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邁的老人為什麼還在辛苦賣菜賺錢?是真的因為家庭困難嗎?

不管是繁華的大都市“杭州”,還是八線小縣城“資溪”,在一些菜市場或者小區門口,總能看一些年老的大爺大媽在買菜,他們總是每天天一亮就會趕到擺攤點,擺上自種的蔬菜,有辣椒、蘿蔔、大蒜、豆角、番薯、白菜等,數量都不多,但一定都是當季的時令菜。


那些年邁的老人為什麼還在辛苦賣菜賺錢?是真的因為家庭困難嗎?

自帶早飯賣菜的大娘

南方的冷空氣驟然而至,讓人猝不及防。個位數的溫度,對南方人來說,已經是寒冷度極高了。尤其是伴上冰冰涼的小雨,看著不大似霧似風,不經意就洇溼了鞋面,更讓人寒從腳起,無處躲藏。

這樣溼冷的天氣,個個都是起床困難戶。可是總有些人從不貪戀被窩的溫暖,趕早起床,只為多掙點辛苦錢。就是這群白了頭、彎了腰的40後或者50後們。

那些年邁的老人為什麼還在辛苦賣菜賺錢?是真的因為家庭困難嗎?

嚴重彎曲的腰椎讓她都無法正常行走,只能住著柺杖賣菜

這些年農村基本上都成了空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守村的只有留守兒童和老人,這些老人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種菜是他們最熟悉的技術活。年紀大了,打工也沒地方要,整天在家玩又閒不住,種點菜拿去賣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自力更生自己吃的菜總有,還能賺點小錢給孫女孫子當零花錢,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最完美的生活狀態,所以只要能動,他們都會風雨無阻的做點“小生意”。

那些年邁的老人為什麼還在辛苦賣菜賺錢?是真的因為家庭困難嗎?

這位大爺天沒亮就趕到這裡賣菜

在很多地方,市場經濟已經把老人們從農村趕進了城裡,在城裡他們不改農村人本色,勤勞質樸,見縫插針的種菜,付出汗水只想為孩子減輕負擔,這也是他們證明自己價值的體現。

按勞動成本來算兩塊錢一把小青菜真心不貴,五塊錢一斤的辣椒也物超所值……經常去市場買菜的人都知道,討價還價那是必須的事情,不過對於這些老農民來說,種點青菜不容易,還下價來,你也沒落下幾毛錢便宜,讓老人家好一陣心疼。

這天這麼冷,水這麼涼,讓你凌晨三四點起床,冒著風雨摘菜,在涼水裡洗好,再騎車送市場來,就為多掙幾塊錢,你願意麼?


那些年邁的老人為什麼還在辛苦賣菜賺錢?是真的因為家庭困難嗎?

1個小時也沒賣出一份菜的大爺

上圖的這位老人家今年應該有80來歲了,“微資溪”早上6點送孩子上學經過這個地方,就看見他已經擺好攤了,7點鐘返回的時候,他還是在老位置,看地上的菜還是那樣多,應該是還沒有開張。這個位置8點鐘城管上班就不可以擺放的,也不知道後來賣的怎樣了......

很少看見這位大爺賣菜,應該不是以種菜賣為職業的,只是種的自己吃的菜吃不完的,就帶來賣點,換點鹽油錢吧,我想大多數老農民都是這樣的。

那些年邁的老人為什麼還在辛苦賣菜賺錢?是真的因為家庭困難嗎?

白髮的賣菜人

百善孝為先,尊老愛老,敬老孝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尊老愛老不僅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微資溪在這希望大家,當你走進菜市場或者在街頭,遇上這群自己種點菜賣的老農民,有自己適合買的蔬菜就買點把,也別還價了,能多買些就多買些把。讓老人體會到勞動收穫的快樂,冬天對他們來說也會更溫暖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