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報評論〡斬斷伸向兒童的“網絡黑手”必須重拳出擊

侵害兒童的行為,常常披著各色外衣。在日前媒體的披露中,一條假借童星招募、實施網上猥褻、販賣淫穢視頻的黑色鏈條,讓人既震驚又憤怒。

花樣百出的犯罪分子能頻頻得逞,也不斷警示我們:對隱藏在屏幕背後侵害兒童的犯罪,要嚴厲打擊、立體打擊、持續打擊。

好奇心強、分辨力低、自我保護能力弱……兒童之所以需要我們倍加心疼呵護,正是源於這些低齡化的生理特徵。而這恰恰成為一些“罪惡之手”能夠伸出並得逞的“基礎”。再加上網絡的虛擬和匿名,更給這樣的犯罪增添了不少隱蔽性和迷惑性。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網絡暴力。

正因如此,《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以及正在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保護未成年人信息權、防止網絡侮辱誹謗威脅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各方責任等作出了相應規定。

然而,一些“網絡黑手”誘騙兒童發送裸照、做猥褻動作等案件一直禁而不絕。這也說明,淨化未成年人網絡空間需要相關部門嚴厲打擊、強勢亮劍,斬斷伸向孩子的黑手。也需要各方把工作做到前、做到位、做到底。

讓惡人無機可乘、心存畏懼,需要網信、公安等部門聯合建立長效機制,暢通監督、預警、舉報渠道,將“零容忍”體現在快速反應和強力約束之中。

網絡平臺也要多一些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既要加強對身份、信息的審核,也要建立應急監測、即訴即辦的運營機制,把保護兒童的防火牆築得更牢。

而在更為影響深遠的層面,讓兒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抵制“一夜成名”的誘惑,需要婦聯、教育、家庭等各方在防性侵、維權、價值觀等方面加大對兒童的教育、引導和塑造。

唯有對兒童進行線上線下、家庭內外的全方位呵護,才能讓“大灰狼”無處遁形,讓孩子們快樂成長。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評論員 韓亞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