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务员考试不按学校择优录取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不按学校择优录取

今天在日常逛社区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大意是为什么国考省考这样的公务员考试,不按照学校的排名来进行择优录取。可以想象这是来自一个国内著名高校生的感叹。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公务员考试没有按照学校排名择优录取呢?这样不是能够招录更高层次的人才吗?其实这就涉及到灵魂问题了,没错,按照学校择优录取的公务员考试是没有灵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公平是一个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的问题,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的相对公平。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上,一名985的大学生与一位三本毕业的大学生相比,来自985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就要优先享受国家和社会给予的资源吗?这种资源优先的滚雪球效应势必会极大的影响到资源的倾斜,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严重,而阶层固化是每个国家并不期望出现的,那么在资源再分配上就需要进行调整。而就业是最能直接体现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如果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不能够公平的分配资源,那么社会动荡势必难免。所以在公务员的招考上做到公平,对于学历一视同仁,是公务员招考的灵魂,如果缺少了公平,那么公考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没有了灵魂和意义。

二、我们国家的运转需要高层次人才引领方向,但同样需要每一个精密的零件来保持运行。就像当前BAT三家互联网公司一样,目前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巨头,他们已经在公司定位、战略布局以及市场铺展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架构,所需要的是一批能够严格执行并保证完成任务的员工,而不是一入岗就对公司的战略发展指点江山的“高学历”人才,所以在基层的任务执行阶段,普通本科生的薪资期望更低且工作热情更高,因此学历并不能成为制约普通本科生进入阿里的门槛。我们的国家也如此,更多的是需要能在基层耐住寂寞,为整个国家的运转承担起一个精密齿轮的任务,尤其是当前我们国家脱贫任务艰巨的背景下,更需要那些吃得了苦,干得了实事儿的基层人员。所以学历同样并不能成为基层公务员做好工作的制约。

三、高考、考研以及公务员,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改变人生轨道的机会。高考不用说,通过三年的努力来进入一所一流名校,甚至在高一高二不出彩但高三却一飞冲天的仅用一年就进入名校的例子相信大家身边都有很多。进入了一流的名校就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更高的平台,更优秀的人群以及更丰富的资源,但这份优势本质上来自于我们高中三年的努力,我们能够享受到的资源也无愧于我们高中三年的起早贪黑。考研同样是一个能够彻底改变人生的机会,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改变我们本科阶段学校或专业方面的劣势,通过考研这个跳板来弥补高考时各种各样的遗憾。能够通过考研进入更好的学校,同样无愧于我们大四时抢自习位置和整日刷题背书的艰辛。那么公务员也是这样,它和考研相同,也是要通过一年的努力,来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工作岗位,所有的考生在面对公务员的笔试备考时起点都是相同的,大家都处于一个知识空白的起跑线,这中间的过程比拼的是谁能坐的久,谁能学的长,那么谁上岸的机会就越大。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不按学校择优录取

所以,公务员考试不能够按照学校择优录取,也不应当按照学校择优录取,学历并不是资源和优势的敲门砖,自己的努力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