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4月24日,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有一个消息很“炸裂”,那就是:

民族车企吉利要发射卫星啦!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吉利大消息:卫星年底上天

近日,吉利控股发出消息,旗下公司“时空道宇”自主设计研发的首发双星各分系统正样产品已生产齐套,关键载荷完成地面应用验证,性能指标满足设计预期。首发双卫星即将转入卫星装配后的各项环境试验,预计将于6月进行星箭合体试验。完成全部试验考核后,卫星就可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正式在今年年底前搭载由航天科工研发制造的快舟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吃瓜群众看到这里可能不禁会问,一个地上跑的怎么突然飞上天了呢?

其实,吉利布局航天领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早在2010年,吉利控股就提出,在扎根一个地球的同时,还应该放眼浩瀚的宇宙,那里有无数个星球。

2018年,吉利战略投资航天科技公司时空道宇,开始布局航天卫星领域,覆盖从研发、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

2020年3月3日,吉利宣布,旗下卫星智能中心项目在浙江台州开工。

而且吉利为火箭卫星事业“招兵买马”也颇为引人关注。

4月17日,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上回应称,“招火箭总师,欢迎报名,简历投@吉利招聘。”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此后,他又追加回复“我们招火箭总师是为了星箭融合,不是为了自己做火箭。”

不得不提的马斯克和“猎鹰”“spaceX”

说到车企造火箭,就不得不提到硅谷“狂人”马斯克。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内心怀揣着一个火箭梦,他早早开创了SpaceX入局,创业初期花大价钱去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ESA(欧洲宇航局)挖人。他旗下的“猎鹰”重型火箭是目前全球推力最大的现役火箭,搭载了27个梅林发动机,是普通中型火箭三倍以上。起飞重量1421吨(要知道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遥三,也就是“胖五”,推力只有1000吨),能够将63.8吨的货物由地表送至近地轨道、26.7吨至高地轨道、16.8吨到火星……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他的重型“猎鹰”不仅成功将特斯拉跑车送上了太空,一次性搭载发射了24颗卫星,还利用一颗卫星开展了特殊的“太空丧葬”服务:

这颗卫星装有152名逝者的部分骨灰,骨灰被分别装入硬币状或者圆柱状的金属容器内,每个容器能容纳约1-7克骨灰。它们被固定在卫星上,将绕地球飞行约25年,期间轨道高度逐步降低,最后像流星那样坠入大气层中焚毁。

太空葬礼,每克4995美金!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昔日科幻小说如今变成现实

简直可以说,在马斯克眼里,造火箭是主业,造汽车只是“搭头”。因为他说“电动车更适合在火星上的日常行驶,这便是特斯拉诞生的意义”

吉利造卫星的真实目的

吉利的主业依然是造车,也不会像马斯克那样真的准备“殖民火星”。吉利涉水航天领域,说到底还是为了汽车行业服务。

吉利这次计划发射的卫星是地轨卫星。根据平台高度的不同,学界把卫星分为高轨、中轨和低轨三种。低轨卫星,也称近地轨道卫星,特指轨道飞行高度为200~2000km的卫星集合。除低轨卫星之外,还有中轨卫星(2000km~20000km)以及高轨卫星(20000km以上)。

我们熟知的GPS、北斗等导航卫星属于中轨卫星。与中轨导航卫星相比,低轨卫星顾名思义就是活跃在高度更低的轨道上,因而它也能够获得比GPS导航卫星更加精确的导航数据,从而让地面上拥有自动功能的小汽车,也能够接收更加精确的数据,对周边路况有更深入了解,保障司乘人员与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吉利控股表示,预计双星正式投入使用后,将赋能用户包括高精度定位在内的各项业务。在城市出行方面,将通过高精度定位技术、人工智能等服务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车辆进行监管,提供城市公共车辆监管、网约车监管、共享汽车监管服务;在智能驾驶方面,将助力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控制,打造安全可靠的驾驶体验,

服务于高速公路自动巡航(HWA),车路协同(V2X)、AR车道级导航解决方案和高级自动驾驶(HAD)。

吉利低轨卫星布局形成后,将提升导航高精度达厘米级,不仅有利于自身立体出行布局,还并与汽车制造、未来出行、大数据等行业深度融合,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通过布局低轨卫星构建其“天地一体化”战略,吉利在未来将能够为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提供系统化定位服务,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驾驶领域保持领先。

中国航天日,吉利造卫星将于年底升空


也就是说,吉利发展航天技术,更多还是为了让飞驰在地表上的一辆辆小汽车,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动驾驶这一先进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