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蕭聲咽》:是"皇娥娘",不是"皇額娘"

今天這首詩很好玩,讀起來很柳永,很不李白。但它的作者卻不是柳永,而是李白。而在這首詩裡我們要討論的有趣的點很多,比如:

1、 標題"憶秦娥"到底是什麼意思?

2、 秦娥到底是秦穆公之女,還是長安美女,還是青樓女子?

3、 秦樓到底是秦娥的房間,還是青樓女子的房間?

4、 這首詩,作者到底是想描寫貌美女子思念良人呢?還是傷感朝代的興衰更迭?

本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憶秦娥·蕭聲咽》:是

一、 "皇娥娘"還是"皇額娘"?

今天這首詩,在《李太白全集》中讀不到,所以有些學者認為它不是李白的作品。

但是大家驚奇地發現,唐朝沒有任何一個人寫過這首詩,於是,就把這首詩安在了李白身上,總之,自宋明以後的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首詩,就是李白的作品。

這是個插曲,我們繼續讀詩。

憶秦娥·簫聲咽

唐代: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本來,對於標題"憶秦娥"而言,我們只要知道這是一個詞牌名就夠了。但是"秦娥"兩個字有些說法,我們得聊聊。

"秦",第一層意思肯定是秦國;第二層意思,則是長安,因為陝西素有"三秦之地"的說法;

"娥"則說法頗多,按照《說文解字》的說法,"娥"是貴族女子的特用名詞,一般平頭老百姓不得隨便用,這就跟現在的"二代"一樣的,你不能隨便用;比如: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妻子,就叫"娥皇";

咱們老看清宮戲,裡面老叫"皇額娘",叫法是對的,但是字幕組把這個稱呼給寫錯了。他們寫成了"皇額娘",那不對,應該是"皇娥娘"才對。

為什麼呢?因為皇帝的老婆,最初就是叫做"皇娥",後來大家才改為"皇后"。

王爺的夫人,世子們叫"娥娘",皇帝的老婆,皇子們得叫"皇娥娘"才對。

後來,大家普遍用"娥"指那些貌美如花的姑娘,因此,"娥"等於"美女"。

根據《列子·周穆王》的記載,這種用法,從周朝時候就開始了,所以,在唐朝的時候,"娥"已經可以用來指代美女。

《憶秦娥·蕭聲咽》:是

二、 秦樓為什麼是青樓?

那為什麼秦樓是青樓呢?

不知道大家去飯店衛生間,有沒有看過一些飯店會用"弄玉"和"吹簫"來代替"男女"標識?

你當初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其實,這樣的飯店老闆還挺有文化的。

話說秦穆公的女兒,出生以後,他爹為了給她送個禮物,就拿了一堆奇珍異寶在她眼前晃來晃去,她眼睛直勾勾地就只盯著一塊寶玉,伸手去抓住,死死地不肯放手。

秦穆公十分開心,就把這塊玉賞給她,並給她取名"弄玉"。

後來,弄玉長大了,愛上了音樂。他爹就把這塊玉做成了"瑟",弄玉天天吹,引得百鳥前來"朝鳳"。

他爹更開心了,就給她建了個小公寓,叫做"秦樓"。

小弄玉一天天長大,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有一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夢裡有個翩翩少年,吹著蕭而來,弄玉聽到這蕭聲,開心的不得了,認為遇到了知音,於是趕緊拿起"瑟"跟他合奏。

待少年快要離開時,他告訴弄玉,他的名字叫"蕭史",住在華山上。

弄玉吵嚷著此生非蕭史不嫁,秦穆公無奈,派人到華山上去尋找,終於把蕭史找到了。

二人喜結連理。

成婚後,兩人便每天在秦樓裡合奏,遠近聞名。

再有一天,天上飛來了一對鳳凰,弄玉和蕭史心有靈犀地坐了上去,鳳凰展翅高飛,載著二人飛昇成仙。

這便是"蕭史弄玉"的典故。

《憶秦娥·蕭聲咽》:是

蕭史弄玉

那為什麼這麼美好傳說的秦樓,卻成了"青樓"的代名詞呢?只能說咱們文化人,腦洞太大,他們認為蕭史弄玉一方面代指美好姻緣,另一方面,也代指男女偷情,男歡女愛。

所以,秦樓楚館,在古時候文化人的眼裡,指的就是青樓。

順帶說一下楚館。

話說楚靈王建了一所宮殿,叫做章華宮,專門選一些"蜂腰翹臀"的美女住在裡面,此所謂"楚王好細腰"是也。

你看,楚館那是名副其實的歌舞場所代名詞,當然也就成了青樓的代名詞。

本詩中,秦樓,其實就是青樓的意思。

那為什麼作者不直接寫青樓呢?

有兩方面的原因可供參考:

一是,相較青樓,秦樓更具有美感,不至於破壞整詩的格調;

二是,相較青樓,秦樓的指代意義更加豐富,也更加特定,為本詩更深層次的寓意奠定了基礎;

那麼,這首詩到底是寫年輕女子思念自己的良人(丈夫)呢,還是亡國之女在懷念自己的國家,感傷朝代更迭呢?

《憶秦娥·蕭聲咽》:是

三、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明白了"蕭史弄玉""秦樓楚館"的含義,我們回過頭來讀詩。

"蕭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這一句,說的就是弄玉夢中會情郎蕭史的典故。但是我們驚奇地發現,在此時此刻的夢裡,蕭史似乎不會吹簫了,他的簫聲變得斷斷續續,嗚咽哽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於是,秦娥她驚醒了,想探個究竟。

當她坐起來以後,才發現,已經物是人非。此時此地,已不再是秦朝,而是大唐。

她看到窗外的圓月,往事一樁樁、一件件浮上心頭。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看到了月亮,看到了遠處灞陵橋上的柳樹,她想起了以前川流不息的人群,總能看到他們在灞陵橋上依依惜別。

可如今呢?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首詩的下闋,讀下來讓人相當的傷懷。

清秋節,就是九九重陽節。本來是一個慶祝豐收,祭天祭祖的大好日子,我們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時候,就知道,這一天我們要登高,"遍插茱萸",那應該是萬人空巷的盛況才對。

但是詩人馬上急轉直下,他說"咸陽古道音塵絕"。

我們知道,咸陽就是秦都,後來則代指長安城。但不管是秦咸陽城,還是如今的大唐長安城,這條寬闊的古道上面"音塵絕",聲音和灰塵都絕了,沒有了。

什麼意思呢?大概類似於咱們今天的長安街上突然空無一人,或者說中山路步行街上人煙稀少。那就太可怕,太恐怖了。

什麼時候,一條本該繁華熱鬧的街道上會沒有人?令人深思。

作者於是給出了答案——"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裡的漢家陵闕和前面的樂遊原、灞陵遙相呼應。樂遊原是漢宣帝劉詢和許平君皇后曾經玩樂的地方,而灞陵則是漢文帝劉恆的陵寢,咱們注意看:這"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樂遊原和這"死去元知萬事空"的漢家陵闕,一喜一悲之間,作者完成了遙相呼應,也再次引發人們的深思。

此時此刻的大唐盛世,我們回過頭去看這400年王朝的興衰,我們會想起什麼呢?秦樓中的歌姬們又會感傷什麼呢?

在本該萬人空巷的重陽登高時,咸陽古道音塵絕;作者在漢家陵闕前面,再進一步,用兩個更加蕭條的意象——"西風"和"殘陽"來烘托這種衰敗的景象。

西風蕭瑟,是我們的普遍認知;而日落西山,殘陽西下,則被我們認為是事物衰落的前兆。

《憶秦娥·蕭聲咽》:是

回過頭來看全詩,會猛然發現:

這首詩所寫遠不窠臼於青樓女子的情情愛愛,而是站在歷史長河中,以旁觀者的眼光來審視朝代更迭的殘酷無情,進而達到"以史為鑑"的目的。

詩人生活在大唐盛世,在全國最繁華的京城長安,他看到長安城內上上下下的驕奢淫逸的生活氣象——這種氣象在青樓裡最是能體現出來。

他想到了腳下這座長安城,想當年不也是秦朝、漢朝這些盛極一時的都城嗎?想當年,腳下這片土地又是多麼的熱鬧。如今,也不過是過眼雲煙,西風殘照而已。

作者十分巧妙地借用"秦樓""秦娥"等這些一語雙關的詞語,將典故融入到全詩當中,以秦娥夢斷,勾起憂思,轉入到"音塵絕"的咸陽古道上,再以西風殘照收尾。

詩人將讀者的情緒壓抑到低谷,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能夠思考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朝代更迭緣由。

如此以來,就連一個青樓女子都會觸景生情,憂國憂民,更何況常人乎?

《憶秦娥·蕭聲咽》:是

四、總結一下答案:

一、憶秦娥的意思:憶秦娥不是詩人想念秦娥弄玉,也不是想念青樓某個女子;而是詩人以青樓女子(國破家亡的落魄女子)的視角,觸景傷情地回憶曾經的大好江山下的幸福生活,感嘆國破家亡的憂傷。

二、秦娥指的是青樓女子,或因國破家亡後淪落紅塵的落魄女子;

三、秦樓就是青樓。

四、這首詩,明寫青樓女子思念良人,感懷往事;暗述朝代更迭的殘酷無情。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