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學習筆記(3):死亡才是新生的開始,經濟週期的企業機會必然

創新之父熊彼特

《創造性破壞》:新組合對於舊組合通過競爭而加以消滅的過程。

並非基業長青的大公司拉動了經濟增長,而是對大公司的破壞推進經濟增長。

聽到這個結論,你可能會很驚訝,你以為的大公司推動了經濟的增長,

而真實的結果是因為大公司的死亡推進了經濟增長。

這背後存在市場邏輯與企業邏輯的差異性。

市場與企業基礎假設的差異性

企業的基礎假設是連續性,焦點是運營與管理。

基業長青恐怕是所有老闆夢寐以求的願望,但這也僅僅只是願望。

市場的基礎假設是不連續性,焦點是創造和破壞。

如果我們現在還處於PC互聯網的時代,即使PC機器技術性能升級得再好,

它能帶來移動互聯網的這一輪經濟熱潮嗎?

答案是明顯的。

真實與實質的差距是我們要去接受的。

企業的自我保護效應

在一家企業裡,如果你賴以生存的業務非常的大,

這個時候,當新業務出現時候,如果你是老闆會如何做?

你是必然選擇是,保護老業務,將更多的資源投入老業務,

極少量的資源嘗試新業務,充其量只是為自己尋找安全感。

老業務背後不僅僅是公司的銷售,還有一批過去業務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新業務的誕生往往會因為對於老業務的保護而被消滅。

諾基亞:即使開發了智能手機,但為保護舊業務,而被合併到功能手機裡。

蘇寧電器:即使率先先推出線上業務,卻因為保護線下業務而最終線上業務沒有大發展。

市場的破壞效應

保護是退縮,破壞才是創造。

而市場能夠持續的秘密:用創新企業破壞老舊企業,實現新經濟的發展。

正因為新舊企業的不連續性,才有市場的成功。

而數據也告知我們,行業整體的回報,來源於市場的破壞性越強。

市場經濟的核心精神:想生就生,該死就死。

死亡才有新生繁榮的不斷

在生物物種的進步上看:

一個個體細胞的死亡更替,才能夠成就個體的延續。

不死的細胞就是癌症,無限生長,徹底破壞系統。

而個體的死亡成就種群的延續

如果古代皇帝真的研究出了不死藥,這個時代還會進步嗎?

種群的滅亡成就自然的延續;

只有破壞子系統,才能讓母系統長存。

戰略學習筆記(3):死亡才是新生的開始,經濟週期的企業機會必然

從經濟危機誕生的角度上看:

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第一曲線(舊經濟)的下降與第二曲線(新經濟)的上升之間的缺失帶來了經濟危機;

只有舊經濟破壞了,進入新經濟賽道,

經濟就會重新進入新的上升通道,我們稱之為經濟週期。

據此為什麼不能救市?

因為救市的本質是通過人為干擾,續命舊經濟,但也阻礙了新經濟的誕生。

總結

在宇宙面前,我們只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個體,

所有低維度個體的持續好的美好願望都只是虛無的,非真實的,

企業是市場的子系統,而業務只是公司的子系統,

為了延續母系統的生存,你必須選擇破壞。

這才會有新生的可能性。

不,是必然性。

這也是企業在週期裡的最大機會。


回顧上兩篇筆記的內容:

創新的本質是什麼?是非連續性的創新。

企業線性增長的極限點,是企業難以跨越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