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醫務人員死亡的首要原因並非新冠肺炎,而是這種病!

“據官方通報及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8日,全國至少有60名醫務工作者倒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場上,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有22位,而因過度勞累引發猝死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有28位之多……從個案來說,馬上結束隔離的山東援鄂護士張靜靜,於4月5日早晨去世,初步判斷屬於心臟性猝死。”

4月10日,在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舉辦的“加強慢病綜合防控、助力抗擊疫情”在線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主任張澍的發言,引發各位委員專家熱議。

導致醫務人員死亡的首要原因並非新冠肺炎,而是這種病!

△委員專家在線發言

“新冠肺炎十分兇險,但疫情之下,奪去前線白衣戰士生命的罪魁禍首並非新冠肺炎,而是心臟性猝死等慢性病。”張澍強調,不能忽視疫情期間出現的心腦血管疾病等次生災害,疫情可能讓很多慢病患者處於危險之中。

我國慢病防控形勢嚴峻,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在內的慢病造成的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88%。全國有糖尿病患者1.16億,每年和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病例超過100萬;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達到300萬。但是受疫情影響,很多醫療機構無法正常運行,慢病患者日常診療和用藥受到影響,僅武漢就有超過40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腫瘤等慢病患者出現買藥難問題。

“病情不穩定的慢病病人的就診問題和用藥問題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曾在武漢抗疫一線戰鬥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健委前方工作組防控組專家、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介紹,到達武漢不久,他就積極和當地醫保部門協商,建議首先採取線上訂購藥品的辦法,其次建議指導社區家庭醫生或社區與患者進行配對,把醫保、家庭醫生、藥店、專科醫生進行聯通,形成互聯網智慧醫療模式,同時改革支付系統,使居民得到更好的慢病醫療保障。

同樣堅守在一線的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常委、武漢同濟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餘學鋒表示,目前無症狀患者增多對慢病患者來說也是一個隱患,專家門診逐漸開放,不排除第二次感染的可能,醫生們存在巨大壓力。“疫情期間,我們通過網絡視頻問診及手機圖文會診,不僅能解決長期隨訪病人的用藥治病的問題,還能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緩解。但是後期在開藥週期、物流配送及政策調整上,相關部門還要提出一個相關方案來。”

導致醫務人員死亡的首要原因並非新冠肺炎,而是這種病!

“一些地區部分慢病的開藥週期已經進行調整,最長延長到3個月。”全國政協委員、原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回應道。他認為,疫情期間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注意,就是在集中投入大量醫療資源抗擊疫情同時,要維護好正常的醫療秩序,否則,損失不一定比疫情本身帶來的損失少。建議:一是必須維持基本的醫療活動;二是要維持急診的正常運行;三是保持正常的藥品供應,圍繞慢病處方做一些調整,免得患者過多地到醫院;四是要防止院內感染,要有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應對方案,保障醫生安全和患者在醫院的安全。

方來英還建議調整一些衛生政策,包括全國各地都在運用互聯網來開展醫療服務,相關政策怎麼完善調整;社區藥品配給和用藥政策的調整;醫藥政策的調整以及物流保障等,需要有一個通盤的思考和設計。

“疫情期間我診治過一個26歲糖尿病合併眼病的小夥子,因為耽誤了治療,導致雙目失明。”講起這個例子,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彭永德

十分痛心。他認為,疫情趨向於常態化,大部分人還處於半居家狀態,對血糖管理是有影響的,因此社區要關注糖尿病患者的運動量不夠、飲食管理等問題。此外,為了恢復正常醫療秩序,保護醫護人員安全,應將核酸檢測納入住院病人排查項目。

導致醫務人員死亡的首要原因並非新冠肺炎,而是這種病!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主任委員趙家軍則提出,還要改變目前對慢性病人“碎片化”的管理局面。他認為,政府、醫療機構、企業等應共同參與、共同合作推進慢病防控,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趙家軍還提出,加強慢病防控需要強基層,村衛生室不能再是“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要配置必要的設備;一些自然村沒有村醫,應該提高他們的待遇,為農村留住人才;要提升基層特別是村醫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慢病管理水平,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培訓,比如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培訓等。

“要告訴大家控制好體重。我一直在講‘先省飯錢,後省藥錢,健康多活好多年’。對慢病的科普宣傳是最基礎、最有效的手段。” 趙家軍說。

對於加強慢病科普宣傳,全國政協委員、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主任、神經外科專家顧建文表示認同。他說,病從口入,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怎麼管好嘴,往往是生活模式和習慣的問題。從疫情來看,很多人因為沒把自己的微生態管理好,導致感染加重。要從娃娃抓起,加強食育,教育人們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從源頭上杜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生。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接近2.5億人,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一種及以上的慢性病,佔老年總人數的75%,九成老年人死於慢病。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提到,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高、治癒難決定了醫護需求的長期性,家庭病床能滿足這種需求。對此她建議,一是完善我國家庭病床服務,儘快地出臺我國基層醫療機構家庭病床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法規性文件,推進醫養結合服務與社區居家緊密地融合。二是完善家庭病床配套政策,將家庭病床納入執業地點,建立家庭病床合理臨床路徑,制訂相應的診療項目和合理的收費標準。

針對委員們多次提到的藥品配送問題,禮來中國政府事務部副總裁高彤給出了“禮來”方案。她介紹,疫情期間,禮來在72小時之內為全國100個城市提供了糖尿病藥品配送服務,最大程度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高彤表示,加強慢病綜合防控的關鍵是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和依從性,這個問題在疫情期間尤為凸顯。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讓患者使用更有效的、遠期獲益的藥物,或者降低用藥頻次,緩解藥物供給壓力。但是目前像度拉糖肽等這樣的藥物尚未進入醫保目錄,影響了患者用藥。她建議國家在調整基本藥物醫保目錄時,考慮納入更能體現價值、價格合理的藥品,讓患者更多獲益。

人民政協報社黨組副書記、副總編輯張寶川,人民政協網總經理張磊出席會議。

記者:楊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