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最近,因为在刷布列松导演的作品,便自然的重新审视了戈达尔。看了两遍《随心所欲》后,才开始理解这部影片。


片中女主角Nana(戈达尔的前妻)在看布莱叶的贞德受难记——一群男人审判一个女人的故事时泪流满面,也是这种并置让我开始理解《随心所欲》。


1-戈达尔是谁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60年代,我们都跑去看戈达尔”、“80年代,看戈达尔就等于时尚”,这位在1930年出生的法国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法国电影新浪潮的扛旗人物。


最近,戈达尔也是掀起了一番热潮。北京时间4月8日,戈达尔在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的Instagram帐号上举行了首场网络直播。

主题为“冠状病毒时代的影像”。近100分钟,吸引了全球数千网友观看,有网友统计,这场直播下的评论区至少出现了12种不同的语言。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他便是大家口中那个“活的电影史”,随便说说戈达尔曾经的同事,就能撼动整个电影史。巴赞、特吕弗、侯麦、夏布洛尔,如果不是他们,今天导演的地位怕不会如此高。


除了巴赞这位理论家,他们都有两个角色影评人以及导演,他们既阐明作者论又统一做出独具个人风格的影片。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戈达尔的电影生涯开始于1960年的第一部电影《精疲力尽》(获得第1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本片最大贡献则在于对跳接(Jump Cut)的首次大规模使用。


[跳接也叫跳切,是画面切换的一种方式,也是镜头组接的一种手法。它可以打破一般切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畅剪辑)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的连续性,用这种跳跃式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 也就是新浪潮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电影语法所做出的颠覆,打破了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传统(以30度规则为主)。]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而真正让所有人开始谈论“跳接”,则是今天我们聊的电影《随心所欲》(第2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 )。同时,也是从此刻人们接受并认同,“戈达尔的电影就是关于思想的”。


我想如果你没有看过戈达尔,但风靡的瓦尔达在《脸庞,村庄》中拜访戈达尔时,对瓦尔达避而不见的他一定也引起过你的好奇。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2-《随心所欲》讲什么


这个故事被拆解为12个小节,并在每个小节的开篇字幕提示了这一段落的主要情节。


1-在咖啡屋-Nana想要和Paul分手-弹球游戏机 9:41

2-唱片店-2000法郎-Nana过着她的生活 13:09

3-保罗-贞德的受难和死亡-一个新闻记者 21:00

4-警察局-Nana被审问 23:57

5-林荫大道-第一个人-房间 28:42

6-Raoul Gunshots在街上 37:21

7-信函-Raoul 又来了-在爱丽舍宫 46:12

8-午时-金钱-水池-快乐-酒店 50:15

9-一个年轻男子-Luigi——Nana想知道她是否快乐57:29

10-街上-一个家伙-快乐不是乐趣 60:03

11-查特雷特某处-一个陌生人-Nana不知情的哲人 60:13

12-又是那个年轻人-椭圆形人像-Raoul跟Nana交易 60:23


有两个关键的地方,值得说说。在第三节中,Nana去观看电影布莱叶的贞德受难记,看到最终结尾的死亡,Nana泪流满面。从整个结构上看,是对Nana的死亡预告。


但Nana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去观看一个女性被责难、被审判,如今我们明确知道是不公正的审判,带着同样的心情,Nana那一刻在想些什么呢?接着就是她个人的审判,在警察局中的询问。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由于最近的新闻,加上最近的观影,让我想到关于性侵审判这件事情,女性只有证明自己反抗的意愿才能让强奸罪成立。如何才能证明意愿成立?


历史告诉我们需要有证人、有人听到强烈反抗的声音,或者身上的暴力伤痕也可以作为证据,但并不能完全表明自己的意愿是什么…………意愿这种东西如何透过语言证明?犯罪的人总是说:“是她勾引的我。”


父权体系对女性的审判,总是直指女性的死亡与牺牲,女性带着原罪。是她诱惑了亚当跟她一起偷食禁果,才使人类失去了乐园。这种指向存在于整个系统之中,厌女不是男性行为,而是文化性的行为。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如同贞德受审判一样,《圣经》原则不过是任人解释的诫命。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隐喻中的歧视无法避免暂用这样的言词),律法跟上帝也都不过如此,任由权力解释。


从前有的,今后还会有,如今有的,从前也有。所以,女性注定成为牺牲品的命运,就像Nana在看贞德成为权贵的牺牲品时一样,Nana也不过是又一个牺牲品。


而影片的12个章节则对应了Nana走向十字架的12个节点,Nana与贞德的并置,用桑塔格的话评价就是:“虔诚与殉道的价值被移植到了完全世俗的层面上,戈达尔提供给我们的是蒙田,而不是帕斯卡尔,是某种类似布勒松式的唯灵式的倾向和深度的东西,但没有天主教色彩。”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3-戈达尔启示


《随心所欲》的影片节奏是极为不连贯的,片头、片尾、中间的音乐都是一停一止,没有过渡,连画面也是如此,再加上对白和画面的脱离。押送Nana的结尾,男人突然聊起了平时没时间看电影,周末看电影又要排长队。这种操作确实是随心所欲的,又是戈达尔式的,又是一种向默片的回溯。


而在影像上,片头的第一节,Nana与男子(其丈夫)的谈话,背对着镜头,他们谈话,但却不露面,除了听以外什么都做不了。直到了他们去玩弹球游戏,你才看清他们的脸。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而其中又穿插了一个鸡的故事:去掉外部就能看到灵魂,则暗喻了Nana将成为妓女。之后的叙事总是藏在先前的对话,Nana的死藏在她与哲学家的谈话中。


戈达尔将蒙田关于自由与责任的思想嫁接到了这部电影里来“把自己租给他人;把自己留给自己。”讲述一个从事妓女行业的Nana,却又并非讨论妓女,讨论却是自由的一个极端的隐喻。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一如电影中的Nana的自白:

我想我们总是要为我们的所作所为负责。我们是自由的。

我举手——我有责任;
我转头——我有责任;
我不高兴——我有责任;
我抽烟——我有责任;
我闭上眼睛——我有责任;
即使我忘了我有责任,可我仍有责任。
我想告诉你是无处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对某事产生兴趣。毕竟,东西就是他们本身。
消息就是消息,盘子就是盘子,男人就是男人。
还有生活就是生活。


看完贞德的受难和死亡后


1.《随心所欲》 罗杰·伊伯特

2.《反对阐释》 苏珊·桑塔格


回复后台“随心所欲”获取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