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

盐湖区10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解州关帝庙:地处盐湖区解州镇,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解州关帝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常平关帝庙:位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这里是三国蜀将关羽的故里,关羽死后,乡人慕其德,于故居建祠奉祀。现有史料对于祖庙创建年代无详实的记载,关羽祖宅最早的建筑就是金代所建的祖宅塔,又称井塔,其余建筑多为清代遗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关王庙:位于盐湖区红旗西街,创建于元代,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庙宇损毁。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巡盐御史吴楷及盐商大贾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春秋楼,其中山门、献殿与正殿为明代建筑。

关王庙保存有北宋宋徽宗赵佶撰文书写的“大观圣作之碑”,明代年间的关王铸像、100公斤重的铜香炉、250公斤重的大铜镜和雕刻精致的石护栏、蟠龙柱、关帝签簿碑刻以及清代年间的关公坐像、骑马像、风雨竹碑刻等诸多珍贵历史文物。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池神庙及盐池禁墙:池神庙位于盐湖区解放路南端,古称卧云冈。在山西运城市南2公里土垣上。坐北向 南,面临银湖(盐池),别具风光。唐大历间以神赐瑞盐, 遂建庙奉之。池神庙现存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遗构。庙前山门, 过殿, 中部三座戏台并峙,东西左右配殿套院,后部三座大殿并列, 规模 相当,形制类同,殿前月台顺联,构栏雕刻精致。

为防止盗盐走私,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池神庙至盐化二厂的一段禁墙及二厂至解洲的一段禁墙保存较为完整。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泛舟禅师塔:位于盐湖区大渠街道寺北村南原报国寺遗址上,创建于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泛舟禅师系唐高宗李治的孙子,自幼聪慧,衷于佛事,20岁舍弃皇家生活,修行于大唐密宗圣地报国寺,圆寂后建造了这座端庄稳重,极为秀丽的佛塔。

泛舟禅师塔为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名塔之一,圆形唐塔的典型实例、孤例。泛舟禅师塔的铭文有自己特色,是从左到右排列竖写,在全国属于罕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太平兴国寺塔:位于盐湖区安邑街道北街村,该塔为平面八角形十三级楼阁式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0),原名镇海塔。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运城寨里关帝庙献殿:位于盐湖区泓芝驿镇寨里村,该庙创建后历经战乱,其他建筑早毁,仅献殿独存。献殿初建于元大德十年(1309年),明嘉靖十年(1531)扩建,后屡有修葺。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8、郭村泰山庙大殿:位于盐湖区上王乡郭村,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9、运城舜帝陵庙:位于盐湖区北相镇西曲马村南鸣条岗,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2.7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庙内砖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长51 米,正面立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书“有虞帝舜陵”石碑。

10、解州同善义仓:位于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红旗街 ,是清朝时期的建筑,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绛13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绛州大堂:位于新绛县城,绛州大堂是绛州州府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历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所以又名“帅正堂”。“薛仁贵从军”等故事也源于此。现存大堂为元代建筑,大堂面阔七间,进深八椽。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福胜寺: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光村,该寺为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太宗李世民敕建,福胜寺院建筑错落有致,高低参差,座北向南,中轴线有山门、天王殿、弥陀殿、后大殿等四进院落,钟鼓二楼雄峙两侧,并衬以厢房、配殿,排列井然有序。弥陀殿为元代遗构,殿内塑有弥陀佛及胁侍观音、大势至。在弥陀佛宝座的背后,悬塑有南海观音、善财童子、明王及供养人等,彩塑为宋代风格。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稷益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阳王村,是一座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创建时代不祥,元、明重修并扩建。现存舞台、正殿为明代建筑。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题材多为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歌颂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穑、为民造福的事迹。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乔沟头玉皇庙:位于新绛县泽掌镇乔沟头村,现仅存东线有舞台、献殿、稷王殿;中线玉皇殿、马王殿;西线,舞台、献殿。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均为清代建筑。留有清代壁画。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白台寺:位于新绛县泉掌镇光马村,传说释迦牟尼佛座为白色莲台而得名。现存建筑有山门、三滴法藏阁、释迦殿、后大殿。殿内均存有元代彩塑造像。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龙兴寺: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 670年),改称龙兴寺。大雄宝殿,元代遗构,清代重修。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彩塑毗卢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及侍立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从造像风格看有宋金造像特征。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龙香关帝庙:位于新绛县店头乡龙香村,现仅存戏台、献殿、正殿,正殿为元代遗构,内有关羽、周仓、关平等彩塑7尊,均为元代作品。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8、三官庙:俗称葫芦庙,位于新绛县城内韩家巷,该庙为元至正元年(1341年)创建,明清均有修葺。正殿内保存有主像三官、诸神将、二朝臣、侍女等彩色泥塑造像十一尊,创作年代为元代,与建筑同期。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9、绛州文庙:位于新绛县城内四府街,大成殿是明正德十三年所重建的。面阔和进深均为五间,重檐歇山顶。大殿四周设围廊,立着28根石柱。殿前有献台,周围白石栏杆。台前正中有浮雕团龙石陛。据说是02年重修时挖出的原物。大殿殿宇巍峨,气势宏伟,据称为华北之最,有“太和殿”之称。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0、北池稷王庙:位于新绛县阳王镇北池村,始建年代不可考,先后重修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和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整个庙院规模虽小,但其布局相对完整且独具特色,非寻常所见的左右建筑对称分布,各建筑檐下及屋顶还大量使用了砖、木、石雕及琉璃构件。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1、泉掌关帝庙:位于新绛县泉掌村,现仅存大殿,从主体结构看保留元代特征,四周有围廊,檐下有20根石雕柱, 11根为浮雕盘龙柱, 9根为浅平雕龙柱。龙柱浮雕工艺极佳,浮雕龙爪抓有人头、人腿、鱼、鳖等,人脚尖小而尖,明显是女人脚。石柱留有大明成化年、明弘治八年、嘉靖二十六年、清顺治、雍正、乾隆年间修葺题记。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2、寿圣寺大殿: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北苏村,目前仅存元代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3、冯古庄墓地:位于新绛县三泉镇冯古庄村东南500米处,该墓葬时代属西周中晚期,出土文物丰富、精美。从勘探发现该墓地有西周车马坑的情况推断该墓地级别较高,应属西周诸侯封国的墓地。

芮城12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永乐宫:位于芮城县龙泉村附近,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现存的主要建筑为一门三殿,一门为龙虎殿,也就是无极门,三殿为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清凉寺:位于芮城县西陌镇寺里村,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清凉寺除了保存有元、明、清各代价值颇高的数十幢石碑外,现存的大雄宝殿也历经岁月沧桑,仍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中龙泉村,现仅存正殿和清代戏台及碑刻四方,大殿建于唐文宗太和五年(831年),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芮城城隍庙:位于芮城县县城永乐南街,现存享亭为元代建筑,献殿为明代创建清代重修,大殿为北宋建筑,明清多次修葺,寝宫及献殿两侧的东西厢房为清代建筑。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巷口寿圣寺砖塔:位于芮城县巷口村西,创建于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旧称“芮城八景”之一的“塔寺晨钟”即指此。塔为十三层八面的楼阁式塔。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河遗址:址位于芮城风陵渡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千米,由17个地点组成,形成一个遗址群。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西侯度村,遗址中带切痕的鹿角和动物烧骨的发现,昭示出他们已将“火神”征服在脚下,显露出“万灵之灵”的神韵。西侯度遗址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8、坡头遗址:位于芮城县陌南镇坡头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早期属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属龙山文化。

9、金胜庄遗址:位于芮城县大王乡金胜庄村,为仰韶庙底沟类型文化。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彩陶、红陶及夹砂陶片,采集有尖底瓶、钵、盆、罐、豆、鬲等器物残片。

10、东庄遗址:位于芮城永乐镇岳村南,遗迹有灰坑、窑址、房址和墓葬等,出土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泥质红陶、灰陶及夹砂红陶片,纹饰有附加堆纹、线纹、弦纹、黑彩宽带纹、圆点纹等。

11、西王村遗址:位于芮城县西王村,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1960年发掘的芮城西王村遗址,发现有生产工具及猪、狗等动物骨骼,可能此处的古人类已能饲养、驯化动物。

12、古魏城遗址:位于芮城县城关镇北2.5公里处,城内出土有东周时期的南、豆、罐、瓦等遗物。

万荣11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后土祠: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史载创建于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巡行汾阴祀土,建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并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词》。后土祠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为明代遗构,上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稷王庙:位于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现仅存正殿和戏台。正殿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东岳庙:位于万荣县西大街8号,东岳庙创始年代不详。现存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大帝殿、阎王殿等。飞云楼为元明风格纯木质结构,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其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中国楼阁式建筑之杰作。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万泉文庙:位于万荣县万泉乡万泉村,现仅存琉璃照壁和大成殿。院内遗存古柏七颗,宋碑、清碑各一通。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梁下墨书大明嘉靖七年建。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薛瑄家庙及墓地:位于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薛瑄(1389—1464年),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学宗程朱,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著作有《薛文清公全集》。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稷王山塔:位于万荣县城南三文乡的稷王山顶。此塔建于宋至和三年(1056),为稷山县望嘱村(今属万荣)张文夷为其亡母所建,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8、中里庄八龙寺塔:位于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原为八龙寺附属建筑物,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高二十三点九米,平面正方形,实心。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9、旱泉塔:位于万荣县高村乡孤山西麓。塔方形十一级密檐式砖塔。高三十一点二米。现状:残余八级;是孤山槛泉寺建筑之一。该寺宋宣和二年(1120)创建,塔与寺同建。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0、南阳村寿圣寺塔:位于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一大院中。据形制判断为宋代建筑。塔通体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八角形,高约30米。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1、北辛舍利塔: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北辛村,创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为三级覆钵式砖塔,通称喇嘛塔,高21米。

绛县10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太阴寺: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至534年),太阴寺座南朝北,属阴,故称太阴寺。现存南大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有“大雄之殿”木匾,为金大安二年(1086)镌刻。大殿内供奉我国最大的独木金身释迦牟尼涅槃卧像。木佛躯长4米,为金代原物。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景云宫玉皇殿:位于绛县城西南横水镇东灌底村景云中学校园内。始建于唐代,原先规模宏大,今日仅存主殿玉皇殿一座,为元代木构,其余建筑均已荡然无存。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董封戏台:位于绛县安峪镇董封村,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后历代均有不同程度修缮,清嘉庆四年(1799年)增建三面观抱厦。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南柳泰山庙:位于绛县南樊镇南柳村,始建于元朝,现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现被追回。南柳泰山庙仍是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绛县文庙:位于绛县城内振兴西大街文庙路1号,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风格,明伦堂为清代遗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长春观:位于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创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历代均有修缮。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和清代建筑三清殿。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位于绛县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右侧附设石碑楼一座,内有石碑15通,碑文均刻于各种石雕艺术造型内,书体有真、草、隶、篆,并配有线刻图案、花卉,雕工、书法俱佳,保存完整。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8、乔寺碑楼:位于绛县东山底乡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为功德碑楼,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有椽飞,并雕有人物、花卉。

9、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县城以西约11公里的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一直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 出土文物有带有“倗伯”铭文的青铜器和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

10、周家庄遗址: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崔村之间。遗址总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分布面积约450万平方米),兼有仰韶、庙底沟二期、二里头、二里岗、东周等时期遗存的大型遗址。

夏县10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夏县文庙大成殿:位于夏县瑶峰镇南关村解放南路80号,大成殿是原文庙的主体建筑,建于明代,是迄今山西境内现存县级文庙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上冯圣母庙:位于夏县埝掌镇上冯村,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庙宇坐北朝南,现存圣母殿为元代建筑,香亭为明代建筑,配殿为清代所建。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大洋泰山庙:位于夏县瑶峰镇大洋村,现仅存大殿建筑面积132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柱头斗拱五踩单翘单昂。殿内四椽栿底部有“元大德八年重修”等题记。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墙下关帝庙:位于夏县墙下村,始建于明代中期,现存正殿、卷棚、献殿、看厅、舞楼等建筑,看厅造型奇特,其上的彩绘、木雕、雕花等随处可见。墙下关帝庙为山西最大的村级关帝庙。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司马光墓:位于夏县水头镇小晁村,现存司马光及父兄亲属墓冢封土堆十三座,呈有序排列。茔地东侧有温公祠堂,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薛嵩墓:位于夏县水头镇大张村北300米,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平阳郡王。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禹王乡,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8、西阴村遗址: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前10000年—前2000年)遗址。西阴村遗址出土半个人工切割下来的蚕茧标本被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9、东下冯遗址:位于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南北两岸的台地上,是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典型遗址,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10、崔家河墓群: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河夹峡的丘陵之上。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永济8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栖岩寺塔林:位于永济市朝阳镇下寺村东北5公里,现遗存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建《智通禅师塔》一座,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建禅师塔一座,宋代六角五级密檐式舍利塔一座,元、明、清建禅师塔三十多座。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普救寺莺莺塔:位于永济市普救寺内,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塔,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万固寺:位于永济市西南向15华里处的中条山北麓,万固寺原本也是河东名刹,有“中条第一禅林”之称。明嘉靖年的一场大地震给万固寺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今日遗存为万历年间重修后的产物。寺内现存建筑包括药师洞、多宝佛塔和无量殿。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扁鹊庙:位于永济市虞乡镇清华村东,现有建筑:山门、东西廊房、扁鹊献殿、扁鹊正殿、药王台、扁鹊祠、观音殿、财神殿等。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董村戏台:位于永济市卿头镇董村,戏台创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嘉庆二十年(1819年)两次重修。前台中央悬光绪二年“遏云楼”木匾一块。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东姚温牌坊:位于永济市城西街道东姚温村西200米,一座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建的砖坊,一座是明崇祯元年(1628)建的石坊,一东一西,遥相呼应,这是为两位妇女而建造的节孝坊。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位于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黄河之滨,蒲津渡是历史上的著名古渡口,河桥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前541年),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改建为铁索连舟固定式曲浮桥。出土遗物有铁人,铁山,铁墩等。

8、解梁故城:位于永济市开张镇古城村四周,解梁古城是东周列国时期智氏最为兴盛时建造的,1984年地方考古人员考察古城遗迹,测得城墙高在13-15米左右,城周长6.45公里,共三门九口,即三个大门九个小门。

稷山7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青龙寺:位于稷山县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662),现存建筑系元、明遗物,中殿四壁的“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多,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稷山大佛:位于稷山县大佛路大佛寺内,稷山大佛非石质和铜质,而是以土崖雕塑而成。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大佛寺正殿系楼阁式建筑,依崖建成造。殿内存有释加牟尼坐佛一尊,高20米,宽6.7米,气魄雄伟,保存完好。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稷王庙:位于稷山县城,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稷山稷王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南阳法王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现存殿宇十八间,舞楼一座和一个清代补建的三间门楼。舞楼结构较为特殊,方形无内柱,仍沿袭元代乐楼古制。据庙内碑文记载, 该舞楼创建年代不详,元代重建,明成化七年 (1471年)增建。系重檐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彩瓦,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5、马村砖雕墓:位于稷山马村西侧,为宋金时期(公元960年-1234年)砖雕墓,共发现墓葬14座,已发掘9座。据“段楫预修墓记”和对墓葬形制的判断,为金大定以前的段氏墓地。

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四壁下部砌束腰须弥座,雕飞马、奔鹿等兽,刻工精细。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6、北阳城砖塔:位于稷山县清河镇北阳城村,据塔内所嵌石佛题记,该塔由北阳城村村民解武为其母奉佛建造,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塔为七级方形砖塔,高5米。塔基嵌有1尊释迦牟尼石佛像。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7、玉璧城遗址:位于稷山县太阳乡白家庄村附近,是西魏、东魏玉壁之战古战场。

临猗6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临晋县衙:位于临猗县临晋镇,为元代时临晋县衙署所在地,创建于元大德间(1279~1307年)。现存主体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是山西省目前保留下来的三处元代大堂建筑之一。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妙道寺双塔:位于临猗县东城路双塔学校内, 据《猗氏县志》及两塔碑文载,两塔创自隋唐间,宋代重修。每年农历三月和七月十六日的早晨, 一月和九月十四日或十五、十八日傍晚,日出月落或月出日落时,日月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照射双塔, 形成罕见的“双塔交影”奇观。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闾原头永兴寺塔:位于临猗县城关镇闾原头村,建于唐末五代,为方形九级(现余八级)楼阁式砖塔,高13.5米。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张村圣庵寺塔:位于临猗县北景乡张村村委会院内,为宋代所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约11.62米。

5、猗氏故城:是西汉时期遗址,位于临猗县牛杜镇铁匠营村东侧,现存城墙是西汉时期建造。

6、程村遗址:位于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东,为东周时期遗址。

河津5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玄帝庙:位于河津市樊村镇樊村,是奉祀上古五帝之一的玄帝姬颛顼的庙宇,玄帝庙所有建筑的屋面全部使用琉璃构件,远远望去,流光溢彩、耀眼夺目、美轮美奂,所以玄帝庙又称琉璃庙。创建于明隆庆三年(1570年),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竣工。现仅存山门、享亭阁、献殿和正殿,均为明代遗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台头庙:位于河津市新耿南大街与龙岗路交叉十字口东北隅,其大门、中门、正殿和两侧配殿均为元代建筑风格。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古垛后土庙:位于河津市樊村镇古古垛村,现存正殿和戏台,正殿是一座有确切题记的元代建筑,创建于元元贞二年(1296),延祐五年(1318)增建,其戏台是一座明代早期的舞台建筑。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4、阮氏双碑楼:即清光绪例赠武德佐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德行碑楼,位于小梁乡西梁村中,仿木砖雕结构,单檐歇山顶,形制相同,砖雕十分精彩。

5、山王墓地:位于河津市柴家乡山王村,为西周晚期墓群。出土了带有“共王”字样铭文的青铜鼎、青铜盘、青铜壶盖等随葬器物。

平陆4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黄河栈道遗址:位于平陆县至夏县和垣曲3县沿黄河的悬崖峭壁之上,开凿于汉代。栈道依山傍河,时断时续,气势雄伟。大多先依山腰向内开凿成“凹”型通道,然后在通道岩石上开凿方形壁孔、牛鼻孔、底孔等,再插以木梁,梁上铺板,形成完整的栈道。

2、下阳城遗址:位于平陆县西15公里的老城乡太阳渡村南,属于周代的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编钟、鼎、簋、豆、壶、鉴、鏊、钺、车马器等,以及编罄、铜贝、包金贝、骨贝、铲币、布币、玉器等珍贵文物。

3、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平陆县张店镇东边的古城村,现残存城外郭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6—8厘米。这个虞国,就是成语“假虞灭虢”中,被晋国灭掉的虞国。

4、平陆虞坂古盐道:位于平陆县城北20公里处,由张店镇坪头铺西北向下,至运城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全长约8公里。始凿于西周初期,明正德八年御史张士隆曾对青石槽路段进行过扩凿。废弃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垣曲3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北阳村二郎庙北殿:位于垣曲县蒲掌乡北阳村,二郎庙坐北朝南,现存北殿为元代遗构。二郎庙北殿是现存的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元代建筑之一,其造型浑厚古朴,木构建筑特色明显。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埝堆玉皇庙:位于垣曲县皋落乡埝堆村,其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戏台与正殿,为元代遗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宋村永兴寺:又名重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村东南,现存建筑为金代至清代,明万历朝曾重修。北殿经多次重修,梁架大部分保存金代风格。

闻喜3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1、后稷庙:位于闻喜县阳隅乡吴吕村,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尚存戏台、水陆殿,均为元代遗构。

山西运城 102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2、仇氏石牌坊及碑亭:位于闻喜县郭家庄镇郭家庄村,是清代盐提举仇嘉谟奉旨为其母孙宜人所建的贞节牌坊。碑亭分布在南北向道路两旁,均创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共5座。

3、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位于闻喜县城南邱家庄与上郭村相连的鸣条岗丘岭上,为春秋时期的古曲沃城址。墓葬为西周、东周时期,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