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做父母别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

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做父母别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路若隐若现,召呼着我。

母亲拦着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有什么不信呢?”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我也不怕”

母亲心疼的看了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条路确实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的头破血流。但我不停的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了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么才能长大呢?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做父母别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


做父母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习惯性以“过来人”的口吻劝诫孩子我是为你好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尝试探索的兴趣。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曾经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历练。支持孩子走弯路,不是完全放手不管。

我们看看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怎么适当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的路。

1、

3岁以前,婴儿期

孩子没有什么自理能力,需要的是安全感,那我们就要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教给他生存技能的同时,鼓励他去探索未知世界,我们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措施,但不能拉着他,限制他的自由。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做父母别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

2

3-7岁的时候,幼儿期

孩子开始进幼儿园,开始从家庭这个小的团队,进入到一个大的团队中,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一起玩耍,慢慢有了社会的观念,团队的认知,我们除了对他生活上的照顾外,需要鼓励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他尊重团队成员的感受,遵循组织的规则。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做父母别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

3

7-14岁,少年时代

孩子的集体观念越来越强,这个阶段渴望成功,希望被关注,我们要做的是协助孩子觉察力量与智慧,生活方面,放手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鼓励他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比如运动会,演讲,集体舞等。

张爱玲《非走不可的弯路》,做父母别总喜欢扮演“过来人”的角色

4

14-22岁,青春期

孩子开始有觉知,开始思考一些问题,问出诸如: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使原来是一个乖宝宝,也会开始尝试反叛,试错,不停试图越界试探自己有多能耐,起初的阶段因为我们无法一下子面对孩童时代的“小天使”变成“小野兽”的现状,互相之间也会有冲突与摩擦,我们经常会称之为叛逆期,有人称之为“火星撞地球”。调整好心态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孩子成长的现实,多沟通和觉察,搞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他到底在表达什么,他想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总之,我们不要过于担心孩子和阻拦孩子去干他想干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在孩子走弯路的尽头等着孩子,给孩子跌倒后再站起来的勇气。曾经也有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适当让孩子吃一点苦,他才知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会珍惜美好的生活。

涵哥分享这篇文章,希望能对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帮助,涵哥每天都会为家长带来专业的孩子成长知识,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以关注涵哥的今日头条!孩子教育问题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