的過程,保護他不傷害到自己,還有我想辦法去去體會,孩子這一刻的糟糕情緒——也許會跟孩子說自己小時候一次發脾氣的故事,或者我哥哥,或者我表弟,或者孩子認識的其他人發脾氣的故事,慢慢道來,引開他的注意,有讓孩子感受到我很愛他,也很理解他,同情他,但此刻是不會滿足他的願望的。

當孩子安靜下來後,我會與孩子一起共同來建立一個規則,達到長期滿足他某個最希望滿足的願望,以平和他內心期待所感受到的創傷——不被關注,不被喜歡的感受。

今天,我們關於化解孩子暴躁情緒,逐步建立基本生活規則的話題,就先說到這裡了,我很期待大家的實踐,並衷心地祝福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