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與千年古鎮東王長壽街“石龍橋”的故事

劉伯溫與千年古鎮東王長壽街“石龍橋”的故事

石板橋

話說當年朱洪武在南京建都後,一日帶著劉伯溫等一行人出皇宮沿江邊遊玩,猛然發覺江北天空有一片五彩祥雲,按當時的風水說,五彩祥雲下將會產生天子。朱洪武心想:我剛當上皇帝,怎麼身邊又有人想造反當皇帝?朱洪武當場指令風水大師劉伯溫擇日過江查找並治理風水,免除後患。

劉伯溫與千年古鎮東王長壽街“石龍橋”的故事

石板橋

劉伯溫過江後一路查找,在今革命老區南京六合東王長壽街“江淮分水嶺溼地公園”一帶,他被當地秀麗的自然風景深深吸引住了,停下繼續前行的腳步。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他發現當地人稱的一條由西向東的河流“白洋河”,實為一條雌性白龍龍脈,龍首在天長城西南,龍尾在馬集尖山。而長壽街由北向南正建在一條雄性青龍龍脈上,龍首在南,龍身直貫長壽街,龍尾在著名的風景區桃花塢一帶與白龍龍脈相接。劉伯溫大驚:這青龍性情剛烈,是條“蠻龍”,不好好治理將來會造反的。俗話說“二龍戲珠”,此“戲珠”不是暗指“戲“朱””嗎,也就是造朱家的反。於是,劉伯溫根據治理風水的理論,在青龍身上打了口井,寓意為用釘子將青龍釘住,不讓它動,此井人稱“高井”。他將東王長壽街的情況向朱洪武彙報。朱洪武少年時,從老家鳳陽到六合金牛山舅舅家,路過東王長壽街時,因久未進食,將要被餓死時,曾被東王長壽街一蔡姓老太搭救,所以對東王長壽街人很感激,對東王長壽的事很是關心,於是下旨,將六合城泰山墩的東嶽廟敕遷到東王長壽街來,與當地原有的佛教大廟一起建在“高井”邊上,形成佛道雙供,意思是通過佛道雙重法力鎮壓青龍,讓青龍永遠不能翻身,此廟人稱“東王廟”;在河面上建一座六節、七墩、每塊寬近一尺五、共三塊並放的石板,每條石板長近三米、距離水面約兩米高的石板橋,預意為用石鏈子將白龍鎖住了,此橋人稱“石龍橋”。

劉伯溫與千年古鎮東王長壽街“石龍橋”的故事

石板橋

今“高井”已因上世紀四十年代,一次600多個日本鬼子竄到抗日根據地東王廟長壽街掃蕩,因發現當時大廟和尚將部分僧房免費提供給新四軍作指揮部和戰地醫院用,而被鬼子將大廟燒燬時埋沒。“石龍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每年夏天多雨季節,經常被上游濤濤洪水淹沒,時有一兩塊石板衝落河中,駐在當地的人民子弟兵急人民所急,從四百米外的糧管所抬來長近十米一塊的長木跳板,放在石墩上,方便了兩岸人民通行,等到河水下降後,再幫助將落入河中長石板,重新鋪在石墩上,此舉深得人民稱讚。人們又稱此為軍民連心橋。七十年代中建“馬集--東旺”循環線而拆,政府在其東邊十幾米處修建了一座石拱橋,改為東王橋,並於幾年前又拆重建一座鋼筋水泥橋。但當地老百姓仍稱之為石龍橋。

劉伯溫與千年古鎮東王長壽街“石龍橋”的故事

石板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