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P2P平台誇了,破產,倒閉,它們募集資金都去哪了?

冰焰79


沒有一個回答正確的,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首先要清楚什麼是P2P

P2P本意是中介,直接撮合借款人和投資人的需求,就好比房產中介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P2P在中國那麼火

由於長期的銀行業准入壟斷以及信用體系的缺失,大量的企業和個人的資金需求無法滿足,民間借貸、高利貸盛行,而與此同時大量的中產階層缺乏可靠的投資渠道,信託門檻太高,股票又會虧錢。所以基於互聯網的P2P出現以後,很自然的就爆發了。而在發達國家,P2P是作為普惠金融的補充存在,社區銀行已經能覆蓋大部分需求了沒有互聯網金融一說

P2P是怎樣變形的

1、天生的缺陷:P2P其實是一種原始的金融形式,沒有銀行之前,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借貸的,互聯網的出現,使其消除了地理的隔離,但卻無法消除時間隔閡

。比方說你今天想投資10000一年時間,但是今天才有一個人需要借2000, 下週才有另一個需要借5000三個月。這樣當平臺規模擴大以後,自然就會出現需要錢的時候沒錢,有錢的時候投不出去!那麼,資金池就是更高的階段了,這又回到了銀行模式,其實相當於重複發明輪子,要麼就維持小規模不做大。

2、剛兌的特色:按照P2P的原意,投資人是出借方,借款人違約應當找借款人還錢,投資風險自擔。但在中國這種環境下,不承諾剛兌就不會有人投資,於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兩個辦法,第一種回到資金池模式,第二種拿出利潤做擔保,顯然第二種是不夠的。

由於以上兩點,所以有了資金池,各種的期限錯配,宣傳保本保息。如果規模不斷增長,那麼壞賬總是能解決,一切都很美好。

風險的爆發

顯然,如果允許做資金池,期限錯配,那和銀行就沒區別了,而銀行是要受監管的!然而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沒有任何監管政策出臺,於是各類人等蜂擁而入,出現了最惡劣的兩種形式:1)自融,由於銀行借貸困難,有些企業甚至是國企通過建立P2P平臺融資,構造大量的借款企業,虛構借款需求,最終資金流向背後黑手。2)龐氏騙局,純粹就是騙錢,幾乎所有的資產都是虛假的,例如唐小僧。


終於監管政策出臺,且到了市場資金匱乏,銀根縮緊的時候。現金流斷裂到來了。

爆雷,錢去哪兒了

1) 龐氏騙局:對不起,錢已經花掉了

2) 自融:幕後的那個企業完了,如果它還有點資產能處置,或許還有一點點機會要回一點點錢。

3) 資金池問題:平臺有資產,就是有真實的借款存在,由於投資覆蓋不了產生的壞賬,或者由於客戶大量集中提現,現金流斷裂。那麼去掉壞賬,慢慢清退,你還能有機會拿到大部分錢。

4) 貸款逾期:沒有資金池,標的金額較大,通常是原來做P2B的那種,爆雷原因只是逾期,但是投資人一天也不能等報警。那麼恭喜你,通過處置你通常還能拿回大部分甚至還有盈利。

這是對於投資人來說,對於這些平臺來說一律屬於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klinsrachel


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吧,越是老的平臺,可能剩下的資金越少,為什麼?因為之前募集的資金都充當利息以及平臺費用花了。p2p公司的壞賬率是高的可怕的,壞賬怎麼處理,說實話沒有幾個能追回來的,那些崩掉的平臺跟你說他們有幾個億的應收賬款,可以彌補客戶所有理財款,那都是在瞎編,他們自己都要不回來,你指望誰替你要呢。再說了那幾個億,也是按照利滾利算的,可能本金就一億,他們算什麼違約金,滯納金,複利,這種算法法院根本不支持,平臺可能就像一機器,不到山窮水盡那就一直玩下去,直到最後一滴油,然後跑路。剩下的投資客的錢去哪了,都被當成了利息支付給前面的人,以及那些騙貸的了。所以崩掉的平臺根本沒有錢。募集的錢只有一小部分老闆可能帶著跑路了,大部分的錢都是爛賬和利息,根本無處可要。最後再說一下,最終統統按非法集資,你之前得的利息全部充當本金,也就說你在平臺投了50萬,這幾年得了20萬利息,那麼在經偵介入,認定你現在的本金為30萬,別驚訝,就是這麼處理的,即使一份錢不再給你,他們也可以說追回了40%。可怕嗎,可是所有的這種案件都是這麼處理的。有錢了,借給身邊缺錢做生意的朋友不行嗎,即使朋友不還了,那不是還有借條借據麼,可以去法院起訴,只要不超過24%,法院都是支持利息的,可是這p2p,你連你借給誰都不是那麼清楚,你連朋友都不相信,幹嘛相信一個從沒見過的借款人,沒見過的理財平臺。這麼多崩盤的,有一個去找借款人要錢的麼,沒有。全部是來找平臺的,因為你把錢給的是平臺,也許這些錢根本就沒有出平臺,只是這個投資客戶的錢成那個投資客戶的利息。


願望石123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要不回來、要不回來、要不回來!肯定要不回來!看你下次還玩高息集資嗎?

原因很簡單,P2P平臺一般做的都是高風險貸款,說白了就是在放高利貸,只有這樣才能支付起給投資人的高息,給投資人利息一般都在年化15%以上甚至更高,加上營銷以及管理費用等都是一筆大的開支。一般P2P公司都是在高檔寫字樓租下一層甚至幾層樓面,招聘美女帥哥做銷售員,忽悠那些老闆老人大媽之類的,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集資投資人一說到風險,就會講人家那麼大的場面、事業多偉大啊,咋還出會問題?我死都不相信的!結果出問題就開始哭哭啼啼的。

P2P平臺一般是有一整套路數和玩法的,經常開一些會議,聘請經濟學家忽悠,像最大的集資詐騙平臺泛亞就是請郎鹹平和宋鴻賓演講推廣理財,誤導了很多投資者,最後在上海和太原被老百姓圍堵捱揍;其次引入了傳銷機制,你拉一個人頭進來就會得到營銷費;還有就是很多美女業務員向老闆推銷產品,白天晚上的很多路數大家都懂的。

募集資金一部分放貸給企業,而這些企業絕大部分是資質比較差的,最終還不了錢成為壞賬,再加上管理層的揮霍,以及支付前期人員的利息,虧空倒閉成為必然!

還是那句老話“天線沒有免費的午餐”!警惕吧,貪慾的人們!


王紅英金融期貨


只要是破產倒閉的P2P,無論老闆是否跑路,投資人的血汗錢血本無歸了。

細數這些年的問題平臺,募集資金無非四大去向。

高管揮金如土

P2P的實際控制人,大多生活糜爛,拿著投資人的錢任意揮霍。

比如,媒體曝光的e租寶丁寧,辦公室養著十多個女秘書,並與多名公司女高管保持不正當關係,先後贈與這些人的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的價值達10餘億元。僅對集團總裁張敏一人,丁寧向其贈送價值1.3億元的新加坡聖淘沙別墅、價值1200萬的粉鑽戒指、奧迪A8轎車、賓利轎車、名錶等禮物,“獎勵”現金5.5億元人民幣。



廣告天價投放

P2P平臺,為了博眼球,迅速擴張,源源不斷地拉攏新的投資者接盤,拿投資人的錢,大量投放廣告進行“病毒式營銷”。

比如,四大返利平臺之首的“唐小僧”,2016年開始在一線城市進行廣告轟炸,僅通過分眾傳媒鋪設線下樓宇廣告,一年支出5000萬元。唐小僧還重金植入各大熱播劇集中,電視劇《琅琊榜2》中也植入了《大梁小劇場》。

部分P2P平臺,斥巨資請名人站臺代言,成為名符其實的鮮花陷阱。宋鴻兵、茅於軾、郎鹹平等皆為泛亞搖旗吶喊過。金鹿財行、中晉資產的事發,明星代言人黃曉明、九球天后潘曉婷牽涉其中。

填補爛賬窟窿

所謂“自融”,顧名思義,就是網貸平臺的資金主要是老闆自用。一些企業缺錢,資金週轉困難,突然發現網貸平臺這個搖錢樹。他們註冊大量“殼公司”,虛構貿易合同或應收賬款,在控制的平臺上發假標,給旗下企業輸血,資金左手倒右手。這些企業爛賬無底洞,需要長期不斷的供血。一旦平臺吸金吸不動了,平臺資金要出現流出的跡象了,要不直接爆雷,要不立馬關掉跑路。

從事風險投機

P2P平臺許諾的投資收益率遠高於普通的投資產品,P2P平臺必須找到收益率更高的投資品種,才能玩的轉。

許多平臺拿投資人的錢去搞配資炒股、房地產開發過橋貸款或炒作虛擬數字貨幣等投機行為。隨著今年以來樓市價格回落、股市低迷、虛擬數字貨幣價格大跌,最終平臺瞬間暴雷。

…………………………………………………………………


史晨昱


首先你得知道P2P平臺的本質是一個資金中介,資金需求方以P2P平臺為中介通過高利息(往往年息高達10%以上)吸引平臺上的投資者的錢,而到期後投資者則有望獲得本金+高利息的翻還。

這種模式下,一旦P2P平臺中募集的款項比較多,創始人等高管起了貪念,很容易引發捲款跑路潮,這樣的話,投資者就別說高利息了,甚至很難拿回本金了。

還有如果P2P平臺上的資金需求方違約,未能按時付本息給回投資者,P2P平臺也只能如同銀行遭遇債務違約當壞賬般處理掉,但是當出現越來越多的資金需求方違約,就算募資的款項比較多,P2P平臺東牆補西牆後,最終也補不上這些洞了,壞賬率高,P2P平臺的創始人、高管也只能讓平臺申請破產來自保了,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也許還能在平臺破產清算後拿回一點本金,但全額基本不可能了。

投資者不應貪圖P2P平臺的高利息,而選擇大量投資其中,P2P平臺的屬性決定了其高風險特徵,最終很可能會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風生焱起


Pto P倒閉之後,應該說,這些錢是很難要回來的,如果能要回來一部分就算不錯了,所以說,有 錢的人,往往都很少會往這裡面玩的,往往是那些錢少的呢或者窮人,反倒在p2p裡想多搞點利息吧。

如果說p2p會倒閉的,應該說基本上都是那些,運作各方面不規範,管理有問題,或者正在鑽政策漏洞的平臺,如果說是一些真正的好平臺,認真做事的平臺高管,不貪不佔不拿不要的平臺,我想應該還會好一些吧。


那麼那些不好的平臺或者小平臺,為什麼會爆掉呢?大家都知道p2p平臺,其實其目的就是為了做一箇中介,別人把錢往上面存,然後他把錢又往外貸出去,都是沒錢的人往上面小額存款,沒錢的人在上面借點小錢,這樣的話來,這些小平臺,他為了吸引用戶,因為他的平臺太小沒人去在上面存錢,那麼它必然要開出高利息去吸引人存款,當然了,他也會以較低的價格,來吸引人去貸款,那這一來一去,不是在賠嗎?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這樣補來補去,不夠補了,就必然要爆嘛,就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如果平臺爆了,或者是高管把錢捲走了,你還是想把本金要回來,這不是腦袋有病嗎?或者被驢踢了嗎?幾乎是很難的,或者是沒有可能的,您報了案,警 察來了登記一下,有可能一分錢都拿不到,當然啦,也可能會說你利息都收了百分之三十四十了,歐拉,其他的我們警察也沒查出多少錢呢,大家平均分吧,你能分個五千八千的,可和自己存進去的,那不少多了嗎?

所以,大家還是遠離這些金融陷阱吧,否則吃虧的總是你自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掉餡餅,這樣的好事,否則,這世界早實現共…

如果喜歡,輕點手指,優雅關注。


文心採露苑


p2p平臺的定義是投資人和借貸人之間的中介,但是我國p2p發展較快,卻沒有及時跟進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新加坡P2P開始就出臺了明確的規範),所以出現了太多的以圈錢和自融為目的的假P2P平臺。由於信貸制約和銀行有選擇的放貸,好多公司資金緊張,好多上市公司為了發展,已經對股票進行了大規模的質押,還不能緩解資金壓力,公司就自己成立P2P平臺玩起了資金籌集,為自己及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籌集資金,若經營不善,出現較大虧損,就只能逾期,相應的平臺也就暴雷。還有部分平臺的老闆就直接做假標,玩龐氏騙局,騙來的資金用於自己及部分高管的揮霍,這類平臺,若老闆別抓,司法程序結束,投資人也只能拿回極少的本金。最後有一類就是不管出於何種目的,老闆最後都攜款跑路到國外,這類平臺的投資者拿回本金的幾率基本為零。


談百態


有的是借出去逾期了,老闆補不上窟窿,就倒閉了。有的就是老闆卷錢跑路。能全額拿回來基本不可能,大多數人都是分文拿不回來的。有些金額特別大的,能追回來一些。其他的就沒希望了,而且現在暴雷的太多,管不過來


王宇5147


看了很多回答沒有一個回答是正確的,P2P理財詐騙的錢最終去哪了?全部被騙到歐洲美國去移民了。有人會說是後面的人的錢給前面的人付利息了,問題是第一個開始投的人發現利率這麼高,它會一直放在那裡,重複投資丶重複投資丶再重複投資,從來,不拿出來。也就是說,所有的錢其實還在老闆的手裡。被老闆轉移到外國去了。天吶騙了幾十億,移民美國,這日子該有多舒服,2017年的時候,我都想開個pp理財呢,搞個2000萬就跑,可惜了,我這人骨子裡還沒壞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