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的三大难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个税改革的三大难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不久前,个税改革的草案由财政部提交人大审议。当时,侠客岛也做了解读。

不过,在6月22日的全国人大分组审议时,有不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对这一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草案并未提请本次会议表决,可能还会经历修改或再审。

比如,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目前的起征点可能并未考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建议设定全国免征额或浮动指数;

也有的委员认为,目前的起征点较2011年上提了40%,但是同期GDP增长近60%,加上通胀因素,可以考虑将起征点再提高一些;

还有的意见认为,应该有关于免征额的动态调整机制,以便根据物价、通胀等因素及时调整。

还有委员提出了相对偏技术性的疑问:本次个税改革广受关注的"综合抵扣",也就是住房贷款、教育支出等可以"抵免"个税的部分,扣起来会很复杂,面临监管难、申报难、漏洞多等复杂问题,对交税人员对监管也有难度。

的确,个税改革牵涉面非常之广,可谓全民关注;但每一次力度大、根本性的变革,都需要做好配套工作。即使是在税务的"征管",也就是通俗说的"收税"系统这个领域,也必须有相应的进步和配套,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个税改革。

我们今天继续请到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范子英教授,请他从这些"难题"入手,为我们谈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从这些技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税改革更为困难也更为深远的一面。

个税改革的三大难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三大难题

大概是三年前,我去一个中部省份的地税局打印我的个税缴纳证明,被告知我只能打印当年的,之前年份的数据由于数据库更换无法提供。

更让我吃惊的是,当我把身份证放到那个机器上,居然显示我的身份证号码对应了两个自然人,于是连当年的个税清单都无法提供了。

如果是这样一个征管系统,是完全无法应对这次的个税大改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6次个税修正,都没有涉及到征管体系的改革。这次的个税大改,一共是6大块内容,除了第1条,其余5条均跟税收征管相关。

这会让税务机关直面三大难题--自然人、家庭、跨地区。

个税改革的三大难题,我们准备好了吗?

过去几十年的税收征管历程中,整个税务机关都没有直面自然人的习惯,即使是个人所得税这样与自然人密切相关的税种,也是采取代扣代缴的方式。

虽然有一个年收入12万以上的申报制度,大多数地方也是走走形式,年终申报既不会让你多交税,更不会给你退税。

这次的改革中,综合征税和起征点(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的叠加,会让税务机关直面所有的自然人。综合征税,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4项劳动性所得,统一纳入综合所得,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这一条看上去很简单,以前主要是工资薪金的累进性,其他几项实际上都没有做到彻底的累进,大多数都是比例税率。工资薪金是常规性收入,但是其他几项不是,因此这次的起征点扣除标准是按年计算的(每年6万,不是每月5千),而不是现在的按月计算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