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兒》——一個失足女孩的自白

【一句話推薦】

我們都生活在時代這個大背景當中,但是不同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同樣的課題,那就是生存、希望、愛。女人讀了或許從另一個角度對失足人員有一個理解,男人讀了或許會對女人有更多的一個瞭解。


《月牙兒》——一個失足女孩的自白

老舍,一個家喻戶曉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多為寫一些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通過這些“小人物”的寫實而傳神地表達,諷刺和批判當時社會,也表達了自己的博大悲憫的人道主義情懷,引人深思。

【作品簡介】

月牙兒是老舍的作品《我的一輩子》中的一篇。

一小女孩7歲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本來一貧如洗的家庭失去了唯一的支柱。母親當完了所有能當的物品之後,靠幫人洗衣服養活母女兩個。後來母親嫁人了,小女孩隨著帶過去,繼父對小女孩很好,送她讀書。可惜的是好景不長,繼父跑了,母親無奈之下淪為失足人員。幾年之後,小女孩逐漸長大,母親也年老色衰,嫁給了一個包子鋪的掌櫃,小女孩大了,不能隨著母親一起嫁過去。在她的努力之下,得到了好心胖校長的幫助,只是後來校長自身難保,小女孩再一次失去了棲身之所。命運多舛,小女孩多方掙扎,最後也淪為失足人員,後來被公安局所抓,不能被教化之後,關進了監獄……

隨之而來也帶給我們很多的疑問。作品的名稱是月牙兒,看似好像和故事完全不相干,是什麼原因呢?小女孩已經長大了,並且讀了書,為什麼不自己養活自己,而要和母親走同一條路呢?看似窮困人民的生活主題實際上暗含著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

【我的感想】

看過《羅生門》和《哈姆雷特》的人都知道,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老舍這樣一樣大家,用第一人稱的方法來寫《月牙兒》,讀完感覺人物附體一樣,如果他是一個女性,我簡直要懷疑是不是他在寫自己的故事,因為這裡的心理描寫實在是太棒了。

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女孩的無奈、淒涼、沉重、倔強而又堅強的活著,像是迫不得已,又像是一種宿命。這是在特定的歷史社會背景之下一個時代的悲哀,而貫穿於故事中的主題是我們每個人在當今社會仍然面臨的主題,那就是生存、希望和愛。

一、生存

小女孩和她的母親一直都在面臨著生存的問題,這是當時社會背景下,女性的代表。小女孩從學校出來之後,她決心要找個工作,但是不敢出去,最後她鼓足了勇氣對自己說:“我差不多決定了:只要有人給我飯吃,什麼我也肯幹;媽媽是可佩服的。我才不去死,雖然我想到過;不我要活著。我年輕,我好看,我要活著。羞恥不是我創造出來的。”

她失足之後,得了病,但是仍在接客,她告訴自己說:“門外又敲門了,找我的。好吧,我伺候他,我把病盡力地傳給他。我不覺得這是對不起人,這根本不是我的過錯。我又痛快了些……有錢才能活著,先吃飽再說別的吧。“

雖然非常的痛苦、矛盾,但是她仍然保留著生的希望,她說,“我這樣的生命沒什麼可惜的,可是它到底是個生命,我不願撒手”。弗羅伊德說,我們人生下來就有生的驅力和死的驅力,生的驅力在這個小女孩的身上表現得多麼頑強啊!

我們活在現代,似乎不能想象那樣可怕的生活,雖然大部分的人不再為溫飽問題而煩惱,但是我們仍然面臨著怎麼活得更好的壓力,生存、如何更好地活著永遠都是我們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題之一,努力的生活並沒有錯,但是有人為此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二、希望

月牙兒是始終貫穿於本作品的一個景物,它是一種記憶,一種感情,更是黑暗之中的一點希望。當小女孩孤單時,害怕時,抬頭看看月牙兒,它是一種陪伴,當小女孩無奈時,抬頭看看月牙兒,它是一種希望,是寒冷中的一絲溫暖,是苦難中的一種依靠。

八歲的小女孩的媽媽要嫁人,出嫁的那天,讓她跟著。她想:“我不明白多少事,我有點怕,又有點希望——果然不再捱餓的話”。她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線,準備要出去找工作的那天晚上,對月牙兒的描寫尤為的仔細而溫暖:“天是暗藍的,沒有一點雲。那個月牙清亮而溫柔,把一些軟光兒輕輕送到柳枝上……月的微光把這團雪照成一半兒白亮,一半兒略帶點灰影,顯出難以想到的純淨。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我心裡說”。而她理解了媽媽為什麼失足後,她想:“不是媽媽的毛病,也不是不該長那張嘴,是糧食的毛病,憑什麼沒有我們的吃食呢?……那最明白我的眼淚怎流的月牙這回會沒出來,這回只有黑暗,連點螢火的光也沒有。”

月牙那點螢火的光是希望,支撐著她活著,還好有月牙兒,還好有希望……

三、愛

月牙兒是小女孩唯一的好朋友,也是另一種愛,她心中的愛。

月牙兒隨時隨地都出現在小女孩的生活中,表達著這個苦難的孩子情感,可是文中有兩處,小女孩說,我很久都沒有看見月牙兒了,不是月牙兒真的沒出來,而是這兩段時期,是她心中被填滿愛或者是喪失愛的時期。

一處是她跟著媽媽到繼父家裡去,繼父對她很好,她心裡想:他常常對我那麼一笑,笑的時候他有很好看的眼睛……是的,在這三四年裡我想不起曾經見過月牙兒;也許是看見過而不大記得了。

第二處是她在不覺察的情況下當了第三者。她迷迷糊糊的在胖校長家中遇到的那個青年,她說,我沒了自己,像化在了那點春風與月的微光中。月兒忽然被雲掩住,我想起來自己,我覺得他的熱力壓迫我。我失去那個月牙兒,也失去了自己,我和媽媽一樣了。

而最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走上失足之路的也是因為她失望了,不僅是找不到工作餓肚子失望,而是對愛、對家庭失望。她遇到了包養她的男人的老婆(書中叫她小瓷人),小瓷人告訴她,“她和老公是自由戀愛結婚,她很愛她的老公。他又跑了。我可憐這個小婦人,她也是還做著夢,還相信戀愛神聖。”這裡用了“也”,小女孩自己那時也相信戀愛神聖。所以她說:“自從遇上那個小瓷人,我不想把自己專賣給一個男人了,我決定玩玩了”。

愛沒了,失望透了頂,所以放棄了自己。

《月牙兒》——一個失足女孩的自白


最後的結尾是,小女孩在獄中再次看見了月牙兒,月牙兒又出現了,希望又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