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时智商下降?消费防欺骗,你需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网络上曾经热传过一句话:“智商是个好东西,可惜你没有”,这句话用在那些屡屡被简单伎俩欺骗的人们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他们中有人反驳,说自己很聪明,智商也很高,那另一句流行语就登场了:“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总有一款智商税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花钱时智商下降?消费防欺骗,你需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智商税有很多生动的例子:人们经常会从电视、报纸中看到揭露骗子伎俩的节目,提醒人们不要上当受骗。然而有人一边看一边笑:“这么低劣的骗术也有人信?”可是一旦骗子以法院、银行、公安的名义给他们发短信,他们很快就掉到陷阱里去了。

很多人都有买彩票的习惯。彩票是可以很容易用概率论来解释的,按照概率论的推断,买彩票是很不划算的事,亏本是可以预料到的。然而用这些结论去规劝买彩票的人时,他们要么笑着认同,要么只是描绘中大奖后的美好生活。最后,该买还是会接着买,什么都没改变。

一些旅行社推出的低价游XX总能吸引大批游客,其实只要稍加思索就能发现,这样的低价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价格范围,然而总有游客趋之若鹜。这些超低价团会安排大量的时间用于购物,最后不仅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旅游,还花了更多的钱。

无数事实证明,人一旦面临利益,智商会急剧下降,经不起诱惑、无知、恐惧、冲动等因素的打击。

花钱时智商下降?消费防欺骗,你需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了抵抗这样的打击,我们就要建立起自己的“反欺骗防线”。

付钱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购物的时候,我们从来都不是理性的。商家总是能利用我们的非理性大做文章。我们付钱之前,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回答完毕后再决定是否付钱。

1.为何这样卖?这个问题是思考商家的动机。只有你知道商家想干什么,才能排除干扰,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比如超市里的物品摆放都是精心设计的,生活必需品总是在超市最深处。这样你就必须走完整个超市,途中很可能会买点别的;超市里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也能让你放松起来,延长你的逗留时间;商品的标签上会删去“元”、“¥”这些代表货币的文字或符号,只留下数字,这样能减少商品和金钱的联系,让你花钱少些心疼。这些都说明商家对你的研究是非常透彻的,甚至比你自己都了解你。知道了商家在想什么,你才能知道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2.它本身的价值是什么?我们需要某种东西,需要的是它本身的价值。然而很多干扰会混淆我们的视听,让我们忘了初衷。我们要避开所有干扰,仔细分析东西本身的价值。比如我去买茶时,会过滤掉店员热心为我推荐的牌子,然后从剩下的牌子里挑选。原因很简单,店员热心推荐的牌子是可以拿更多提成的牌子,同样的价格下,提成拿多了,价值就剩的少了。

我们虽然无法得知每样商品的实际成本,然而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商家的条件,也大概可以猜出它的附加成本。附加成本太高的往往不太划算。我们需要的是价格和价值尽量相近的商品。

3.对我的回报是什么?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效用”,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同样的商品对不同的人效用是不同的。比如吃同样的一道菜,对喜欢它的人来说效用就很高,对不喜欢的人来说效用就很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不能跟着别人的脚步乱走。比如一款纪念币刚刚发行,人们疯狂抢购,出手晚一点就买不到了。我朋友也被火热的气氛带动起来,费时费力买到一些。然而他本来就不是收藏爱好者,买来的纪念币也懒得看,时间一长找都找不到了。

效用还有“边际递减规律”,就是说同样的商品,每增加一个单位,带给人的满足感是不断降低的。比如一个人很饿,吃一个馒头带来的效用是100,吃第二个带来的效用就降到60,吃第三个降到10。第四个馒头带来的效用很可能就是0了,因为他再也吃不下了。

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次购买大量同样的商品经常是不划算的。超市经常会有蔬菜促销,买够一定的量单价就会降低。很多人看到低价就买了很多菜,回家以后吃上几顿就不想吃了,剩下的菜就慢慢烂掉,造成很大的浪费。

总而言之,完全理性的购物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后再做决定。这样才能回归自己真实的需求和消费体验,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