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古代名人:胡睿

胡睿,字好問,生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前後,卒於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四月,官至工部左侍郎。

明朝初年,胡睿隨其兄胡敏來長垣,其祖居山東即墨。其兄胡敏任長垣儒學訓導。胡氏兄弟從此在長垣定居。

胡氏家族為書香門第,且人才輩出。他的季子胡錠官至南京戶部右侍郎。因此胡家有“父子雙侍郎”之稱。

胡睿的仲子胡鍵,為弘治九年丙辰科進士,名列二甲第五十名。初授戶部主事。胡鍵辦事清正廉潔,升為戶部員外郎、郎中。後又任河南知府。當時河南兵荒馬亂,胡鍵多方抵擋,使民賴以安寧。又升陝西布政司參政,因不順從權貴,遂激流勇退,致仕迴歸故里。

胡睿博學多聞,才華橫溢,史稱“通敏有才幹,居官無廢事”。

景泰七年(1456年)中丙子科舉人。

天順元年(1457年)中丁丑科聯捷進士。

天順四年(1460年),授刑部主事。胡睿思辯力強,做事果斷,刑部“有疑獄不能決者,他概立決之”。在刑部六年,胡睿獲得了極佳的聲譽。有“疑獄找好問”之說。

成化二年(1466年),胡睿昇平陽知府。他兢兢業業,埋頭苦幹,辛勤治理,政績斐然。在平陽任知府九年,跑遍了平陽府的所有州縣,平陽老百姓都知道有個胡知府。離開平陽府時,“萬人空巷,民皆送之”。邑人崔景榮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任平陽府推官時,時隔一百餘年,還時常聽到胡睿治理平陽府的一些典故。崔景榮對胡公十分敬佩。

成化十年(1474年)八月,胡睿升江西布政司左參政。在明代,全國府州縣分置於十三個布政使司。每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員秩從二品。布政使下又置左、右參政,以分掌各道。參政屬於正四品。

當時,江西遭受巨大水災,胡睿上任後,立刻投入賑災中,他跑遍了整個災區,檢查各地的救災工作。在江西三年,他有一半時間在各州縣。

成化十三年(1477年)八月,胡睿擢為順天府尹。府尹為一府的行政長官。明朝在北京、南京各設順天府和應天府。二府皆置“府尹”。順天府的治所在今北京大興縣、宛平縣。

長垣古代名人:胡睿

成化皇帝


當時京畿地區一次又一次發生饑荒,明憲宗諭示禮部說:“近年以來,順天,北直隸,山東府縣,旱澇頻仍,朕十分憂慮。《尚書》上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則國家安定’。朕深深依賴我的百姓供奉,在宮中享用美食,我的百姓卻有半飽半飢的,當朕進膳之時,每念至此,常常無法進食。命令受災府縣應該徵入光祿寺供用的物品,酌情減省,從今以後有可體恤百姓的事情,商議之後即刻上報朝廷。”

胡睿借皇上東風,奏請開倉放糧,經戶部批准放賑濟雜糧和種子三萬三千九百餘石,並且又奏請朝廷要求免除所屬州縣所欠倉糧,以解民困。

成化十四年九月,順天府又遭大暴雨,所轄州縣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胡睿上疏“乞發太倉銀二三萬兩賑濟或官為買米給散事下”。戶部覆奏皇上,經恩准以京通二倉餘糧乃太倉銀侯來春支給,豐收之時仍令還官從之”。

鑑於災情嚴重,胡睿又上疏朝廷詳細陳述了災情,求得朝廷免去了順天府所屬州縣並涿鹿等四衛秋糧共七萬一千四百五十餘石。

胡睿關心孤寡老人,僅大興、宛平,每年發給孤老有七千四百九十餘人的糧米,且贍養的糧食共有二萬六千九百餘石。充分體現了皇恩浩蕩。他的做法受到了憲宗皇帝的讚許。但是在糧食的發放中,監督其事的官員日肆侵奪,來京告狀的百姓很多。

胡睿按照戶部的指示,及時派出人員,查處懲治了不法的官員,並且堅持每月下去巡視兩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惠澤下流百姓,不要有負朝廷關懷民間疾苦的深情厚意。”

胡睿的做法,又受到明憲宗的首肯,他敕諭“天下有關部門應該盡心撫卹,所在地區的巡按御史,查訪到怠懈的官吏,奏請逮捕治罪”。

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二月,胡睿升工部右侍郎。

成化十六年(1480年)七月,又轉工部左侍郎,提督修理京通二倉。

長垣古代名人:胡睿

明代糧倉


明朝自永樂遷都北京後,軍國之需,盡仰給於東南,“凡百官員役,七十八工官校,薊、密、昌平鎮兵,皆依此為命,且京城編民,必籍此而後腹果。”為了儲存鉅額漕糧,明朝政府在京城和通州設置了許多糧倉,統稱京通二倉。

在京除皇城四門倉外,還有舊太倉、新太倉、海運倉、南新倉、北新倉、大軍倉、濟陽倉、祿米倉、西新太倉、太平倉、大興十一倉,十一倉內共設有五十二個衛倉、通州有大運西、南、中三倉,三倉共設有十六個衛倉。按照規定;每個衛倉“各就一處,各築垣牆,每倉各置一門,榜日某衛倉屋,三間為一廒,廒後置一門,榜日某衛、某字號廒。”

按照規定,京通倉儲由戶部管理,營造與修理,則由工部。從宣德年間開始,增置與修理倉廒一般都派重臣督工。如宣德六年,命戶部尚書李昶督修京通及通州諸衛倉,又以豐城侯李賢董理京通倉增置工程,宣德八年,又令都督同知馮斌、鄭銘和工部尚書李龍直等督修在京及通州倉。正統二年,規定修倉差工部堂上官提督,後又添設員外郎一員,專職修倉。

由此可見修理京通二倉,朝廷十分重視,並選派工部侍郎專門督辦此事。此次京通二倉的修理,歷時兩年有餘。胡睿從施工到驗收,每每親臨一線,嚴把質量關。同時重點嚴審各項工程開支,並明察暗訪打擊中飽私囊者,從而大大縮減了工程開支,加快了工程進度。工程結束後,憲宗皇帝專門聽取了工部的彙報,對胡睿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工部將此次京通二倉的整修當作“樣板工程”,將胡睿的做法下發各地參照執行。

由於胡睿常年辛勤勞作,歷年親赴現場(基層),身先士卒,他的身體狀況漸漸惡化。成化十九年(1483年)四月,胡睿因勞累過度,病逝京城南下馬社,賜葬於長垣縣胡莊,祀鄉賢祠。

錄自宋廣民主編 《長垣古代名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