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黃庭內景經》靜功存想方法的具體運用

《上清黃庭內景經》又稱《太上黃庭內景經》全書分三十六章, 共433句,均系七言歌訣,其篇幅較《外景》長二倍以上。其中也採用《外景》章句,或略加變動參入篇中。可能因為這個原故,使歐陽修認為《內景》是《外景》的義疏。確實,《內景》中有不少內容承續《外景》義理而來,但側重點不同:《外景》側重臟腑、身形的分析,在練功方法上,以意守鍛鍊為主;《內景》雖然也作臟腑身形的分析,且某些方面較《外景》詳細得多,但著重闡釋存想方法的具體運用。

《上清黃庭內景經》靜功存想方法的具體運用

《內景》篇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它把靜功理論與中醫理論緊密的交融在一起,為後世按中醫理論辨證論治,運用氣功療法打下了基礎。葛洪與陶弘景,作為道教氣功家而兼醫學名家,雖然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曾結合中醫理論運用氣功療法,但較分散,不如《內景》系統。《內景》在論述臟腑身形時,隨處結合中醫基本理論。如以脾胃為例:中醫理論脾胃屬土,天干配戊己,五色為黃色,五方為中央,位在中焦,胃主受納水谷,脾主運化水谷。《內景》以"黃庭"名篇,是注重脾胃的表示,"黃"為脾土之色,"庭"為"四方之中庭",顯然是以脾胃的五行屬性,包括色澤與方位來立論的,並據以擬定"黃庭中宮"為意守、存思的重要部位。其《脾部章》說:"脾部之宮屬戊已"。存想脾部中有一"人形",此人形也須穿黃色衣裳("中有明童黃裳裹")。脾部存想的作用為:"消谷散氣攝牙齒"(齒齦屬脾,齦肉壯實則能固攝牙齒),"主調百穀五味香,闢卻虛羸無病傷"(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壯盛,故能除虛羸,防病傷)。其《脾長章》所說:"脾長一尺掩太倉(胃)",也系根據《內經》的解剖知識而來。

《上清黃庭內景經》靜功存想方法的具體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內景》不僅較系統的運用了中醫理論,在"腦"的認識上,還作出了卓越的發揮。它把腦中"泥丸宮"與全身所有感覺、運動功能聯繫起來,說"泥丸百節皆有神",並認識到全身的"神"都朝宗"泥丸",受腦部的統轄,如說"一面之神宗泥丸",認為"腦中丹田,百神之主"(據務成子注)。還隱約認識到,腦部的結構與功能並不是渾同一片的,是有分區的,它把腦部分為九區,稱為"九宮"或"九房",如說:"泥丸九真皆有相通達,洞得視見無內外"。上面這些對腦的認識,確使我們吃驚而又感到自豪。

《上清黃庭內景經》靜功存想方法的具體運用

《內景》一書側重在敘述靜功觀想方法,也就是存想的運用。有些章句,表面上象是在講意守,比如"迥紫抱黃入丹田"句,但實際上仍是講存想,此句即是說:假想有紫、白、黃三種色澤的"三元之氣"進入丹田之中。出現在(內景》中的觀想形式,是絢麗多姿的,有時十分繁密。總起來說,各種存想所"塑造"的意識形象可分三類。第一類:人們習見的、光彩奪目或形象鮮明的自然景象,如日、月、星、雷電、火和各種顏色的"氣"。以及各種滋潤、營養、能賦予人體"特殊"生命力的液體。第二類:各種被縮小的、穿戴色彩鮮豔的特定服飾的微型人物形象(多數是兒童形象)。其中,有些是神話中有名有姓的特定的"神"。第三類:宮殿樓閣、錦幡玉旌、刀兵劍仗、明珠玉樹。

《上清黃庭內景經》靜功存想方法的具體運用

在養生的運用上存想方法也各不相同。

1.特定身體部位的局部觀想:(1)泥丸或臍部"鑲嵌"明珠。(2)黃庭內有穿著五色錦衣的微型人形。(3)前額"鑲嵌"日、月、星宿。(4)左目出日,右目出月,光與身合。(5)兩腎發光,朗照命門。(6)喉管煥明,光照八方(7)泥丸九宮各"居"一微型人,都穿紫衣羅裳。(8)紫、白、黃"三元之氣"進入丹田(9)兩眉端有微型人,穿黃裳(是精力充沛的兒童形象)

2.範圍較大的身體區域或運動性的觀想,(1)存視五臟五色(心赤、肝青、脾黃、肺白,腎黑),形象分明。(2)在咽津的同時,作吸入"五方五氣英華"的想象。(3)想象有七種液體(四氣三元,結成"靈液")流潤五臟六腑,其氣上衝眉間,腦力充盛。(4)呼吸時,想象氣流是有色澤的,"出青入玄",煥然著明。(5)上"睹"日、月、星有如"連珠",光照九方,洞徹一身。或夜存五星,羅列一身,燭煥八區。(6)想象喉管的環狀軟骨有如十二重樓,每一層樓都有微型人"居住"。(7)從眉間至心臟,宮殿層疊,千百相連,"遙瞻"有一兒童,先在其下坐而盤桓,繼而向上升登泥丸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