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投资界应该看到哪些趋势?


后疫情时代,投资界应该看到哪些趋势?

Photo by KAL VISUALS on Unsplash


1.


许多老板和员工都曾经历过经济危机,他们深知每一次危机带来的痛苦各不相同,但复苏终会到来。可即便如此,商界洗牌不可避免。

目前采取封锁措施的国家,占全球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商业活动崩溃的情况,比过去几次经济衰退都要严重。

如今,西方各国都在谈论解封,但惶惶不安、走走停停的解封脚步,必将拖累企业效率。新出台的公共卫生规范,也会给商界带来麻烦。

一大批企业都将死亡,而那些成功挺过疫情的企业,必须适应新的环境,理解新的产业趋势,才能多活几年。

《经济学人》最近撰文指出,这场疫情将加速3大趋势:采纳新科技的脚步加快、全球供应链洗牌、裙带寡头企业崛起。

看不清这些趋势的企业主,即便勉强挺过这场疫情,也无法在未来持续生存。因为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残酷环境。


2.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欧美发达国家备受打击,可即便如此,许多企业主仍然装作若无其事。

这些企业主不断对员工讲述振奋人心的消息,展现自己在疫情面前的泰然自若。平时冷酷无情的大企业选择投身公共服务,对外大谈休戚与共。

人们近日看到,奢侈品巨头开始提炼干洗手液、汽车业大亨忙着制造呼吸器、电商大佬全球送口罩。原本杀红眼的零售业者也开始相互合作,只为确保超市供货无虞。

上市公司目前大多并未宣告因业务冻结而遭受财务冲击,因此华尔街分析师预计2020年企业获利只会小跌。

看起来,商界气氛和谐。只不过,你信吗?

如果有两样东西,是市场老手基本不太信的:

1.危机公关的措辞;

2.华尔街的预测。

真正可靠的,是检索历史:上一波经济衰退时,美国大企业中有2/3销售收入下滑,最惨的一季年跌幅中位数高达15%。随著热闹的街道变成鬼城、大中小工厂纷纷关门,超过50%的跌幅将是很普遍的事情。

而这一次,无数学者已经指出,商业崩溃的情况会比过去几次衰退都要可怕。

后疫情时代,投资界应该看到哪些趋势?

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


3.


已有多项指标显示企业压力巨大:全球石油需求已经下滑1/3;美国铁道运送的车辆与零件数量大跌70%;许多公司的存货与现金只够它们撑3-6个月,接下来只好裁员或放无薪假。

在美国,已经有几千万人提出失业救济申请。在欧洲,则有上百万家企业申请国家补助。

国内支付链条出现违约连环爆的现象,会使情况更为严峻。如零售商H&M要求暂缓支付英国门店的房租,就对商业不动产商造成了冲击。

有些跨国供应链因为工厂停工、边境管制而形同僵尸。意大利实施封锁政策后,从奶酪到喷射涡轮零件的供应链都受到了影响。

中国工厂复工后,苹果供应商大胆宣称,新的5G手机会在今年上市。但复杂的供应链,只要最弱小的一环一断,那就全断了。没人敢打包票。

贸易敏感型的香港特区政府已经表示,港企因为国际企业取消订单、欠款堆积如山而摇摇欲坠。

财务压力也会加速曝光一些惊人的欺诈案件,如瑞幸咖啡“假账门”。

在这场大崩溃中,小公司受创最为严重:54%的美国小企业已暂时歇业,或预计在未来10天内歇业。这些公司没有办法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也很难获得政府救助。银行面对自相矛盾的法规与大量涌入的贷款申请,根本无从招架。

等各国开始解封,理论上会进入衔接期。但企业还是无法立刻转起来,像中国目前依然只开出了八九成的产能,何况效率更低的其他国家。

面对新的公共卫生规范,企业还要赶快重新配置生产线,从而符合政府规定的社交距离、进行远程监控,以及开展深度清洁。

与此同时,全球前2000大企业中,超过1/4的现金超过债务金额,有些将会出手收购竞争对手,进一步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后疫情时代,投资界应该看到哪些趋势?

matthew-henry-49707-unsplash


4.


在分析了全球商界面临的恐怖环境后,《经济学人》指出,这场危机将会加速3大趋势。

1.企业采纳新科技的脚步将会加快。

这场疫情在电子商务、数字支付与远程工作等领域,给全球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课。医药创新也将获得空前关注,基因科技蓄势待发。

2.全球供应链必将洗牌,加速中美贸易争端以来的这种转变。企业会想方设法加大安全缓冲,把关键的生产环节搬到母公司附近,并利用高自动化工厂进行生产。跨境商业投资今年可能会跌三四成。

3.最后一个长期转变,可能比较不受欢迎。那就是企业集中度与裙带关系因为政府注入资金,以及大企业地位提高而加深。

从1990年代至今,美国产业已经有2/3变得更为集中,压抑了经济活力。现在有些企业大佬积极推动政治人物与大企业紧密合作,特别是那些被视为“策略型”的公司。

选民、消费者与投资者原本会对这种“集中”和“裙带”现象做出反抗,因为此举会造成贪污加剧、竞争减少、经济放缓。但这场疫情,令政府和大企业同时做大,也减轻了各国托拉斯的压力(详细分析请见

《疫情之下,大公司为何占尽便宜?》

一文)。

就像所有危机一样,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商界又会释放新的活力,只是财经周刊的封面人物换了一波罢了。

在商界,长江后浪推前浪本不稀奇,只是如果大幅扩张的政府之手没有缩回边界内、裙带寡头企业又把市场圈作了自家后花园,这个世界恐将面临“两代人看同一个封面人物”的窘境。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