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初见石仓,原以为是一次不经意的行程,却未曾想成了一场让人难忘的惊艳之旅。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当车蜿蜒的越过一个个山丘,展现眼前的是一袭高山中的盆地,石仓的古民居就静静的蛰伏在溪河的两边,犹如陶渊明的诗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中一副世外桃源的意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惊艳之处在于没想到深山里的村庄竟然有如此数量众多的几十幢明清古民居,且大多保存完好,古民居规模恢弘,气势不凡。每座古建筑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大的有3400多平方米。建筑特点带有徽州风格,高翘的马头墙,白墙青瓦,还有高大的石质门楼。门框上间或刻有栩栩如生的砖雕,一般是寓意吉祥的人物、花卉、鸟兽。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门前一般有广场,照壁,古宅大都是三进的四合院构筑,台门进去就是大小不一的庭院,大的有两百多平方,足以彰显以前主人的气派实力。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庭院地面用小卵石拼成各种艺术图案,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为对称,门楼和厅堂大都有题匾、楹联,室内有天井台明、柱础,梁枋、牛腿、雀替也样样不少。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各进一般都有五架椽,也有九架椽的,前进有院,后进有楼,庭院上有天井,屋顶有重檐,阁楼有晒栅。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最里面一进庭院正对的是厅堂,雕梁画栋,上挂匾额,每幢大宅都有堂号,如怀德堂、光裕堂等,题额多为名流显贵的大手笔。有的厅堂内摆有神龛,保留传统的祭祖仪式,也有的厅堂内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之象。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天井两边各有三、五、七间不等的厢房,天井四周走廊都可放置八仙桌用于宴请宾客,构成前低后高两翼拱卫的格局。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整体建筑有主有次,布局合理,有藏有露,也很有空间秩序感。可以想象以前大宅院里人口众多共同生活的一幅繁荣景象。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据记载,始建于乾隆年间的“余庆堂”占地3260多平方米,内有9个厅堂,18个天井,立柱552根,有大小房间129间,最多时内住同姓住户60多户200余口。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敦睦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两进五开间,通面阔70多米,进深26米,共有厅堂4个,居室29间,内外门楼外观宏伟,分别是砖雕题额“瑞映长庚”和“蔼然晖吉”,厅堂内悬匾两块“括西俊杰”“圭壁束躬”。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这地名来历是有故事的,传说从前此地山上有个石洞,每天流出稻米,成为了当地人的米仓,后人因为贪婪砸开扩大石洞,但从此米仓不再流米,而是流出石头,故而成为了石仓。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据考证石仓居民是清康熙年间为躲避战乱从福建迁徙过来的,至今仍保留了闽地的生活方式,保持闽风异俗的文化,说的语言也与附近居民有异。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重耕崇学、彰善仇恶,斯文风雅,有着丰富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清乾隆时期,石仓就形成了极其活跃的土地市场,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契约文书。现在石仓还建有古契约博物馆,存放着中国体量最大的客家契约文书藏品。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古老的水碓房,用来加工谷物的,见证石仓人民的劳作历史。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这里山峦叠翠,幽谷清流、自然淳朴。

石仓古民居,那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

石仓古民居,这一湾最后的江南秘境,让人流连忘返。

||想了解更多有趣、好玩的古村落或小众景点,请关注“文旅影像”,带你开启一段人文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