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怡园在观前街的附近,是我游玩过的第一个园林。还记得17年前,也是在春末夏初,那时候刚刚情窦初开,不成想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所以心情很是低落。小伙伴体贴我,买了点零食,带我来到怡园散散心。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怡园小而精致,一步一景,我爬爬假山、吃吃零食、喂喂鱼,那点小烦恼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又变成个没心没肺的傻丫头啦。

今日故景重游,竟然恍如隔世,年龄不同,心境也不同,人也不同,眼睛里面看到的景致也不同了。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购得明尚书吴宽复园旧址所建,取“颐性养寿”之意,名为“怡园”。怡园建造费时一年,占地约9亩,采用了大量的太湖石叠成了假山,整体精致优美。顾文彬和他的三儿子顾承皆为画家,文学素养很高,怡园的假山、亭、台、楼、阁、廊、舫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了主人的精巧心思。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入门处茶室对面的玉延亭,取“万竿戛玉,一笠延秋”之意,亭外几丛翠竹,表达主人以竹为友、退隐山林之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墨客大都是爱竹的。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穿过锁绿轩,一道云墙、一个圆月门之隔处,就是全园精华部分——西花园了。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园中的假山设计的精巧有趣,假山不大,在这么小的地方还能设计出三上三下的布局来,足以体现出了能工巧匠的深厚功力了。我穿越于其中,才发现自己的身材真的是胖了,差点卡在了山洞里钻不出来。主人定然是身材瘦削,不然不会把山洞设计的如此窈窕的。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假山上面有个亭子,名为“小沧浪”,取孟子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园主怡然自乐的情志。

假山、水池对面的亭子,则取名“面壁亭”,我坐在亭中面向假山,望向那陡峭的石壁,果然如面壁一般。主人是在这面壁自省吗?哈哈……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画舫斋是仿船舫造型,三面环水、一面连接着一片松林。我在想,主人观赏书画累了的时候,定然会闭上眼睛,听听鱼儿跃出水面、风儿吹过松林的声音吧?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园中青杏尚小、牡丹花也凋谢多时了,群芳落尽,逛遍园中,几乎无花可赏。倒是也没有觉得清冷稀疏,反而更加能品味出这个园子的风骨来了。漫步过去,时而雨打芭蕉,时而风摇竹影,时而山石清峻、时而亭台清雅,这样的园子,就算看尽了四季,也不会腻吧?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移步换景,误入春光,觅的两朵芍药,顿觉惊喜,果然是春光乍泄啊。呵呵……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和一般园子有所不同的是,怡园有专门的琴室,叫做石听琴室。文人的雅趣果然是不同凡响的。我倒是真想问问他,你把日子过成了写写诗、画画画、听听琴、喝喝茶,神仙也比不上你吧?

主人早已远去了,是不会回应我的,只留园内的屏风三叠石,默然地在风中矗立着……

游苏州园林之——观前街旁的怡园,品园林主人怡然自得的文人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