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不要人云亦云

遇事,能從自己的頭腦中濾出個是非曲直,有個果斷的認定,並在眾人面前表現出自己自信的風格和特有的方式,這種人格是讓人稱讚的。生活中不少人慨嘆:做人難,難做人。自然,優柔寡斷,沒有自己的主見,缺乏自信的人,遇到事情就不能果斷地做出評判,人云亦云,有時還擔心“轉”得不夠快,老是跟在別人後面做戲,活得可真夠累的。這種“牆頭草”式的俗人,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也反映出他們人格的一大缺陷。

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但許多人卻往往有著濃重的從眾心理,表現為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邯鄲學步,亦步亦趨,隨大流,缺乏個性和自信。他們就像牆頭上的草隨風倒,又像失根的蘭花,追逐的浮萍,飛舞的秋蓮,或因風四散的蒲公英。有一則故事說:元代大學者許衡一日外出,因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這時候有人就問他:“為什麼你不摘梨呢?”許衡就說了:“不是自己的梨,怎麼可以隨便亂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這麼亂,管它是誰的梨。”許衡說:“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隨時隨地都會面臨選擇。做人如果不想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永遠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走,就必須有主見。許衡的做法乍看是迂腐,實則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做人準則。人生有多少機會,就會面臨多少誘惑。面對誘惑不動心,身不被物役,心不被金迷,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這是一種難得的定力,沒有一定的精神支柱,沒有一種良好的心態,沒有高超的做人修養,是很難堅持的。

人這一生,可以沒有權,可以沒有錢,但就是不可以沒有主見。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講過一個關於沒有主見的寓言,很有哲理:一個老人帶著孫子去集市賣驢。開始時,孫子騎驢,爺爺走路有人指責孫子不孝;爺孫二人立刻調換了位置,結果又有人指責老頭虐待孩子;於是二人都騎上了驢,一位老太太看到後又為驢鳴不平,說他們不顧驢的死活;最後爺孫二人都下了驢,徒步跟驢走,不久又聽到有人譏笑:看!一定是兩個傻瓜,不然為什麼放著現成的驢不騎呢?爺爺聽罷,嘆口氣說: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咱倆抬著驢走,可這樣一來,豈不更讓人笑掉大牙?

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古代有“鸚鵡學舌”的典故,其中學舌的原意是模仿別人說話。鸚鵡嘴比喻的是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就跟著別人也說什麼。後來,比喻有的人就像鸚鵡學人說話那樣,呆頭呆腦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宋朝釋道原在《景德傳燈錄》中說,禪宗慧海禪師有一天不讓他的弟子唸經,小和尚們好奇地問道:“老師,您為什麼不讓我們誦經呢?”禪師回答說:“你們誦經就像鸚鵡一樣,鸚鵡只學人的話語腔調,卻不能領會人話語中的含義。佛經傳達著佛的旨意,你們誦經的時候不領會佛的意境,而只是口上朗朗上口,這是學著說佛經話,並不上心呀。”

鸚鵡可愛,是因為鸚鵡沒有自己的思維,唇舌卻非同凡響;人若是沒有主見,只有鸚鵡嘴似的非同凡響的唇舌那還叫人嗎?比如你身為一個部門主管,在聽候老闆用語言安排任何任務時,你先是聽他耳提面命,接著照本宣科地向下屬傳達他的指令,無奈你根本沒有領悟他所言的精神實質,結果鬼使神差地把好端端的話給傳變了。

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為什麼好好的人非要跟鸚鵡似的學人說話呢?也許膽小求穩是其最根本的原因。因為膽子小,自然怕擔事,更怕擔責任,只求自己能四平八穩地當一個老好人。要是這樣不說話也就罷了,問題是還有一怕—怕因為不說話而遭人冷落,於是就不得不張嘴說說話。說什麼話呢?張三傳了個絕對新聞,李四報了個最新消息,後面還有王五、馬六尚未知曉,跟著傳吧,反正有“原版”可證,傳者不用承擔什麼責任。鸚鵡嘴在平常就喜歡嘰嘰喳喳,沒事“說著樂”。但對他人而言就是說得越多,人家越犯困。如果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地把一個消息說了好多遍,那麼這個消息即使再驚奇,也會變得毫無光彩、平淡無味。

但凡鸚鵡嘴者腦細胞組織儲存的盡是聲像的條件反射,這和人類所倡導的獨立思維相去甚遠。太多的人吃過禍從口出的虧,這種教訓足以讓一些人誠惶誠恐地管好自己的嘴,別人沒做過的事莫做,別人沒說過的話莫說,逢人遇事只當自己從著眾人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充當傳達者、跟呼口號者,只要道德猶在,精神與意志的淪喪算不了什麼。這類人看似管好了自己的嘴,實質上只能算是一隻比鸚鵡肥碩,卻無觀賞價值的無聊肉身。別以為鸚鵡嘴不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就算你只會人云亦云,因為你沒有分析能力,所傳之語又均有“出處”(亦即出於他人之口),所以恰恰是有了你這種鸚鵡嘴,才會把一些本是“有聊”之事傳成了無聊之事。有諺語說“流言止於智者”,意思就是說,人是有腦子的,既然有腦子,就要用自己的腦子去了解事實真相,不要像鸚鵡那樣,只會跟著別人說什麼,否則,社會上就會四處佈滿流言飛語。

有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到處是站著睡覺的人。意思是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看似醒著,其實都睡著了,儘管他們也在工作、吃飯,並辛苦地做著事情。

我們周圍確有不少俗人就生活在虛幻(睡夢)之中,沒有目標,沒有現實感,沒有主見,過著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日子,所謂“傻子蓋房—看街坊”。沒有主見的人,從來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們之所以整日操心忙碌,不過是聽到別人又說了些什麼。比如聽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他們就到處交朋友,挖空心思,搭上時間,賠上金錢,但永遠沒有真正的朋友。聽風是雨,拿棒槌當針。忙了半天,到頭來問他忙了些啥,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而沒有主見的反面則是固執己見,看問題片面,過分自信,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都明白。他們沒有理性憑感覺做事,戴有色眼鏡看問題,思維像一個固定的環,想了一圈兒,最後還是回到原來的起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表現:疑心過重,處處設防,焦慮不安。他們看不到太陽在朗照,季節在變換,生活的美好,人心的善良。他們的心裡存放著一大堆過期的股票,陳舊的傢俱散發著黴味,慾望像一條無底的溝壑。其內心像一個刁鑽刻薄的老太婆,怨氣和憤怒已經佔據了他的心靈。他是如此完美,以致認為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錯,而他自己卻一點責任也沒有。

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這些人就像患了神經症一樣,終日憂心忡忡,坐立不安,敏感,脆弱,老擔心失去對生活和自己的控制。比如一位因長期家庭關係不良而患“頭痛”的人,儘管經過全面檢查已排除生理因素所致,但她(或他)仍然不停地穿梭於各家醫院,尋求治療,且久治不愈。因為“頭痛”不僅緩解了她的心理衝突,還使本來不受重視的她,因“有病”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員的關照,家庭的矛盾也因她的“病”而暫時緩解。因此,儘管不是故意的,但她仍然不顧由此所帶來的對自己和家庭功能的損害,頑強地“有病”,堅定地保持著“站著睡覺”的姿勢。

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明顯看到,他們由此所承受的損失是巨大的。他們不幸福、不快樂,生活沒有生氣,人生失去了意義。然而,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最需要的嗎?他們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嗎?

因此,做人一旦沒有了主見,就容易被物慾左右,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自己的腦袋也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法國哲人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我有主見,故我在。”

越在人群中,越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