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丨新加坡防疫:“优等生”最近怎么了

4月13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截至当天中午12点,新加坡新增新冠肺炎感染病例386例,单日增长创新高,新加坡总病例数上升至2918例。

总体来看,新加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投入巨大,检疫、追踪、治疗、应对、经济援助方面都到达了较高水准。因此,新加坡也多次被世界卫生组织、各国媒体称为是抗疫工作“优等生”。然而,4月1日确诊数量刚刚突破千人的新加坡,在之后的12天中新增确诊人数接近2000人,急速上升的感染曲线让各方震惊。目前,新加坡每百万人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经突破500人,这一数据不仅在东南亚地区是最高的,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较高感染水平。

造成新加坡感染人数激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新加坡较强的病毒筛查能力。新加坡政府曾经宣称,每日可检测人数的上限是2000人。截至4月初,新加坡已经检测超过6万5千人,这一数据占全体新加坡居民的11%。高检测率带来的高确诊率并不完全是消极因素,可以说是新加坡抗疫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国际疫情的大流行确实给新加坡的防疫工作带来了挑战。作为国际金融、航空和航运中心,新加坡人员流动密集,防疫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新加坡最大规模的集体感染事件却发生在外籍劳工宿舍区和工地。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大量建设工作需要依靠外籍劳工完成。这些劳工人数众多,且共同劳动,集体生活。同一个工地会有来自不同宿舍区的劳工,因此一旦发生个体感染,很快就会在群体中蔓延。其实早在2月份,新加坡就发生了外籍劳工个体感染事件。其中一名重症劳工的病情还成为了新加坡社会关注的话题。然而,尽管新加坡人力部早早就发布了针对外籍劳工在工作场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工作指南,针对防止劳工宿舍区内群体感染的防疫工作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展开。因此,当疫情开始蔓延时,新加坡政府在宿舍区建立了隔离区,近2万名外籍劳工被隔离。然而,在突然宣布隔离令后,新加坡本地媒体报道称,外籍劳工宿舍区的人员密度大、卫生条件堪忧、食物供给不令人满意。隔离令发布后,更多的宿舍区发生了群体感染事件,感染人数不断上升。

记者观察丨新加坡防疫:“优等生”最近怎么了

目前,新加坡政府已下定决心,对整个外籍劳工群体进行检疫,并将至少5000名健康劳工搬去海上宿舍、军营、空置政府住房居住。4月13日,新加坡政府宣布已经有31名健康外籍劳工搬入了政府为他们准备的海上浮动宿舍。新加坡政府称,入住宿舍的外籍劳工均已通过新冠病毒筛查和健康检查。他们需要严守社交距离规定,每天户外运动维持在一小时之内,出入浮动宿舍也有严格限制。最终将有1300名健康外籍劳工入住海上浮动宿舍。

记者观察丨新加坡防疫:“优等生”最近怎么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政府跨部门应对疫情小组组长黄循财均表示,新加坡会照顾外籍劳工的健康,并遏制病毒在劳工宿舍区传播。在实施“断路器”阻断措施后,新加坡城市人流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外籍劳工群体和新加坡市民之间的集体交叉感染目前尚未发生。然而,基于外籍劳工这一巨大群体的集体感染已经形成,且新加坡城市运行不能缺少这批外籍劳工,新加坡面临的防疫挑战依旧十分严峻。如果不能在5月4日“断路器”措施结束前控制住外籍劳工集体感染,延长阻断措施势必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记者观察丨新加坡防疫:“优等生”最近怎么了

疫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我们不断地看到,任何防疫上的漏洞,哪怕是政策侧重带来的不平衡也会让无孔不入的病毒沉重打击防疫工作。因此,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没有“优等生”的神话,只有事事谨慎、全力以赴的态度才能指引人类战胜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