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有研究《道德經》的人,說《道德經》的研究,要拋開字面意思,專注於從經文中去尋找隱藏在裡面的“隱喻藏訣”。立論的依據就是,如古代的推背圖等,都是不直書其意,專注於讓後人去猜想,以達到擾亂視聽,隱真示假的目的。

再比如,圯上老人送給張良的無字天書,古來都是口耳相傳。

還例舉牛頓的例子說,牛頓前半生熱衷從事科學研究,但後半生則專注於尋求隱藏在《聖經》裡面不為人知的“密碼”。

《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道德經》被譽之為萬經之王,本來,給他披上一層神秘的光環並不為過,可以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敬仰。但是拋開大道不走,專走生僻疑難一徑,多少還是讓平常如我們有些費解。

古來中外都有研究鍊金術的傳說和故事。最著名、最富神秘和傳奇色彩的當屬法國的尼古拉•勒梅,他死後留下了來歷不明的鉅額遺產和一組奇怪的雕刻在巴黎聖嬰公墓的4號墓室上。但傳說畢竟只是傳說,不能在實際生活中得到驗證的東西,對於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幫助呢?就像傳說中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最後羽化成仙一樣。

《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定程度的誤解。但我們一定要把玄妙和故弄玄虛的玄虛區別開來。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比較費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道是可以說出來和講述的,但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道。萬事萬物都是可以命名的,但並不是我們通常稱呼的名稱。

既然可道、可名,怎麼又非常道、常名呢?

《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如果我們明白,萬事萬物包括道的存在,他本來都是沒有名稱的,他有本來的形象和樣子,人們為了傳播記述的需求,給他們都起了一個相應的名稱,那麼如果僅僅從名稱上去理解他,就失去了他的本原,就容易產生歧義和分歧。所以佛家說:不可說,說了都是錯!

所以,讀《道德經》,需要我們用心去看,用心去體會,而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去分析。

《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可見《道德經》雖然高深玄妙,但並不存在常人所不能跨越的門檻。可是他反過來為什麼又說:“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呢?因為“言有宗,事有君”。他的每一句話都有來源和支持他觀點的依據,常人只看到字面的東西,不去深究這句話的來源,所以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化成自己的東西。

我們知道,老子是大周的圖書館館長,概覽天下古今之書,所以自己的知識如果不深厚,對《道德經》就難以做到透徹的理解。

《道德經》裡面,真有普通人看不懂的“隱喻藏訣”嗎?

當然,這仍然是從字面上去解讀分析,每個人讀《道德經》,都會有自己的解讀和收穫,比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些樸素的人生哲理,就為我們所熟知,並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如果非要說這句話裡有什麼“隱喻藏訣”的話,恐怕也就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有計劃、有步驟的切實落實到行動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