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舊與感恩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五千年的文化積澱。

感恩則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如音樂,如詩歌,在瀚海的星空中恆久地閃耀。

下面這個故事很久以來都是作為智慧和權謀的上乘之作來解讀,但我還是願意從最美好的情感出發,去感受幾千年仍然保留著的溫暖和那份珍貴無比的情意。

念舊與感恩

張良,一直以來是作為“智慧”的化身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上,人們的記憶之中,劉邦一統宇內,分封功臣時,對輔佐其成就帝王之業的“漢初三傑”有一段鞭辟入裡的點評:“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以滅秦和亡楚的功勞而論,張良不如蕭何與韓信,張良一生的理想就是成為韓國相國,延續祖輩的榮耀,這也是張良很念舊、知恩的表現,在韓國復國,和項羽分封諸侯之時,張良曾兩次離開劉邦,為韓王效力,楚漢戰爭爆發後,項羽殺死了韓王成,張良才就此加入漢軍陣營,成為劉邦的大謀士,在關鍵節點上屢出奇謀。

開國後,劉邦封賞張良食邑三萬戶,並讓他在齊地自己選擇,當時的齊地是富饒之地,封賞的戶數也遠高於酇侯蕭何的一萬戶(先封八千戶,後追加兩千戶),這時張良是怎麼說的呢?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念舊與感恩

張良的意思是什麼呢?當年我在下邳起兵,與您在留縣見面,我們本來都是去投奔楚假王景駒的,這是老天爺把我交給陛下您呀!我們相見恨晚,被您的氣質折服,因此放棄投奔景駒的念頭,投奔了您,您初以我為廄將,一直以來,採用我的計謀,非常僥倖,經常有一些好的效果和結果,留縣是我能有這麼大成就和幸運的起點啊!所以我只願意受封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的封賞,一萬戶可以了。”

當時,人口稀少,三萬戶是極其巨大的封賞,而且封號以字數少為貴,曹參是劉邦的老哥們,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軍功僅次於韓信,也只封為平陽侯,一萬零六百三十戶。

“人生若只如初見”,張良選擇留縣作為封地被封為留侯!是因為劉邦是張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不是戀人勝似戀人!

張良作為古今的大智者,他一定首先是個念舊和感恩的人,因感恩而知足,一切的智慧和權謀在這一價值觀面前都是蒼白的!他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他知道什麼是美好的,什麼是最值得珍視的。

念舊與感恩

張良作為古今屈指可數的軍事戰略家,沒有劉邦的信任,他的謀略沒有用武之地,更不可能在軍事實踐中得到驗證,他起兵時,只有一百多人,他需要舞臺,一個震爍古今的平臺,是劉邦給了他絕對的信任,讓他能在秦末漢初的風雲變幻中風雲際會,呼風喚雨,他也知道,天下平定之後,他作為軍事戰略家的的歷史價值已經歸於尾聲,到了治理幹吏登上歷史舞臺的時候了,一萬戶已經足矣,知足者常樂。

張良同時是一個對於秦有著刻骨國仇家恨的人,出生於韓國,他的父親和祖父曾經是韓國的相國,韓國讓秦給滅了,亡國滅家,長期輾轉各地,終有年輕時博浪刺殺秦始皇之舉,是劉邦給他報了仇,大仇得報,恩同再造,夫復何求?

念此舊,感此恩,張良的一番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自然的選擇!這不是智慧,也非權謀!是純樸的情感,人類社會中最偉大的、最稀缺的、最美好的情感!無與之爭!

北宋詩人黃庭堅七歲隨父遊黃袍山,拜訪張良傳說中退隱的“良山道觀”和“伐桂書院”時,賦詩一首:“牧童騎牛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不禁和之:生涯何處不是春,快樂來自樸與純。多少舊識和深恩,就在留縣小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