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岑花村:把百香果變成“致富果”

近日,筆者在貴州省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300畝百香果種植基地裡看到,綠藤之下,大小不同的百香果垂掛其間,部分已成熟的百香果掛滿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清香,呈現豐收的喜人景象。


黃平縣岑花村:把百香果變成“致富果”


岑花村十幾位村民婦女正在採摘成熟的百香果。這是近幾年來,岑花村通過因地制宜,把種植百香果作為村裡的脫貧主導產業之一,由岑花村“兩委”主導的百香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通過“支部+‘三變’+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能夠帶動群眾種植百香果增收致富,讓百香果成為致富果、脫貧果。

百香果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據瞭解,這幾年,岑花村緊緊圍繞“發展山區特色經濟,打造一村一品產業模式”的產業扶貧辦法,培育主導產業和發展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鼓勵和支持新型農業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實現了產業加快發展、貧困人口加快脫貧的良好態勢,從而達到“建成一個合作社,吸收一批貧困戶,示範一個基地,帶動一方百姓脫貧”的目的。

駐岑花村第一書記黃壽海介紹,岑花村百香果種植基地由村“兩委”幹部、黨員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成立的岑花村百香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發起,貧困戶以土地或勞動力入股,每年分紅。目前由村委會和貧困戶提供整片土地300畝,中國農業銀行投入資金100萬元用於購買種苗、生產資料和種植設施,由合作社負責生產、經營、銷售,並指派專人全程進行技術指導,確保百香果成為群眾的脫貧致富產業。

“百香果種植5個月後開始有收入,產出快、產量高、管理簡便,經濟效益可觀。不僅可以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同時村民入股還可增加收入。”合作社負責人楊勝福介紹說,百香果樹種植管理相對簡單、病蟲害少,畝產量一年在1500斤到2000斤左右,畝產值約8000-10000元。

初步探索出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新路子

“村裡建設百香果基地後,我就到基地來打工,在家門口就近就業,既能照顧家裡的孫子,還能領到不錯的工資。”正在摘果的村民婦女楊通芝說。

“在這裡務工離家很近,每月可領到1800--2400元。”在岑花村百香果種植基地,談到以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百香果時,林世琴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林世琴不僅以土地入股,還在合作社裡打工領工資。與林世琴一樣,岑花村共有22戶加入百香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岑花村黨支部書記廖朝飛告訴筆者,村民在百香果基地務工,平時主要負責澆水、除草、施肥、管理等工作。“讓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產業帶動效果顯著。”廖朝飛說,貧困戶不僅有了穩定地租收入,還有一份到種植基地務工的收入,初步走出了一條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致富新路子。

正在基地指導村民摘果的李大勝說,今年氣候有些反覆,前期雨水過多,後期乾旱,這批百香果剛剛掛果不久,產量不是很多,預計畝產量可在1500—2000斤,採摘期從8月到11月底。這批百香果是經過標準化、綠色化種植,味道純正,口感很好,平均價格每公斤10-16元。

黃壽海表示,目前我們正在與多方進行銷售合作,要在中秋節前把採摘的百香果銷售出去,既給消費者帶去鮮美的水果,又實現貧困戶增收。

(黃平縣工商聯 吳忠壽 鄭吉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