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

达茂旗小文公乡腮林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61人。2019年6月,包头市民族特需用品服务中心主任叶晓丹被派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来的时候我就清楚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也知道不会很轻松,但想到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过得富裕,辛苦些也是值得的。”

刚担任第一书记时,叶晓丹和基层群众打交道缺乏经验,对村情、民情不了解,没少吃闭门羹。为快速进入角色,他与村民同吃同住,跟着村干部走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他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工作也干得越来越顺手。

“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

叶晓丹刚到腮林村时,听说有位叫王得山的老人行动不便、双眼看不见,他入户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政策,给老人送来了一只种公羊和几只鸡,在老人家人的悉心喂养下,如今羊圈里的羊越来越多了,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王得山说:“党的好政策,派下来个驻村干部叶晓丹当书记,我们生活上哪需要帮忙就帮哪,现在我的生活好起来了,吃穿住都不用愁了。”

“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
“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

驻村以来,叶晓丹几乎整日奔波在一线,挨家挨户访民情、讲政策、算收入、谋产业,根据走访梳理出的问题,逐一拟定解决办法,分类研判,建立台账,为每一户贫困户制定精准的脱贫措施。

“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

按照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小产业发展计划,为贫困户发放了雪菊85株、绿头蒜种子3斤进行庭院种植;为每户贫困户发放30只青年鸡进行庭院饲养;为11户贫困户各发放一只种公羊发展养殖业。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在小文公乡新建腮林村集体经济项目基地——绿头蒜繁育大棚,并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植保学院蔬菜教研室合作繁育优良蒜种。由于目前正在蒜种繁育阶段,大棚闲置,村两委研究决定将大棚以每年1.5万元的价格租给本村村民种植反季蔬菜,如今大棚运行正常,蔬菜长势良好。

“如果可以让村子变好,让大家日子富裕,辛苦也值得!”

“叶书记来了之后,可是没少给我们办好事,去年10月份,我们种的南瓜卖不出去,眼看那么多的南瓜要坏到地里,把大家都急坏了,叶书记知道后,四处联系,寻找销售渠道,帮我们销售了50万斤南瓜,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今年过年发生疫情,因为担心大家,叶书记大年初五连夜从包头赶了回来,知道我们没有口罩,他赶紧联系企业,给我们买回400个口罩,在第一时间发给了大家。”腮林村委会书记付云秀说道。

争取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8万元建设腮林村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协调市石油公司帮扶资金修缮腮林村至岔岔村砂石路5公里、联系武川有机联创公司为贫困户以及非贫困户销售莜麦40万斤左右,销售收入65万元……叶晓丹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实在事,让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在他的带动之下,还有2名村民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叶书记驻村的短短11个月时间里,村里变化喜人,环境好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了,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