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誇大其詞,還是內涵深奧

《論語》是關於孔子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集中體現孔子對政治、道德觀念、倫理思想教育等的主張。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孔子思想智慧的結晶。孔子,後世統治者尊其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稱號,至今已有2500多年之久,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對中國和世界具有深遠的影響,聖賢弟子甚多。孔子學院遍佈世界各地,學員不盡其數。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誇大其詞,還是內涵深奧

孔子教像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誇大其詞,還是內涵深奧

孔子

古來統治者皆以儒家思想作為治理天下的依據,古來便有“半步《論語》治天下”一說。雖有 “焚書坑儒”的秦朝,蔑視儒學儒生、“九儒十丐”的元朝。然回顧歷史,秦朝、元朝統治天下短短數載,便罵名遠播,遺臭萬年。

然“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是誇大其詞?還是內含奧秘?

自宋以來,此一說傳播天下,不少儒學儒生,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將《論語》熟記得倒背如流。若問中國古時何時最為繁榮昌盛,世人必想是唐朝無疑。但自宋以來,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俞傳俞烈,中華的繁榮卻走向衰退。宋朝皇朝明爭暗鬥,君皇懦弱。明朝君皇緊拽權力,魚肉百姓。清朝閉關鎖國,落伍世界。儒家思想似乎被人神化,不禁令人心生起疑。

《論語》能錘傳千古,孔子之名能傳遍世界,並非浪得虛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

人們生活、學習中接觸論語最多的部分則是與人交往、孝養父母之言。對為君為臣之禮、治朝治民之道瞭解少之甚少。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禮,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欲若以儒家思想治國治民,“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並非誇大其實。

萬物得其道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苦讀寒窗者,想要熟讀懂論語,明其意,自然小事一樁。但若真正明白其奧妙,能有幾人。論語句簡意明,稍微讀過的人都知道它的意思。

如:“勿以勿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其意不言而明,若將其改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勿小而為之”。對於許多熟記論語者而言,兩句話必然有一句順序是錯的。兩話本無先後而言,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若在人生中真正做到勿以勿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又何必有此糾結?

熟讀論語,引以為鑑,學以致用。熟讀不難,難則難在用。若是學習我們的科學知識,並運用到實處,也並非難事。但要熟讀論語並運用到實處,豈非易事。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論語是教人以德,教人以仁,教人以禮,教人以孝。若無仁義賢德之心,儘管有再多的《論語》,再多教人德禮仁義孝賢之道,亦是對牛彈琴,枉費苦心。古來無數儒學儒生,雖是飽讀詩書、一日成名,卻忘了為官之本,沒了始衷。為君為臣,不知以民為本,仁為先。論語又豈能能治天下。

若仁義厚德者,待人以德。儘管《論語》中有再多的內容,但無非是教人向善之道,便知其中深奧,給予借鑑,時刻提醒如何做,如何做好。《論語》教你的便是一條德道、善道、通往實現人生價值之道。

因此,心不善者,熟讀《論語》亦是金飾其外,敗遂其中;心善者,熟讀《論語》,雖多多益善,但更在其實,便是如虎添翼。

現今社會“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說依然活躍,在事業單位、家庭中。實是教人修身養性,要以德立身,以才立業。以仁德對待下屬、同事,以善孝對待親人朋友,方能團結一心,創造和諧美好幸福之家。

“半部論語治天下”是誇大其詞,還是內涵深奧

望大家擁有幸福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