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節可不能亂捉弄人,看看春秋時期一場惡作劇引發的戰爭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西方愚人節,想起愚人節很多年輕人都會想到如何用各種招數來捉弄人,比如在奧利奧裡面擠上牙膏,這也是很老套的套路了,也有人利用清明拜山的話語來捉弄別人,各種招數,層出不窮,但是小編想說的是捉弄人也要有一個度,被捉弄的那個人心裡是否真的願意,是否因為你的捉弄朋友關係都斷裂了?這樣可得不償失,而在古代春秋時期,那時候雖然沒有愚人節,但古代也會捉弄人,而因為這場捉弄引發了一場戰爭。

愚人節可不能亂捉弄人,看看春秋時期一場惡作劇引發的戰爭

在中國古代戰爭爆發的本質或者原因通常有兩種:一個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爭權奪霸,一個是統治者的昏庸,加上天災不斷爆發的人民起義,但在春秋時候有一場戰役非常出名,這就是齊晉鞌之戰,這場戰爭的爆發完全由於齊頃公一次惡作劇造成的。

愚人節可不能亂捉弄人,看看春秋時期一場惡作劇引發的戰爭

齊頃公嘲笑晉國使者

在公元前590年這個時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使者郤克、魯國的季孫行父、衛國的孫良夫,曹國的公子手一起到齊國訪問,這其實是一次正常的外交活動,他們都是各自國家的重臣,但是各自都有生理上的缺陷,魯國的季孫行父是禿頭,晉國的郤克是一個獨眼兒,衛國的孫良夫腿有點瘸,曹國的公子手駝背,這是個時候當時的齊頃公知道這幾個人湊在一起,玩性大發安排了一場惡作劇,這是什麼樣的惡作劇呢?齊頃公派禿子給季孫行父駕車,派一個獨眼的人給郤克駕車,同時也怕一個腿瘸的人接待孫良夫,齊頃公還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同時安排他的老媽蕭同叔子讓他躲在帷幕後面,看看這幾個人的洋相。

愚人節可不能亂捉弄人,看看春秋時期一場惡作劇引發的戰爭

蕭同叔子身為國母居然看到後哈哈大笑,眼淚都笑出來,這幾個使者看到後發現全是針對他們,迎接他們的人都是齊國“精心挑選”他們就感受到了齊國嘲弄他們的惡意,而蕭同叔子身為國母居然嘲笑,這些使者也是堂堂男子漢,嘲笑我們也是嘲笑國家,是可忍孰不可忍,晉國使者說不報仇不過黃河!而其他三國使者也常常受到齊國的欺負,現在更是鬱憤填膺,晉景公決定聯合魯國、衛國、曹國出兵攻打齊國。

愚人節可不能亂捉弄人,看看春秋時期一場惡作劇引發的戰爭

齊晉鞌之戰就這樣爆發了,六萬大軍決戰於今山東濟南長清,幾國聯軍浩浩蕩蕩向齊國進發,齊國馬上迎戰,晉國大勝,齊國打敗,齊頃公也差點被俘,這是一場典型由惡作劇引發戰爭,齊國也差點有亡國之危。

愚人節可不能亂捉弄人,看看春秋時期一場惡作劇引發的戰爭

可以看出捉弄別人要有度,捉弄人的人格,傷害人的自尊,是千萬使不上的,所以每當做一件事都要三思後行,不要因為一時之快落得得罪人的下場,連朋友都做不得,奉吿各位年輕人愚人節要有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