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封面 / 微博用户 视频截图、微博用户 报道

前几天,我在家里看到一条新闻。

学校所在地青岛,有一名确诊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曾经在即墨区鳌山卫站乘坐地铁11号线,换乘2号线和3号线后,在青岛站下车。

而后,他乘坐青西快线,到西海岸地区乘坐13号线在古镇口站下车。

他把青岛全部四条地铁线几乎从头到尾坐完了,而且全程未戴口罩。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当时,惊恐过后,我就开始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有意为之,于是非常生气地转发了这条推文,然后说“把青岛所有地铁都坐完了,故意的吧”。

但很快,我就从最新消息中发现,这个人上班地点在鳌山卫附近,自己居住在西海岸,乘坐全部四条地铁是他不得已而为之的。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我删掉转评,把消息截了个图放到朋友圈里,也发给了朋友,作为自己“传谣”的澄清。

你瞧,在不到短短一天时间内,我就抽了自己一个耳光。惊恐总是会迅速转化成愤怒乃至攻击,因为我们需要发泄恐惧的端口。

所以我根本没有仔细思考,我的怀疑是否是真实的,就急忙忙把一腔怒火发泄了出来。

(PS:当时真的是尴尬无比。)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然而更可怕的是,当我和朋友们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反驳过我。还有人也转发了通知,并且评论了类似的说辞。

他们都和我一样生气,完全没有把思维分给过其他的可能性。



从1月20日开始,民众逐渐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他们开始关注微博热搜、官方通报、朋友圈里的小道消息以及各类科普,抢购口罩、生活必需品、药物,窝在家里清洁消毒。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然后,他们看到了几百万武汉居民“外逃”至各个省市的消息,第一时间感受到惊慌,随之而来的便是强烈的愤慨。

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出逃”人员不好好待在家里,等待救助,进而觉得他们无视危险,没心没肺铸成大错,或者怀疑他们故意“播毒”。

于是,网友们指责着,咒骂着所有从武汉“出逃”的人员祸害众生,把别人往火坑里拖。

他们似乎从没想过,这些人为什么开车跑到其他省市,没考虑过这件“人祸”背后有这什么样不同的隐情。

因为,在恐惧之下,他们无暇思考这些可能性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而到了如今,我们从公众号里、各种媒体的长文中,知道了武汉城内医疗资源无比紧张,医院床位空缺,管理失当。

许多人无法得到救助,在家中默默等待死亡降临。

于是我们又说,很多武汉人不过是为了活命,没有办法才跑到其他省市的,要是我,我也不会等死,所以,我可以理解。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打脸”吗?

当然,我没有指责这些网友。毕竟我自己就干过相似的“蠢事”。

部分武汉人的“出逃”,是为了生存,反对武汉“出逃”的人,同样为了生存。

生存与生存,在此时,成为了对立,而非共生的关系,这样的现象自然无法避免。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舆情的改变实在是太迅速而极端了,前一秒钟才信誓旦旦、言之凿凿说下的话,下一秒就成了我们“打脸”的利器。

比如几个月前在微博上哭诉自己被“性侵”却求助无门的女博主,在视频中一副梨花带雨、孤苦无依的模样。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她的“行为艺术”引来大批网友的同情与愤怒,于是众多网友人肉、骚扰当事男方。

随后,女博主被曝只是个卖假货的骗子,所有她“哭诉”的事件全部是自己自导自演,而她已经因“寻衅滋事罪”被警方拘留。

于是网友们马上安慰莫名其妙被欺负的男方,又转头讲暴力施加给了那些曾经攻击过男方的人。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这样的“反转”已经不止一次了。

因为信息渠道的扩增,总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们身在局外,获知更多消息需要时间。

所以,往往在消息放出时,谨言慎语,不随意评判、指责某个人、某件事,乃至保持缄默,是最高明的。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只有这样,我们好像才不会变成“跟风”的傻子。

但是,保持缄默往往也会是最无效的,许许多多社会事件都要在网友们的的督促乃至骂战下,才得以顺利解决。

没有这些网友们的愤慨,舆论也似乎无法最有效地发挥它推动变革的作用。

这个矛盾,何解呢?

骂过武汉百万“外逃”人员,网友今又同情:网络才是“打脸”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