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育醫生揭祕:寶寶睡眠真相

媽媽A:

醫生醫生,快幫我看看,我家還沒滿月,睡覺的時候總是突然驚醒,手腳亂揮,好嚇人,寶寶怎麼了?是不是缺鈣?要不要補鈣?


媽媽B:

醫生醫生,我家月子裡挺好睡的,怎麼現在越來越大,三個月多了開始老睡不踏實了呢?是不是網上說的“睡眠倒退”,改怎麼辦啊?

媽媽C:

醫生醫生,我家兒子不能自己睡,總是要人哄睡、抱睡,你能不能教教我怎麼讓他自主入睡啊?


媽媽D:

醫生醫生,我女兒睡不好,網上有很多睡眠訓練方法,你能不能給我推薦一種比較好的啊。


媽媽E:

醫生醫生,我家不能睡整夜覺,一夜要醒十幾次。還要吃夜奶,怎麼把夜奶斷掉啊?


媽媽F:

醫生醫生……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Dr.Meow:


這個麼,說來話長,你們真想聽,真的想知道怎麼辦麼?那就搬好小板凳,聽我慢慢說。


最近喵醫生的工作特別幸苦,剛剛結束一天的工作,正準備上床睡覺,睡前例行掃一眼朋友圈,這不看不要緊,朋友圈又出事兒了。我想大家從開頭已經知道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話題了。


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正是深夜11點,我掀開被子爬起來,毫無睡意,我打算和大家聊一聊寶寶們的睡眠問題了。


此刻,如果我的媽媽在我身邊的話,肯定也是一個焦慮的老母親:“這麼晚不睡覺,想幹嘛?”可是,我已經完全清醒,不寫完這篇文章是絕不可能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了。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我也是過來人,我深知成為媽媽並不是一個只體會到幸福感的角色,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壓力,來自於我們養育的孩子,來自於周圍的眼光,更多的是來自於自己,來自於自己的不確定和不自信。


是啊,生孩子我們是頭一遭,即使是二胎,生老二也是頭一次。

正如我們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我們也無法養育同一個孩子。

那麼,我怎麼能用一種方法去告訴你們如何做呢?


當媽媽帶著這樣的困惑——“我的寶寶睡不好,怎麼辦?”來到我的門診尋求幫助的時候,言外之意,媽媽已經確定自己的寶寶睡的是“不好的”。親愛的媽媽,我想問一問,你們是如何判斷“自己的寶寶睡的不好”呢?


如果是在5年前,我的建議可能也是不合適的,正如你們常常聽到的,我也許會說:缺鈣,要補鈣;該斷夜奶了,斷了奶就能睡整夜覺了;母乳就是睡不好,吃奶粉就好了;你就讓他哭一會兒,哭哭就好了,別太寵……


抱歉,我們的建議往往是基於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如果我們沒有更新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給到大家的建議或許並不是最合適的那個答案。


媽媽們,從現在開始,我想告訴你們一些最基本的關於寶寶睡眠的知識,以便你們在聽取其他意見的時候可以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來自於媽媽的本能,以及寶寶給我們的提示,嬰兒的睡眠是嬰兒和媽媽之間達成的默契,而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往往需要妥協,要改變的不是寶寶,而是我們自己。


為了尋找一個科學的答案,我翻閱了國外非常多的關於嬰兒睡眠的文獻,其中有一篇全球多個睡眠專家的共識,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嬰兒良好睡眠的定義——第二天是醒著的!”


當我看到這個定義的時候,我終於恍然大悟。每個寶寶的睡眠或者延伸到每個成人的睡眠,都是非常個性化的生理過程。睡眠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身體需要,絕不是為了滿足其他人。


只要寶寶自己覺得可以的睡眠,就是好的睡眠。可是寶寶怎麼樣讓我們知道這個小生物睡夠了,自己覺得可以了呢?——就是生長髮和發育良好,第二天是醒著的。


嗨!媽媽們,忘掉書本上的參考睡眠時間。養育孩子,儘可能多的用到我們的右腦去感性思維,而不要太過於左腦。


我見過太多的母乳媽媽,看了書,想要按照書上的“EASY”模式去訓練被搞得焦頭爛額,或者因為寶寶小睡少睡了半小時,每天少睡了1小時而焦慮。


Take it easy!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就像喵醫生今天,肯定要晚睡了,明天6點也要照常起床工作,算下來的話,糟糕,睡眠時間肯定不足推薦時間了。我們自己偶爾都會放肆一下,何況寶寶。


寶寶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有太多會影響原先睡眠結構的事情出現,所以,媽媽們,我們要嘗試重新用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不同的睡眠模式。


按照這樣的思維邏輯,那麼我們想要說“我的寶寶睡的不好”,就不能按照自己得主觀來判斷,寶寶的睡眠模式本來就和成人不同,因此,更多的是給大人的生活節奏帶來的困擾,而絕非睡眠本身這個生理過程出現了問題。


如果說,睡的好不好,很難去判斷。

那麼,我們按照上面的邏輯:嬰兒良好的睡眠=良好的生長+良好的發育+第二天清醒著(包括吃喝拉撒玩兒)。


那這樣,我們就很容易去梳理了。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我從來不會用填鴨式的方法來教會你們如何養育自己的寶寶,因為每一個寶寶都不同,哪怕我把我自己的孩子養的再好,哪怕我接診過超過5萬例的寶寶,我都會告訴自己,下一個孩子永遠是嶄新的,獨特的,我們的建議一定是個體化的,定製的。


媽媽們,相信你們作為媽媽的本能和直覺,很多時候,你們從內心知道如何去做,只是你們因為外界的聲音而放棄了自己的堅持和自己的判斷。


正如從來沒有一個小動物需要被睡眠訓練,嬰兒的睡眠也從來不需要被訓練,嬰兒的睡眠需要的只是被理解和適應睡眠節律的改變。


媽媽們如果你們準備好,就可以開始跟著我一起學習“如何更好的理解嬰兒的睡眠?”而不是“如何讓嬰兒按照我們預想的模式去睡覺?”。


我會分享給大家一張非常簡潔的沒有過多修飾的睡眠思維導圖,便於大家結合自己不同月齡的寶寶去理解去反思從而獲得成長。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首先,在我們想要判斷自己的寶寶“睡的不好!”之前,先彆著急下結論。


1、先看看寶寶的生長以及發育如何?

這裡要提醒大家:【體格的生長】【大腦的發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類似於兩條腿,想要走的穩,兩條腿要一樣長,一樣粗細才好。


寶寶的「身高體重」就是其中的一條腿,如果你們還不知道如何判斷“生長”的好不好,我會在以後的文章中繼續和大家分享,用好“生長曲線”就很容易判斷了。


「發育」,就更需要媽媽們的自我學習了,寶寶的發育包括了5個方面: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解決問題和個人-社會性。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一個

非常好的發育評估系統,美國的ASQ系統,現在有中文版,適合中國的寶寶來評估。


生長和發育都是可以被科學評估的,所以,如果媽媽覺得寶寶的睡眠可能對您造成了困擾,我們要先跳出原來的思維框架,先想想寶寶的睡眠是不是滿足了自己的生長髮育了呢?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2、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模式也不同

簡單的理解一下,我們大人中午小睡10分鐘就能夠滿血復活,精力充沛,為什麼一定要我們的寶寶白天睡夠書本上寫的時間呢?(話說回來,書本上推薦的時間都是半小時,一小時,作為一個計量單位,媽媽們難道不好奇,為什麼不是31分鐘,43分鐘或者66分鐘這樣的數值麼?)


所以,忘掉書上的時間,我們就看寶寶想要什麼樣的睡眠方式,滿足他們自己就可以。


尤其是“學霸型”“觀察型”和“敏感型”或者“高需求型”“難養型”“壞脾氣型”(無論叫什麼類型,都沒有好壞,僅僅是氣質不同而已)的寶寶們來說,他們喜歡玩,喜歡觀察,有時候又對周圍的環境變化特別敏感,可想而知,睡眠模式和時間怎麼能一模一樣呢?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3、媽媽認為什麼樣的睡眠是好的呢?

這似乎很好玩,很多媽媽其實真的不知道什麼樣的睡眠對寶寶來說是合適的。這不應該被忽視或者嘲笑,因為,確實寶寶這種生物是非常獨特的存在


媽媽們按照我上面對於“良好睡眠的定義”來自己琢磨琢磨。


一定要記住,如果媽媽對於“生長和發育”的判斷也有偏頗的話,就更容易誤判寶寶的睡眠狀態。


所以,首先學如何正確判斷孩子的生長和發育吧。在判斷睡眠是否正常之前,生長髮育是否正常,是否得到科學客觀的評價是前提。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4、寶寶有不同的氣質類型

除了寶寶有各種各樣的氣質類型,高需求、低需求,天使型、難養型等等,我們自己哪一個不是從寶寶長大的呢?而且,都各具性格。


我讀到過一本有趣的書,講到嬰兒的氣質特點如果和養育人的氣質特點不匹配的話,也會給養育人帶來很大的挑戰,讓媽媽們沮喪。特別是本身就很敏感的媽媽,如果自己的寶寶也是“難養型”寶寶,這種衝突就會被放大。


反思父母自己的個性特點以及小時候的特點,會讓我更容易接納遺傳自己基因而來的這個小東西。


真的,太像我們自己了。

只是我們已經忘掉了自己小時候的樣子。


所以,常和寶寶的外婆或者奶奶聊天很有好處,我們總能從寶寶身上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想必,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是個磨人的小孩子。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如果媽媽真的因為睡眠困擾太多,美國AAP上有這樣的建議,我覺得特別好,也許,換一個人抱一抱寶寶,讓媽媽有機會放鬆自己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因為寶寶確實會感受到媽媽的緊張情緒而越發覺得不安全,從而影響睡眠。


5、除了睡,寶寶還有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吃喝拉撒玩”,這5件事情媽媽有沒有全部很合理的給寶寶安排好呢?


我說的合理,並不是按照書本,而是按照寶寶喜歡的狀態,例如不限次數的按需餵養和夜奶,每月按照發育里程碑的要求在家中給寶寶做合適的遊戲訓練。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每個月齡寶寶要掌握的能力也不同,遊戲也不同。

不同階段寶寶所需要的營養和餵養方式不同,媽媽有沒有給寶寶做“順應性餵養”呢?


這是一個循環,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有更多可以做的。


我想,解釋完思維導圖的左側,媽媽們應該已經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思考一下思維導圖的右側。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諸如嬰兒的正常睡眠結構——深睡眠和淺睡眠,驚跳反射,大動作發育發育過程中的睡眠倒退,長牙期間的不適感,吃的太飽、太餓、玩的太累過度興奮,房間的溫度溼度和光線,以及各種有可能的軀體疾病的影響,包括維生素D攝入不足,溼疹、牛奶蛋白過敏、胃食管反流、腸絞痛等等。


可能影響睡眠的因素確實很多,但是這些都可以通過很多細節來判斷。


除了疾病,也許媽媽更需要醫生的幫助,其他的有可能和睡眠相關的因素,媽媽可以按照以上的思維模式來分析,然後見招兒拆招兒。


如果媽媽依然覺得困難,下一篇我們手把手繼續教大家如何去做,跟緊我們的腳步就可以。


兒童發育醫生揭秘:寶寶睡眠真相


最後,也許更多的時候,我們最終會和寶寶們妥協,因為有一種的狀態叫做“媽媽的期望過高”,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媽媽,全球的媽媽都是如此,即便是喵醫生自己,也常常會落入“期望過高”的狀態。


慢慢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媽媽。

沒有完美的媽媽也沒有完美的寶寶。


如果,這篇文章還不能夠讓媽媽們開始停下對寶寶睡眠的擔憂,那麼,請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學習,學習擁有更多讓自己平靜的力量。


願今夜,每一個媽媽和寶寶都有好夢,明天是清醒的就足夠OK!


馬蕾孕哺育首發

圖片 | 馬蕾孕哺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