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1则,出来混,别浪


真是这样吗?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本篇主人公姓李名超,字魁吾,

《聊斋志异》中很多人物都没有写出名字,

如《侠女》篇中的顾生,这种人品质低劣,蒲松龄只让读者知道是个姓顾的就行了,叫啥不用管,

而李超不仅有名,还有字,

作者暗示我们,这是个不错的人,而且身材高大,

超子是山东淄川人,爱交朋友,爱撒钱,

和《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有点像,

“豪爽”不一定能扬名,

但“好施”一定会有人给传出去,

拿了钱的人说你好,想要钱的人就冲你来了,

慢慢的,“名气”会越来越大,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偶然有一个和尚来化缘,

真是偶然的吗~~

和尚、道士都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人,

李超见了,一阵好奇、兴奋,

让和尚饱餐一顿。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

和尚很满意,

看出李超喜爱武术,便要教他功夫,

并称自己是少林派的,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

李超喜出望外,

没想到和尚是少林派的高手!

于是好吃好住好伺候,天天跟和尚学武功,

三个月后,李超觉得自己很牛逼了,

超子应该以前也练过点儿,要不然不会这么快就牛逼哄哄,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和尚一看李超这副模样,不太爽,

“小超儿,你很牛逼了吗?”

“哈哈,那还不是因为师父您老人家牛逼啊!师父您教得好,您会的我都会了!”

僧笑,命李试其技。

和尚笑了,

妈的,现在这些小青年儿真他妈不知天高地厚,

老子才教了两成功夫,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那你给老子练练看看!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

超子兴奋,把外衣一甩就开练,

腾空飞脚,外摆莲,

旋子空翻,地趟腿,

看来这仨月和尚只教了花架子,

没教什么技击(实战)功夫,真功夫得一点一点拖着教,赚个长期饭票!

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和尚又笑了,

就这点打把势卖艺的本事!

“你既然已经很牛逼了,那咱俩试试吧!”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超子继续兴奋,

两人“交臂作势”,跟拳击的抱架差不多,

全世界的格斗准备式都差不多,不管练的东西再花,真打架的时候,就是两手拿起来在胸前一放,能打能防,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两人开打,

超子精力集中,不断地找和尚破绽,

一会儿,和尚烦了,

别他妈找了,给你一脚吧!

超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飞出去了,

嘿嘿,四脚朝天!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和尚拍手笑,

哈哈,看来你还不是很牛逼!

超子起身,以手撑地,满脸的不好意思,

跪着请求和尚再传授技击功夫,

李超挨了踢能立马爬起来,说明和尚这一脚很有分寸,相当于用脚把李超“推”了出去,

和尚出腿角度刁钻,速度极快,在李超闪展腾挪之际准确踢中,脚到了超子身上还能收住劲儿,把人踢飞,却没踢伤,武功了得,


民间故事1则,出来混,别浪


02


这一段与《水浒传》中王进打史进的情节很像,

王进只是用棍戳倒了史进,并没有伤他,

都是出神入化的功夫!

又数日,僧辞去。

过了几天,和尚走了,

这几天想必两人一直在模拟实战,

练交手功夫,

有了速度、力量、身法的基础,再练实战就好练了,但几天功夫肯定成不了真正的高手,充其量可以称之为“好手”。

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师父走了,超子老实了一阵,又开始膨胀,跟史进一个样,

凭着一身武功,超子打遍黄河两岸无敌手,

越发膨胀,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超子真的很有钱,

没钱,谁能天天在外边浪!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一天超子逛到到了济南,

看见一个小尼姑在练武卖艺,观众里外三层,喝彩不断,

超子被吸引过去,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

小尼姑出言不凡,

“我一个人练没意思,有哪位练家子敢下场一较高低”

连说了三次,无人应对,

因为普通老百姓练武的很少,

而且谁知道这尼姑是什么人?

是真的技击高手?还是碰瓷的?出手是轻是重?

全不知道,

所以,小尼姑的这些话只不过是走江湖卖艺的场面话,

十之八九是无人应对的,

无人应对则越发显得卖艺者武功高强,

谁知道,今天的观众里有个虎逼小超儿!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其实超子也没看懂尼姑的路数,

一直在犹豫,

但毕竟气盛,

尼姑连问三遍后,超子终于迈出了勇敢的步伐,

观众鼓掌,没想到真有人冒头!

今天有好戏看了!快打呀!

尼便笑与合掌。

小尼姑也笑,

嘿嘿嘿,还真有人出来,不多见哦,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两人刚一交手,小尼姑便看出超子出身少林,

“呵”字是以上对下的自然反应,

暗示尼姑的武林辈分比李超大,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姑又问李超师承,

一开始超子不说,

可能是和尚有交代,不能轻易对别人说出自己身份,

这是个什么和尚?

但尼姑非问不可,再加上旁边观众怂恿,超子忍不住说了,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

尼姑一拱手,

“你师父是憨和尚?那咱们不必交手了,就当我输了!”

小尼的话看似很谦恭,其实这种话很让人下不来台,谁都不会接受,

旁边的观众也不会答应呀,都等着看打架呢!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李超是个心地刚直之人,更不会接受尼姑这种话,一定要打,

尼姑就是不应,刚才明明是尼姑发起的挑战吆!

尼姑越装怂,超子就越来劲,

尼姑就是要钓出超子这股劲儿,

是你非要打,打残了可别怨我!

当然李超也不是个聪明人,尼姑明明已经报出了自己师父的名号,大概率是同门之人,聪明人应该马上问名尼姑身份、辈分,两人一叙礼,再一块去喝个酒,皆大欢喜,

众怂恿之,

观众也一直在说,

快打吧!打吧!我们都等半天了!

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尼姑看氛围差不多了,该露一手了,

“既然是憨和尚徒弟,也算同宗,咱们随便玩玩,意思到了就行了!”

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超子答应了,觉得尼姑是个女流,好打,

自己又年少气盛,想一举打败尼姑成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两个人交手,打着打着,尼姑突然跳出圈子不打了,

所有人一愣!

李问其故,但笑不言,

超子也懵了,你这来来回回的到底要干嘛呀?耍猴呢?

哈哈!哈哈!没事没事!就是不打了,嘿嘿,嘿……

尼姑的这种表现让谁也接受不了,

这个场面很像《水浒传》的林冲棒打洪教头,都是先装怂,再玩反撇,

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在“装B”,

当然林冲面对的情形还复杂得多,

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

李超觉得尼姑跟自己过了两招,试出了自己的力道,害怕了,

非要再打,

尼姑这次不再推辞,要真打了,我已经饶了你好几次了哦!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两人再打,没过几招,李超飞起一脚,尼姑五指并拢,向下劈中其小腿,

超子的腿像挨了一斧子,疼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这叫随便玩玩?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

承让承让,勿怪勿怪!

哈哈哈!屁话!哈哈!

李舁归,月余始愈,

超子被人抬了回去,

过了一个多月伤才好,

这他妈叫随便玩玩?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又过了一年多,和尚又来了,

听超子把这件事一说,大惊失色,

“哎呀!你这个大虎逼!惹她干什么!幸亏还报了我的名字!要不是我这张老脸,你这条腿早断了!”


03


《武技》表面上说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初入江湖的小牛犊,被江湖老油条坑害的故事,

文中的和尚、尼姑都不是正儿八经的出家人,

而是江湖人,

和尚还比较厚道,比武能发能收,

但尼姑一出手就断人手足,

端的心狠手辣!

这种人会安心念佛?

估计是个社团分子,

只不过是用尼姑的身份来掩盖自己,

尼姑年少之时就开始混社会,江湖经验丰富(估计也吃了不少苦),是个老油子,

跟李超比武时,不断地玩反撇,

勾起年轻人的“气盛”劲儿,

让大家觉得自己谦虚、大度,是年轻人苦苦相逼,才被迫出手,

其实一个武功如此高强之人,想教训一个骄傲的小伙子,一招就行了,用的着拖拖拉拉这么长时间?用的着下这么狠的手?

这一点,尼姑很像《水浒传》里的宋江(其他方面比宋江差得远),经常装怂扮屈,但一出手就是几十几百条人命!

你不服?你不服!

这个尼姑恐怕也瞧不上憨和尚,

或者辈分比憨和尚还高,

要不绝不会打得李超一个月起不来床,

我们千万不要学李超,

他非常像《水浒传》里的史进,

年少好武,狂妄自大,

被王进这种真正的高人一教训就老实了,

王进一走就开始膨胀,

天天牛逼的不得了,

但在朱武这种江湖老油子眼里,

史进也就是一盘菜,

朱武的苦肉计一施,史进就着了道儿,

从少年英雄变成了黑道马仔,

从富二代变成了流浪汉,

所以,千万不要脑子一热就进江湖!

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玩不了江湖套路,

大部分人进了江湖,也就是李超、史进这种水平,

碰上宋江、吴用、朱武之类老油条,

我们只有被坑的份儿!

人在江湖飘,随时要挨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