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地方,那裡資源豐富、風光絕美、政府廉潔,老百姓享受著全球最高的國家福利,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終,仿若中國古代思想家心目中的大同世界。沒錯,這裡就是北歐,離我們十分遙遠的一個地方,讓我們一起品味《這麼慢,那麼美》,從書中走近這個現實中的烏托邦世界。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瑞典鄉村

本書的作者是羅敷,她從2006年開始定居瑞典,是一名新生代海外華文作家,她以自己在北歐生活十幾年的親身經歷為素材,用時三年完成了本書的創作,向我們展現了一個生動的北歐。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這麼慢,那麼美》

約束和修養

在北歐國家,沒有人能擁有特權,包括政府首相和大臣們,他們生病看醫生需要排隊,住院沒有特殊病房,上下班都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己駕車,甚至有官員因為不小心忘記填寫一張個人稅單而下臺,媒體每天盯著各級官員想要找出他們的汙點。

北歐人的觀點是,別人掙多少錢和自己沒有關係,別人花政府多少錢卻和自己息息相關,因為稅收裡的每一分錢都和納稅人有關。他們習慣公共場所透明,工作如此,國家大事也是這樣。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瑞典斯德哥爾摩

作者在文中指出,除了道德體系的建立,公平和分享亦是北歐人社會意識的基石和前提。在北歐,剛進幼兒園的孩子就開始慢慢接受公平和分享的意識,在學校,孩子們很少攀比,因為北歐社會向來提倡“均貧富”的理念。

北歐政府鼓勵各種有思想、有才幹的人組成協會,提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並在物質上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例如,如果一個協會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向政府申請固定場地使用,北歐一個小兩室一廳每月房租大概是3000到5000,但是政府向協會提供的場地,根據人數通常是一整層樓,而且免費。當協會舉行大型活動時,還可以向政府申請補貼。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丹麥哥本哈根

輕物質、重思想是北歐人的人生態度,正因此,北歐社會形成了協會百花齊放的局面。

北歐是一個全民閱讀的社會,無論在哪裡,人們都會隨手掏出一本書立刻進入閱讀狀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北歐人均讀書量是一年24本,相當於一個月兩本,對北歐人來說,閱讀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習慣。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讓人明智,作者認為,社會風氣決定著每一位公民的意識和修養,而整體的社會風氣,又源自公民的個體修養。

善良與自覺

“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選擇了不同的形式存在。”

有一天,作者的女兒從幼兒園回來告訴媽媽了一個秘密:今天幼兒園裡來了一個奇怪的孩子,這個孩子的名字叫斯萬,老師說斯萬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生病了,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作者心想,斯萬或許是個智障的孩子。

第二天送女兒去幼兒園,作者問起斯萬的事情,才知道斯萬是一個布偶娃娃。原來這是幼兒園搞的愛的教育,目的是想讓每個孩子知道生命是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每個人或者動物都是平等的。

自從作者的女兒和斯萬接觸之後,每當出去碰見類似斯萬的人,小姑娘看他們的眼神和看別人的眼神一樣平常,而且還會和他們一起玩耍。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馴鹿

北歐社會正是通過對孩子們從小的教育,打造了一個生命平等、為人善良的社會。

去過北歐的遊客最大的感受就是那裡的環境靜謐舒適、街道乾淨整潔,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在一個世紀以前北歐也有過亂扔垃圾甚至當街小便的歷史。當時的政府痛下決心拯救家園,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才有了現如今猶如天堂般的優美環境。

時至今日,垃圾分類習慣已經在北歐深入生活各個角落。垃圾分類也成為了北歐孩子學前教育的一部分,嬰兒時期,父母會推著嬰兒車去分門別類的扔垃圾,等孩子長大有了動手能力,父母會教他們垃圾應該丟在什麼袋子裡,如果不小心丟錯,還會讓孩子自己從垃圾袋中將丟錯的垃圾撿出來。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日復一日的悉心教導,讓每一個孩子都會記得垃圾該扔到哪裡。

正是培養了自覺的習慣,讓每一個人都成了垃圾分類的高手,才有了風景如畫的北歐。

恰到好處的節儉

很多人認為北歐各國以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聞名於世,那裡的人日子過得一定很奢侈,其實,北歐人的生活是非常節儉的。

北歐各國土地資源匱乏,這裡的人民形成了“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錢不能沒有,但不必太多。”的民族性格,對於傳統的瑞典中產階級家庭來說,每日餐桌上都是雷打不動的三樣菜:瑞典肉丸、鹽水土豆和蔬菜沙拉。

這裡的人們穿衣打扮不追求名貴奢侈,只求符合自己的氣質,而且他們佩戴首飾的時候,不會看重它是不是真的金銀珠寶,人們在意的是設計。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挪威峽灣

作者有一次受好友英格瑞的邀約前往小鎮的跳蚤市場集會,當天下著濛濛細雨,但這絲毫不影響小鎮人們的熱情。

在這裡,平時不愛說話的鄰居瑪格麗特太太熱情的介紹自己的物件 ;隔壁的攤子是鄰居女律師埃娃家的,她懷裡抱著未滿週歲的小兒子,四歲的大兒子穿著雨衣坐在小板凳上幫媽媽數錢……

平日裡馬路兩旁安靜的草坪上,今天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攤位,物品種類五花八門,孩子們興奮的跑來跑去。

天色漸暗的時候,攤位慢慢減少,買家賣家皆大歡喜,喧鬧的街道又恢復了寧靜,整潔如初。

讀《這麼慢,那麼美》:堪比世外桃源的北歐,現實中的烏托邦

北歐人對待舊物的觀念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他們更加講究流通,一件物品不在乎新舊,重要的是合不合適。一箇舊物件,到了那些需要的人手中,就會變廢為寶,這是一種時尚的節儉。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暢銷書《這麼慢,那麼美》的精華內容。

曾經看過一個講述瑞典人生活的紀錄片,在片中我第一次知道了“lagom”這個詞,主持人特意強調這個詞彙不是英語,而且在英語中沒有詞彙與之對應,大概意思是適當、適度,聽了半天我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嗎!

原來,中庸成就了北歐人民這麼慢、那麼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