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重整渡“生死關” 重鋼改革迎來“新生”

司法重整渡“生死关” 重钢改革迎来“新生”

圖為重鋼的生產線。重鋼供圖

中新網重慶1月20日電 (記者 劉賢)2011年至2016年平均年虧損近40億元,至2016年底實際負債總額達417億元,重鋼集團下屬最核心的控股子公司——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曾面臨“生死關”。如何渡過難關迎來新生?記者近日從重鋼集團獲悉其充滿挑戰的改革之路。

重慶鋼鐵分別於1997年、2007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總股本44億股,其中A股39億股,H股5億股。重鋼集團持有股票佔總股本的47%。2017年8月1日停牌時A股股價2.15元/股。

重慶鋼鐵曾在業內舉足輕重,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2000年後,受資源、環境、結構、規模等因素綜合制約,開始發展緩慢,在全國鋼鐵行業中的重要性日趨下降。2006年底,為改善重慶主城區環境質量,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步伐,更為重慶鋼鐵克服自身弱勢、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重慶市當年工業投資“一號工程”的重鋼環保搬遷工程啟動。

但事與願違,重慶鋼鐵搬遷工程完成之日,正是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之時,產品售價“跌跌不休”。加上搬遷後產品結構不合理,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以及財務費用高企、自身管理有差距等因素影響,重慶鋼鐵生產經營一直舉步維艱。

2011年至2016年,重慶鋼鐵實際經營虧損238億元,平均年虧損近40億元。司法重整後經重慶鋼鐵管理人清理核對,實際負債總額417億元,按清算價值法資產評估價值僅為186億元(不含融資租賃資產),嚴重資不抵債。此外,重慶鋼鐵還有產品結構、工藝流程嚴重錯配,形成鉅額低效無效資產;折舊和財務成本高企;管理成本高、勞動效率低等問題,面臨嚴峻的退市風險。

資產重組達不到監管要求被迫終止、債務重組等路徑不通,致使最終選擇司法重整的路徑。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司法重整具有多種優勢。其最為重要的核心要義就是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和以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實施債轉股。此舉一方面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股本和經營業務進行合理調整,徹底化解公司面臨的債務危機和經營危機,以債務重組收益實現盈利,保住重慶鋼鐵上市公司地位;另一方面,引進了先進管理團隊,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在推動重慶鋼鐵涅槃重生和重鋼集團解難脫困的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廣大債權人、出資人、股東、職工相關各方利益。

司法重整工作從2017年年初開始積極謀劃並推進。2017年7月,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重慶鋼鐵重整一案,管理人依法接管重慶鋼鐵。12月29日,重慶市一中院裁定重慶鋼鐵重整計劃執行完畢。重慶鋼鐵A股股票已於2018年1月3日復牌,並連續4天漲停。至此,重慶鋼鐵司法重整順利完成,取得成功。

“重生”後的重慶鋼鐵以“滿產、滿銷、低成本”作為核心戰略目標,對產品結構、產線配置、工藝流程進行優化,糾正與優勢市場的錯配,彌補競爭力的差距。

據悉,重慶鋼鐵鋼鐵業務的再造和重整,按照“近期止血”“中期造血”“遠期升級”的路徑分階段穩步實施。其中近期階段即重整完成後第一年(2018年),重慶鋼鐵將形成575萬噸/年的粗鋼產能,鋼材產量510萬噸/年,銷售鋼坯47萬噸/年。

在近日舉行的重鋼集團職工代表大會上,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大衛信心堅定地表示,在新的一年裡,將以更加求真務實的作風,篤行致遠的行動,努力開創重鋼集團改革發展新局面,努力實現重鋼集團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