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科學合理地保留老房子,讓古老的遺存和記憶煥發出勃勃生機和生命力,考驗未來一個時期中國鄉村治理的水平。

老房子是“古董”,現在的鄉村,很多老古董都“丟”了。

老房子是文化遺產,現在的鄉村,很多文化都“跑”了。

老房子,承載的是鄉音鄉愁鄉憶,訴說的是鄉村往事和風土人情。

我所居住的鄂東鄉村,能看到的老房子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現代化的樓房,鋼筋水泥建築屹立在鄉村,與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鄉村氛圍相去甚遠。

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讓人看到了鄉村的希望。如果推倒了老房子,就是一處敗筆。這種幾乎毀滅性的破壞,讓鄉村田園的美感氣息全無,讓夢裡老家的感覺一落千丈,讓詩意棲居的意境不復存在,讓詩與遠方的沉浸愈發蒼白。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鄉愁是什麼?

有一次經歷,讓我對鄉愁的漸行漸遠產生了擔憂。

2015年國慶節期間,我為羅田花銀巖貢米揚名做了一件事。我第一個在國內媒體上宣傳花銀巖貢米,並獻出營銷之法“貢米營銷36策”。隨後颳起了一陣“貢米熱”,各大媒體紛紛關注花銀巖貢米,央視新聞聯播黃金時段用時3分鐘“熱炒”貢米,貢米成了“明星米”“網紅米”,一時身價倍增,從每公斤6、7元上漲到20多元。

那天的情形是這樣的,有文字為證——

10月4日上午,我驅車前往盛產“羅田三寶”之一“羅米”的羅田縣大河岸鎮花銀巖村,此行一是為了避開那個紅得發紫、堵得發慌的天堂寨“玻璃棧道”之行,二來也是為了一睹“貢米”風采。

“貢米”有段“紅得燙手的歷史”, 傳說乾隆皇帝吃過此米後覺其味鮮美,才御賜此米為“貢米”。“貢米”贏得了皇室青睞,卻輸在了市場上。當地人自產自種的谷和米從來不賣,要留著自己享受,好客的山上人家,來了貴客才會拿出珍藏的“貢米”款待。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花銀巖不僅僅是“貢米”之鄉,還應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 “鄉愁”。

“鄉愁”原本是花銀巖村的“底色”,但筆者發現“貢米”的興奮轉眼間就被沖淡。古樹、古屋應該隨處可見,但花銀巖的很多老房子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卻是一幢幢樓房,現代化的建築鑲嵌在村子裡,多少有些不協調的感覺。

花銀巖村村支部書記餘科漢看出了我的“驚訝”,他笑著說,村民在外務工賺了錢,就一家家蓋起了樓房。可沒有了老房子,就失去了時代的印記和鄉村的味道,花銀巖村丟掉了“鄉愁”,就會喪失新一輪發展的機會啊。餘科漢聽了我的話也露出驚訝之色“你說的機會是什麼?”“這個機會是鄉村振興和鄉村旅遊的東風,東風吹來滿眼春,花銀巖失去了昨天,再也不能錯過今天和明天了”。

每到一處老房子面前,我都會提醒餘科漢,這間房子不能拆啊,你們要挨家挨戶做村民們的工作,老房子不要拆,留著是寶貝,將來會換來大把的票子。“嘿嘿,守土有責嘛,我就為他們守住老房子”, 餘科漢一點即通。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讓人驚喜的是,村裡的古樹保存完好,每走幾十米遠,就會看見枝繁葉茂的古樹錯落其間,樹上還掛著“羅田縣名貴樹種”的牌子。餘科漢說,村裡現有這樣的名貴樹種達300餘棵。

“我撿到寶貝了”,一名9歲的小朋友在老房子旁的古樹下“淘”出了一件老式煙桿。還有一位村民“淘”到了一個年代久遠、圖案精美的茶杯。這兩樣發現引起了一行人的歡呼。

村民們沒事的時候轉悠一圈,經常能撿到一兩樣明清朝甚至年代更久遠時的“老古董”,餘科漢打算動員村民們把撿到的“古董”保存起來建個“民俗博物(收藏)館”,讓外來的人瞭解花銀巖的悠久歷史。

“鄉愁”的背後是經濟,只要有古樹,有老房子,有古老的記憶和烙印,聲名漸顯的花銀巖和“貢米”,一定會笑到最後。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老房子是什麼?

老房子是什麼?

我在鍵盤上敲打出一行字——

老房子是地方文化之根,是地方民俗之魂,是鄉村振興之鏡······

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古巷、古井、古樹,“古老”的印象在我們身邊依稀可見。

“古老”的印記是歷史,是文化,也是不可複製、極為寶貴的旅遊資源,全域旅遊時代,應充分整合、釋放這些資源的“能量”,讓其成為地域人文的象徵和地域故事的符號。

浙江莫干山上,有些民俗客棧迴歸鄉土味,設計者將廢棄的老房子進行修繕、改造,將當地的人文風情和自然景觀、古樸建築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成為詩意棲居的亮點,人與自然自由對話。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很多去過莫干山民宿的人,都能久久回味 “老房子”的記憶和味道。

在老房子的改造中,合理利用被廢棄的建築空間,保留老建築的殘牆木構歷史痕跡,對接自然的戶外,構建具有現代理唸的度假空間,尋求和幫助那些被遺忘的地方得以共享,營造出高端私密、幽靜、古樸、素雅的休閒意境。

在湖北省羅田縣三里畈鎮鏨字石村,樹齡百年以上古柿樹有3000餘株。羅田縣境內最大的一株甜柿樹,在三里畈鎮毛家咀村扁擔坳,胸徑達75cm,樹高15m,冠幅14m×14m,目前豐年仍可產甜柿750公斤。

每年甜柿節期間,前來採摘甜柿和觀光旅遊的遊客接踵而至,很多遊客既為了品嚐美味可口的甜柿,也是衝著“古樹”而來,在遊客眼裡,屹立數百年碩果滿枝的古樹不僅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也是“活文化”的象徵。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全域旅遊時代,一段古牆,一塊石頭,一棵古樹,都是鮮活靈動的旅遊資源。

“荊楚家學第一村”羅田縣三里畈鎮張家衝蒼葭把老房子改造成書院,古老的“開筆禮”儀式引人矚目。身穿漢服的數十名萌娃,正衣冠、敬拜孔子、硃砂啟智、擊鼓明志、啟蒙描紅、敬茶拜親、書寫“人”字,開蒙啟智,接受國學洗禮。

掛有“丁豆府”的小院,也是老房子修葺改造而成。傳承家傳豆腐宴秘製法,用最原始的石磨,磨出了美味可口的豆腐腦、豆漿。

移步換景,走進張家衝,古老的印記隨處可見,讓人流連忘返。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張家衝古稱蒼葭衝,始建於明代中葉,清代出過一名進士,一名武舉人,十多個秀才;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樹木蔥蘢,鳥語花香,遺存遍佈。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2座古祠堂、古民居、古井、古城牆、古廟、古墓群錯落其間。有百年以上古樹48棵,最長樹齡近500年。

在“荊楚家學第一村”張家衝村,慕名而來的遊客日漸增多,張家衝村成功開啟“文化小院”運營模式,成為遠近聞名的樣板工程。這個村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荊楚家學第一村”的功能定位,堅持文化為魂,修復傳統,復興文化,喚起了群眾傳承傳統文化的自信和自覺。村民積極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特色農產品種植,讓鄉愁落地。

鄉村是什麼?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鄉村是什麼?

鄉村是採菊東籬下?

鄉村是幽蘭生前庭?

鄉村是陌上緩緩行?

鄉村是狗吠雞鳴地?

我給湖北省羅田縣燕兒谷景區寫了幾句“廣告詞”——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位於羅田縣駱駝坳鎮的燕兒谷景區茶梅綻放,遊客紛紛漫步徜徉林間小道,來往穿梭於花叢之中,盡情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有的遊客還饒有興致地體驗手工製作,或騎馬馳騁一覽奇山秀水。徜徉於山水之間,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鳥鳴山谷,花香四溢,溪流潺潺,田陌交錯。置身其間,輕語慢步,品茗賞景。寄情於詩畫田園,詩與遠方就在眼前。此番美景有詩為證:最憐紫蔓映千聲,織盡春光醉香凝。一山錦繡煙雨沐,蝶舞幽谷戀紫藤。紫蔓逐雲匯山溪,柔枝染色客入迷。一歲香風枕春夢,誰疑綵鳳落簷脊。

想必“鄉村是什麼”的答案,已悄悄地進入大家的視野和腦海裡。

迴歸大自然,迴歸簡單生活,就是鄉村的屬性和真實狀態。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去年12月10日,2019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湖北營紮根燕兒谷,來自馬來西亞的63名師生深刻感受了中國鄉村之美。

在湖北羅田燕兒谷,面對一排排原始村落土坯房,孩子們目光裡流露出的是驚訝。領隊黃新城說:“這是天然的房子,比大城市的高樓大廈好多了。”在燕兒谷的茶梅小鎮和工匠學校,營員代表蔡凱航多次拿出手機拍照,感慨地說:“我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山村,美得不可思議!”明媚的陽光中,鳥聲啁啾,清風徐來,尋根之旅的華裔青少年們迎來了新的一天。課堂內外,無論是知識還是感情,都伴隨著“尋根”的腳步而加深。

聽著導遊的講解,看著汩汩噴湧的山泉水,營員代表李昂霓突然問:“這水能喝嗎?”當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馬上從泉眼中灌了一瓶泉水,喝了一大口,連說,“真甜,我還要灌些泉水帶回家去。”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藍天下的碧瓦朱牆,銅門木椅,這一幅幅從未見過的畫面,還有手工打餈粑、磨豆漿、做陶藝、滾鐵環、踩高蹺等體驗活動,深深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看著那些原始的物件,巧妙的雕琢,精細的手工,這些少年們除了驚歎,還油然而生的是作為華人的深深驕傲。

茶梅小鎮、茶梅園、鄉村工匠學校、小香薯種植基地,精心設計的尋根路線,從夏商周人類聚落遺址、晉代宋代摩崖石刻、太平天國古城牆、京劇鼻祖余三勝故里,到農耕文化、鄉村振興、一帶一路、中國夢,這些話題隨著跨越千年歷史的大別山文化畫卷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們面前徐徐展開。

文旅融合是燕兒谷文化血脈裡流淌不息的基因。打造以九佬十八匠傳統工藝復興為主旨的工匠學校,讓傳統鄉村民間文化展現活力。發展研學旅遊,開展研學實踐,開展生動的國情教育、法治課堂與生態自然教育,培養勞動能力、法制意識和感恩之心,讓鄉村之魂和素質教育真正落地。創建燕兒谷孝德文化教育基地,組建燕兒谷鄉村文藝小分隊,舉辦大型詩歌朗誦會,打造首屆燕兒谷茶梅文化節、“花朝節”,不斷提升鄉風文明。

中國鄉村不能遺忘“老房子”


湖北省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新介紹,燕兒谷自2013年4月建設以來,以青山綠水資源為基礎,以打造黃岡康養基地出發點,以主題化、景點式規劃理念為核心、以深厚經典文化內涵為支撐,打造以高端休閒度假為中心,集生態鄉村旅遊、主題度假、人文休閒、健康運動等為一體的國際森林康養旅遊新地標。

上面例舉的鄉村樣板,因“老房子”而興的哲理奧秘無窮。可以說,誰利用挖掘好了“老房子文化”,誰就棋高一著,在經濟發展中勝出。

老房子折射古樸之美,老房子牽出縷縷鄉愁,老房子烙上文化印記,老房子煥發鄉村活力。中國的鄉村建設,老房子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助推劑。與“老房子”來一場邂逅吧,與“老房子”來一場心靈之約吧,誰又能料到,將來的人生不會因“老房子”的加持,而變得愈發充實、精彩和富足呢?

鄒德祥,男,湖北羅田人,作家、詩人,被授予“湖北省十大策劃人”,在第14屆中國創意策劃年會上被授予 “中國旅遊策劃領域傑出人物”,曾出版多部專著,獲得國家級、省級新聞獎、文學獎150篇次。(掌上羅田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