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莫被誤讀俄羅斯“斷網”演練帶偏節奏

關於“俄羅斯準備切斷與互聯網連接”的消息,經由BBC等西方媒體報道並轉入中國輿論場後,正持續引發關注。

這條信息的源頭,是俄羅斯本土媒體RBK2月8日的一條新聞,報道的內容是俄羅斯正準備進行一次網絡安全演練,主要內容是在“遭遇外國攻擊”的情況下,通過暫時“切斷”網絡連接,轉而使用俄羅斯主權網絡Runet以確保網絡安全的可行方案。然而,經過各種媒體平臺的傳播,很多人對俄羅斯的這次演練產生了比較典型的誤讀和扭曲。

沈逸莫被誤讀俄羅斯“斷網”演練帶偏節奏

BBC報道

三種典型曲解

這次演練的背景,是2018年12月俄羅斯立法機構成員,根據此前美國頒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等文件,為準備美國將俄羅斯定義為“對手”之後帶來的衝擊和挑戰,提交了一份法律草案。這份草案指出有必要做好準備,在遭遇外部網絡攻擊時使用俄羅斯主權網絡Runet來保障國家網絡安全。所謂“斷網”演練,是為了讓各方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各項措施的效果以及成本,以便在2019年4月進行立法討論時更有針對性,而預期進行的一次演練。

當前的誤解主要存在於三個方面:

其一,倒果為因,將俄羅斯應對美國進攻性網絡安全戰略威脅的舉措影射為“主動斷網”。

在網絡安全問題,尤其是國家網絡安全戰略領域,空穴來風的事情是極小概率的。大多數情況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俄羅斯也不是突然心血來潮就搞一個斷網演練的,其面對的是美國特朗普政府通過《國家安全戰略》《國家網絡安全戰略》等戰略文件發出的清晰信號,以及在美俄長期戰略博弈中形成的行為模式,所以決定採取行動。

歐美媒體在傳播過程中,通過“標題扭曲,內容平衡”的方式進行報道。而在碎片化的網絡平臺傳播中,扭曲程度更高的標題獲得了比實際上更加平衡的內容更高的傳播效果,進而影響了受眾的認知,似乎是俄羅斯突然要“自絕於全球互聯網”搞一場“主動斷網”。

其二,指鹿為馬,將俄羅斯正常的應急準備措施扭曲為某種形式“戰爭準備”。

網絡安全問題是一個需要資源投入的新議題領域。從全球範圍來看,焦慮驅動似乎是某種比較約定俗成的運行方式。在媒體傳播以及各方自媒體的解讀中,製造並消費安全焦慮,成了某種共識。類似《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這樣的媒體,就毫不掩飾地將俄羅斯的應急演練,解讀成“莫斯科正在做戰爭準備”。這種解讀方式,對熟悉冷戰時期美蘇戰略博弈套路的歐美媒體來說是駕輕就熟的,但是對其他國家而言,就需要認真鑑別並加以準確把握了。

沈逸莫被誤讀俄羅斯“斷網”演練帶偏節奏

其三,因噎廢食,將俄羅斯應對具體的潛在戰略威脅的舉措,當成是論證互聯網陰謀論的證據。

相比信息技術革命之前的國家安全議題,無論是傳統的還是非傳統的,網絡安全問題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它涉及複雜的技術術語,各種概念之間需要進行精細而準確的界定;另一方面,討論網絡安全似乎並沒有太高的門檻,本著所謂“做好最壞打算”的善良願望,高舉維護“國家安全”(其實是個人界定的)的旗幟,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談論下網絡安全的宏大議題。

俄羅斯的本意非常清楚,演練的核心在於檢驗其主權網絡在遭到外部攻擊的緊急狀態下實施應急響應的能力,尤其是要檢驗這種應急響應的成本與收益,併為最終的立法提供判定的依據。

保持戰略定力

坦率地說,當前全球網絡安全態勢一如當前整個國際體系。儘管存在各種缺陷和不足,儘管面臨處於戰略焦慮期的霸權國的威脅和挑戰,儘管新興的力量中心和行為體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推進治理體系良性轉型”的能力,但從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來觀察,整體上的發展態勢和方向,還是處於一個穩健、漸進的良性化進程之中。對維持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和繁榮,各方儘管在具體議題上存在顯著甚至是尖銳的分歧,但基本和總體的共識也在繼續維持。

中國從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聯網以來,一方面,享受到了把握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有效應對網絡空間威脅和挑戰過程中,發展並逐漸完善了相應的治理方案。

就此次俄羅斯應急演練的新聞而言,各國的地理域名解析權限,早已是歸屬各國權限範圍的職能。所謂從根服務器修改解析文件來“斷網”的說法,基本上描述的是20世紀90年代部分時段存在的擔憂;而經常被與域名解析混為一談的“互聯網接入”,尤其是指涉及海底光纜租借和建設的物理接入,其運行機制和安全條件與修改域名解析服務器配置文件,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沈逸莫被誤讀俄羅斯“斷網”演練帶偏節奏

考慮到互聯網對一個國家的特殊價值,任何物理上切斷一個大國海底光纜接入的行為,引發的反應不僅不可能侷限在網絡空間,甚至都已經超出了和平狀態下國際體系行為準則能夠容納的範圍。而一旦進入戰爭狀態,美國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就已通過法案,授權美國總統戰時在網絡空間實施緊急狀態,“切斷”與外部網絡的連接。可見這種戰時斷網也不是什麼太過新鮮的舉措,無非是一種標準化的相應措施。

隨著國際體系力量對比的深刻變化,隨著技術革命的不斷深入,當今世界的態勢變得日趨複雜,不確定性的挑戰也會日趨顯著。但越是如此,越是需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戰略定力,準確認識和理解紛繁複雜的信息,避免各種碎片化信息的扭曲傳播可能帶來的誤導,朝著建設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持續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