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近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模式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

【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相信各位家长和考生都会比较好奇,想要知道大类招生有什么优势?通过这种途径报考学校会不会比较好?目前国内施行大类招生的大学有哪些,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

近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模式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为了理解大类招生,我们要先了解学科分类,了解专业体系。我国的学科目录一共有3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的一级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

我其实在2019年的秋季也向大家讲过了,我国大学的学科门类方向的介绍。这里再简单补充说明一下。高校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13大门类。但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所以大学本科只有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这506种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每一个学科门类下面有若干个一级学科,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又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用两位码表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经济学类作为示例说明如下:

【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同的学科也可以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比如说北京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部分学科专业大类招生,至今已经16年;2017年清华大学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

一、大类招生和普通专业的区别?

1、专业名称

与专业招生相比,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名称没有专业名称划分得详细,一般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一级学科或者二级学科。

2、招生计划

对于按大类招生的高校,学校招生计划数不再按专业划分,而是下达到按当年计划招生的专业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填报相应的大类,不需要选择确定自己就读的具体专业。

3、培养模式

不同的高校在按类招生的过程中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学科建设、专业布局、院系建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方向等问题制定相关的培养模式,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高校内,不同类别的培养模式、分流时间等也会有所区别。

二、大类招生的模式

上面说了大类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的区别,那么大为招生的模式有几种模式呢?,下面我就来简要介绍一下。大类招生一般有以下四种模式:

1、按院系招生

一个学院或者一个系按照一个或者多个大类招生。例如以下是北大2018年自主招生部分招生专业:其中数学科学学院设置了一个“数学类”这一个大类招生,而物理学院设置了“物理学类”和“天文学”这两个大类进行招生。

【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2、按学科招生

由于社会上“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仅仅在同一个院系内进行大类招生是不够的,不同的学科间如果有相似的特点或者相同的属性,也可以把不同的学科组合在一起进行大类招生。一个招生大类有可能覆盖了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

比如可以看看北京理工大学2018年自主招生专业目录,它设置的一些招生大类覆盖了4、5个学院、10多个专业方向。

【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3、按“试验班”模式招生

很多的高校以“试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试验班和技术科学试验班、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和理科试验班等。这些试验班立志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是大类招生的,有些学校是在入学以后再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试验班。

4、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三、大类招生有什么优点?

我们知道了高校大类招生有四种招生模式,那么大类招生有什么优点缺点呢?,下面我就来简要说一下。

个人总结高校大类招生主要有五大优点:减少盲目性、增加录取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平衡冷热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1.减少盲目性

家长和考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太清楚某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发展或就业前景如何,一旦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的几年会过得很痛苦,毕业后的升学就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类招生延迟了你选择专业的时间,在学校先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各专业,一至两年后再进行专业选择,这时候的选择就比较理性了。所以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

2. 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大类而不是专业,一个大类往往涵盖多个多个专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对于压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降低了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3. 激发学生兴趣

大类招生政策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是在大一学年结束时选择转专业),为了让自己上喜爱的专业必须要努力学习,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4、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能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经常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现象,也相应地引起高校冷热专业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冷热分化日益严重。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着“冷、热”专业,这就无疑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学生的质量,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种种矛盾。

5、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尤其在低年级打基础阶段,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定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外语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四、大类招生有什么弊端?

上面总结了高校大类招生的5大优点,那么大类招生又有哪些弊端(缺点或不足)呢?我认为主要有3方面的弊端:难以选到目标专业、加剧冷热门专业之间结构矛盾、有暗箱操作风险。

1、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2、加剧了“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取消专业招生而采用大类招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校会有部分冷门学科类进行大类招生,而热门专业则继续按专业招生。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实际原因当然不言而语了。

【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五、大类招生需要注意什么?

上面介绍了高校大类招生的优缺点,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明白了,那么我们考生在选择院校进行大类招生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综合考量一致性:填报大类招生专业志愿前,考生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与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是否一致,同时考虑到大类招生未来仍要进行专业分流,存在分配到非心仪专业方向的可能,以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

2、区分专业方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阅读学校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各校专业设置及培养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类包含的专业及未来深造、就业的领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细研究,加以区分。

3、了解专业分流方式:考生还要了解各校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专业分流时,部分高校直接满足学生报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据学生报名择优录取。

目前,国内高校大类专业分流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基于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综合因素分专业。这种模式最直接的影响是,排名在后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二是直接按照学生意愿选专业。这种方法看似更科学,但操作起来很困难。在实际中,大部分学生更乐意选择“热门专业”,这样一来,“热门专业”扎堆,人数太多难以吸纳。不同的分流方式决定了学生未来进入某个专业的难易程度。

4.部分院校在大类招生时没提出具体要求,但专业分流时对身体条件会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对照相关体检标准,了解自己的志愿专业是否有身体条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开报考。

六、目前按大类招生的高校有哪些

由于每年各个学校都会根据实隙地需求进行一定的改变,考生在报考某一高校前一定要详细查阅招生简章和相关介绍。

截止到2019年招生结束,国内高校共计有二百余所一批本科高校或部分学科专业实行了大类招生,二批次的目前还只有少部分高校在逐步推行。下面我就来列举一下(一批高校,二批未有统计),首先当然是大学中的战斗机,国内赫赫有名的的C9高校了:

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大类招生,至今已经16年,学生入学后先进行学科大类基础课学习,一年或两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细分专业学习。目前主要有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类、经济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心理学类、电子信息学类、计算机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2、清华大学:2017年清华大学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建筑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等16大类。2018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开始按大类招生报考,在普通类自主招生中,考生可以从建筑类、土木类等15个大类中选择一个报考。目前有工科试验班(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能源与电气类、处动化与工业工程类)、理科试验班等。

3、复旦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经济学类、数学类。

4、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机械类、电子信息类。

5、浙江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科技创意设计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类、医学试验班。

6、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理科度验班(化学与生命科学类、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数理科学类)、电子信息类。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科试验班(科技英才班)、理科试验班(数学改革试点班、科技英才班、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

8—1、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类、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生命科学挑战班、数学物理与光电科学类、智慧人居环境与智能交通类、智能装备类、资源环境与新材料类)

8—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数学类、机械类、能源与动力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

8—3、哈尔工业大学(深圳):经济学类、数学类、机械类、材料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工商管理类。

9、西安交通大学:工科试工验班(电类、管工惯通、机类)、医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管理学科类)、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

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实验班、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北京语言大学:计算机类。

南开大学:经济学类、金融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电子信息类、材料类、自动化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药学类、工商管理类。

天津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电气信息类、电子科学技术类、化工能源与生命医药类、机械航空与能源动力类、精仪与光电信息类、土木水利海洋与航舶工程类、新材料与加工技术类、智能与计算机类)、理科验班(理化、药学国际班)、建筑类。

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土木类、水利类、化工与制药类、环境科学与技术类、建筑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

吉林大学:经济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类、地质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土木与环境类、信息类、智能化制造类、智能交通与车辆类)、医学试验班、机械类、理科试验班。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机械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化工与制制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药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类、数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类、工商管理类。

东南大学:工科试验班(机械能源材料类、土木交通类、吴健雄班、自动化电气测控类)、理科试验班、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建筑类、工商管理类。

厦门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经济学类、法学类、政治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海洋科学类、生物科学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土木类、航空航天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工商管理类。

山东大学:经济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机械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药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

山大威海分校:经济学类、数学精确地、海洋科学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

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试验班、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学类、金融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电气类、电子信息 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水利类、测绘类、轻工类、建筑类、临床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药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类(实验班)、金融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精确地、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机械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海洋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建筑类、药学类、工商管理类。

中山大学:经济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航空航天类、土木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生物科学类、机械类、电气类等。

打字太累人了,所以下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列举校名供考生们参考哈:

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工程、西南财经、中南财经、新疆大学、上财、央财、西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云南大学、东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徽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海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福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延力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长安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大学、上海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长江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华东政法磊学、青海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三峡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华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石河子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外)、北京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上海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宁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济南大学、华侨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福建农业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海南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黑龙江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江本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西华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

至于家长问到哪些大学有入校转专业的机会,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只要是大类招生的院校,百分百有转专业的机会,其实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基本上都有转机会的机会,只不过各个学校及专业转的比例不尽相同,而且各校的转专业的政策也不一样,这个具体的要上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详看。

好啦,关于高校的大类招生这介绍到此了,希望能帮助到考生和家长们。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专家,解析高校,助力圆梦名校之门,成就辉煌人!

详细数据,科学预测;全面指导,精准填报;助力高考,圆梦高校!】

【孔孟之导】带你了解“大类招生”,助报理想志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