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海南自古以來在民間就有釀酒傳統,製作原料就地取材,酒類品種多樣味道甘醇。


瓊島歷史上曾經有很多美酒,除我們熟知的黎族山蘭酒之外,糧食酒類還有地瓜酒、澆酒和黃酒;果酒類有荔枝酒、椰子酒、甘蔗酒、山柑酒、龍眼酒、捻子酒和石榴酒;藥酒有椒酒、桂酒、菖蒲酒、桑寄生酒、七香酒、鹿骨酒和金銀花酒等。


這些酒類,有的一直沿襲到今日,也有的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用山蘭酒待客是黎家習俗。海南日報記者張傑攝


瓊州多好酒

釀酒成風,飲酒成習。歷史上,海南島飲酒之風興盛。蘇軾在《儋耳夜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屠酤紛然。”《瓊州府志》記錄宋代參政李光的詩句“門外青帘盡酒家。”其中,屠酤、青帘都是酒家的代稱。


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家姑娘在向遊客展示古法釀酒技藝。海南日報記者蘇曉傑攝


宋代起,海南島軍民釀酒技術有了較大提高,各地釀造出很多類酒,其中也有用各種花果香藥樹葉釀製的美酒。唐胄在正德《瓊臺志》中對海南島居民多種手工釀酒方法紀錄頗詳:“曰真一酒。米麥水三者為之,東坡於北嘗釀;曰天門冬酒。東坡寓此造;曰椒酒。通考瓊莞黎峒有椒酒。以安石榴花著甕中即成。又寰宇記或取石榴花葉和釀醞數日即成;曰嚴酒。有木曰嚴樹,搗其皮葉浸以清水,以秔釀之,今儋人造;曰老酒。釀經歲月紅黑,近臨高佳。曰竹葉青酒。洗飯釀經旬色清白;曰浮子酒。經三宿,連糟食者名甜糟,作出者曰酒;曰黃酒。秔米釀。曰早子禾酒。以小埕釀,夏收秔米箖 而飲;曰鹿蹄酒,取糯米,酒之美者以鹿蹄煮之;曰燒酒。秔粟造。臨高多,歲貨郡城;又黏子酒、七香酒,以沉熟等香浸燒酒而成;荔枝酒及山竹、蘆鼓子、菠蘿蜜、薯銀齊諸類,俱堪釀。”


此外,黎人苗胞家家戶戶都擅長釀酒,他們大多就地取材製作曲餅,再拌和蒸熟的山蘭糯米或薯類,發酵釀造而成,酒品味道醇和,聞名遐邇。


古法純釀:黎家山蘭酒

神秘的白沙,孕育著最為原始的熱帶雨林,從白沙溪深處蜿蜒而下的山泉水,格外清澈甘甜。這些山泉水,不僅僅是白沙綠茶的催化劑,更是製作黎家山蘭酒,又稱之為“公式”(發音為biang)的重要原料。

 

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產自白沙的山蘭酒。海南日報記者侯賽攝


“酒香不怕巷子深”。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邦溪村委會南牙村黎族青年朱曉保,兩年前從廣州回鄉創業,土法釀造山蘭酒。8月25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按圖索驥地找到“黎家傳奇”的誕生地,還未踏進朱曉保的酒窖,便聞到陣陣令人陶醉的芬芳酒香。

  

“這壇酒是我阿婆留下來的,我把它命名為 ‘酒源’,多少錢都不賣,因為它是我做好 ‘黎家傳奇’的源泉”。現年39歲的朱曉保在自家的酒窖裡,指著一個看起來年份久遠的酒罈告訴記者,自己的釀造手藝是從阿婆那裡學來的,阿婆是村裡有名的釀酒巧手。

  

為了釀好山蘭酒,朱曉保在原料採購上下了大功夫。優質山蘭稻產量有限,每年山蘭稻種植的季節,朱曉保便到山蘭稻的主要種植地區青松鄉提前訂購。為了能保證最原始醇香的口感,他的酒採用土法釀造,連煮酒的過程都是用撿來的木柴燒火。

  

機械釀酒一年四季都可以釀,而古法釀酒是一年一釀。朱曉保和老祖宗一樣遵循萬物生長的規律。不到時間不釀酒,不到時間不開缸。釀酒時,朱曉保只看蒸餾水流出多寡快慢就知道酒的濃度。從他酒坊裡釀出的新酒還必須經過一年地窖窖藏,兩年後才可以出缸。

  

“雖然自家釀造的山蘭酒色味俱佳,但不足的是產量有限。” 朱曉保告訴記者,純正山蘭酒的原料成本比較高,在海南市場上讓不少普通消費者望之卻步,目前大部分的“黎家傳奇”山蘭酒都銷往北上廣深的高端消費市場。

  

“來,嚐嚐這頭道酒怎樣?”說話間,朱曉保的妻子阿珍遞過來一盅山蘭酒,酒香撲鼻、味道醇厚,酒香之後是一股淡淡的甜。阿珍告訴記者,山蘭酒度數不高,除了清醇可口、味美甘甜以外,還有補氣養顏和滋陰補陽的功效,黎家婦女生孩子之後,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補養身,去溼防病。

  

酒香固然令人迷戀,但用黎族傳統的飲酒方式喝山蘭酒才是令人難忘的。黎族人飲酒不用酒杯,釀好的酒儲藏在陶壇中,飲時“以竹筒吸之”。飲酒時,“席間置公式一埕,插小竹管兩支”,兩旁賓客輪流吸飲,頗有蘭亭“曲水流觴”異曲同工之韻致。難怪古人用“竹竿一吸勝壺觴”來感嘆這種情趣。


人人可飲:海南“茅臺”——地瓜酒

海南地處熱帶,雨水充沛,光熱充足,四季無霜,可終年種植地瓜。加上地瓜抗逆性強,適合各種條件生長,所以海南人一年四季能常飲地瓜酒。地瓜酒也因之被奉為海南的“茅臺”。

  

今年59歲的班日宦釀造地瓜酒整整30年了。他是將海南傳統地瓜酒較早進行規範化生產的人。

  

1980年,21歲的廣西小夥班日宦當兵來到海南,在三亞駐紮期間,多次品嚐到海南的地瓜酒,對他來說,喝地瓜酒感覺就是一個“爽”字。

  

後來,班日宦轉業到昌江黎族自治縣工作。在一次當地有關部門組織的農村地瓜酒抽檢中,他得知大部分自釀地瓜酒都存在細菌超標,由此生出想法,創辦地瓜酒加工廠,對地瓜酒進行規範化生產。

  

說到地瓜酒,很多人都知道它醇香、甘甜,但對於它的製作過程卻知之甚少。

  

班日宦介紹,釀製地瓜酒首先要選優質的地瓜。不能選有蟲害的地瓜,否則釀出的酒口感不醇。還要掌控好釀酒的溫度,溫度把控不好會影響酒的味道、度數、口感,甚至會發酸、生澀。

  

班日宦介紹,他們收購的地瓜一斤1.2元,釀成酒售價也只有七八元一斤。多年來,他堅持釀老百姓都喝得起的海南地瓜酒。但如今,越來越多農民放棄地瓜這一低經濟作物的種植,地瓜產量越來越低,地瓜酒的生存也面臨挑戰。

“待字閨中”:海南風味果酒

在海南釀酒史上,果酒佔據了重要地位,海南熱帶水果種類繁多,為風味多樣的果酒釀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近代以來,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國內旅遊市場的推動,海南熱作兩院的專家們開始致力於對海南果酒的研發,也曾與企業合作,嘗試果酒的機械化生產。


慢讀丨山蘭酒、椰子酒……海南究竟還有多少“寶藏”美酒?

酒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海南日報記者侯賽攝

海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李從發曾在海南熱作兩院工作多年,從事果酒研發近30載,親眼見證了近代海南果酒的發展歷程。

  

李從發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熱作兩院的專家們便開始研究用柑橘、橙子、咖啡的果肉來釀製果酒,還曾與企業合作在澄邁設立咖啡酒廠。但當時恰逢西方葡萄酒迅速進入中國市場,受葡萄酒市場的擠壓,海南果酒系列難以打開市場,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市場受阻,但老專家們依然對海南果酒未來的發展前景飽含期望,從未放棄對海南果酒的研發。後來,李從發從老專家的手中接過接力棒,先後又研發出腰果梨酒、菠蘿酒、火龍果酒、蓮霧酒、荔枝酒、芒果酒等品類。

  

李從發研發的腰果梨酒曾引起果酒市場的廣泛關注。他在研究中發現,腰果梨酒富含大量維生素c,對口腔潰瘍、感冒均有很好的防治功效。但在2008年遭遇寒潮後,海南的腰果樹大部分凍死,原料不足導致腰果梨酒無奈退出市場。

  

“海南熱帶水果種類繁多,且大部分皆可入酒,我省應該在熱帶水果酒的研發和宣傳上加大力度。”李從發表示,目前省內對果酒的研發還停留在改善風味的初級階段,而對果酒保健功能的發掘,卻因為資金短缺和技術不成熟等原因,尚未完全開展起來。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2018年9月3日海南日報,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週刊聯合策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