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原战“疫”地方巡礼商丘篇丨商丘战“疫”记:豫东门户奏响“春之歌”

“亮剑”——中原战“疫”地方巡礼商丘篇丨商丘战“疫”记:豫东门户奏响“春之歌”

图①虞城县李老家乡崔老家村扶贫车间复工,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崔坤摄

图②医患同心,共抗疫魔。谢红雨摄

图③春回大地,在日月湖景区健身的群众越来越多。崔坤摄

□河南日报记者王平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商丘市坚持突出关口前移,强化联防联控,抓好集中救治,做强各类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全力打造防疫抗疫的“铜墙铁壁”,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4月10日,该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1例,除3名年龄较大、有基础病史的病例死亡外,其余88例全部治愈出院;累计检测无症状感染者36例,已全部治愈;连续55天无新增病例。

如今,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巩固抗疫成果,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当地复工复产复学工作正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秩序也“快马加鞭”恢复,一曲“春之歌”正在豫东大地奏响。

“我们不是从‘一个战场’转向‘另一个战场’,而是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两胜利。商丘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复工复产、重点项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努力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说。

1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商丘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劳务输出大市,201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00多万人。针对这种人流物流量大的特点,商丘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在“快”“广”“早”“特”“严”“实”“新”上狠下功夫,定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作战方案”。

“快”——1月20日全国疫情防控会议后,商丘市连夜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卫健系统取消春节假期,全员坚守岗位;市和各县(市、区)分管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联防联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及时调度、春节期间不休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集中救治、统一物资调配等11项具体防控措施。

“广”——全市动员、全民参与,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原则,以农村、社区为重点,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综合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织密筑牢行政村、自然村、村民组、社区、小区、楼院“六位一体”的联防联控网络,率先在全省实行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动态排查措施,着力构建以村保乡、以乡保县和以小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区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形成全民防疫抗疫的强大合力。

“早”——紧紧抓住核酸检测和集中救治这两个关键环节,突出关口前移,对武汉和湖北返商发热人员及境外返商人员第一时间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排查出的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也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全市累计检测11622人(其中境外返乡647人),快速确认了91例确诊病例和36名无症状感染者,并集中于一家医院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

“特”——商丘市各医疗机构选调36名专家组成市级专家组,并组成6个医疗梯队轮换、交替开展确诊患者救治工作,邀请省、市级中医专家全程参与医疗救治,患者全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采取“一天一会诊、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团队”的“三个一”救治方法,探索出治疗新冠肺炎的“商丘模式”。

“严”——加强对境外来(返)商人员及湖北武汉返乡人员的监管,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推送、早检测、早管理、早服务“五早”精神,组织公安、侨办、海关等部门联合排查,并指派专班分别到北京和郑州负责境外入商人员管理工作,确保境外入商人员第一时间得到管控、安全到商。同时,通过发热门诊对全市发热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评估,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者,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实”——紧盯医疗防护物资保供应,提前调运和储备医用口罩等物资,市、县财政累计拨付1.72亿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提供了资金保障。紧盯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运输保需求,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在落实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颁发的A、B证制度基础上,印制一批C证,对专门用于疫情防控医疗物资、涉及民生物资持有通行证的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紧盯市场物价保稳定,与68家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等企业负责人签订承诺书,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等违法经营行为,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增添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新”——关键时刻、非常时期,商丘舆论战线闻令而动,创新传播方式,统筹网上网下,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等,迅速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声势,让商丘人民有能力、有信心、有底气战胜疫情。

2 打响经济保卫战 乘风破浪马蹄疾

复工!复工!

车间机器声响起来,林立塔吊转起来,热火朝天干起来。

4月19日,商丘火车站核心区中央绿轴广场工程项目工地现场,400余名建筑工人各司其职,一片“火爆”的施工场面。

“复工以来,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进度,动员本省员工率先返岗,其他员工陆续返岗,通过增加作业人员、机具,扩大施工作业面等方式,力争把因疫情拖欠的进度抢回来。”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那如何让因疫情停摆的企业陆续恢复运转?

建立专班,因企施策。由市领导牵头成立商丘市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企业服务、交通协调、防控协调、金融服务、用工协调、能源保障、重点项目和安全生产等9个专项工作组。同时,各县(市、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及市专班成员单位分别成立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通过“一企一策”原则制定实施复工复产工作方案。

坚持以项目引进和建设为总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商丘市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419个,项目总数同比增长8.9%,年度计划完成投资增幅9%,亿元以上项目占比达72%以上。其中,502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421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61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519亿元,投资完成率26.5%。省管重点项目39个(商丘市独立承担项目30个,打捆项目9个),总投资7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85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82亿元,投资完成率28.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进制造业和生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分别达到33.1%、32.6%和31.4%。

纾困解难让企业“轻装上阵”。商丘市出台了多项政策,从加大金融支持、破解用工难题、强化运输保障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减免非高耗能大工业企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5%,每吨水减收水费7分钱,在疫情期间采取所有用户欠费不停水措施,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运营。落实援企稳岗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全面实行对社会保险费“免、减、缓、返”政策、到企到人落实培训补贴,并采取“网络招聘+定点招聘”的形式为企业用工提供招聘服务。据统计,商丘市省管重点项目满负荷用工总数约1.4万人,目前累计到位约1.37万人,人员到位率97.9%,高于全省平均值(92.2%)5.7个百分点,绝大多数项目满足当前进度下的用工需求。

随着城市的复苏,商丘市工业企业已掀起复工复产的高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

3 打赢脱贫攻坚战 天工人巧日争新

阳春三月,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陈平楼村的扶贫车间内热闹非凡,机器奏出“哒哒哒”的声响,工人们有说有笑地忙着手里的活儿。

“我们是生产服装的,用的工人多,而且大多是附近村民。受疫情的影响一直不能开工,我们急,工人更急。3月4日复工后,60余名工人第一时间返岗到位。对于贫困户,我们更是优先聘用,还有保底工资。”该扶贫车间负责人说。

和陈平楼村一样,商丘市所有的扶贫车间因疫情影响,被迫延迟复工。这无疑对脱贫攻坚不利,加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度,增加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难度。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商丘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挂帅,精准制定“作战图”,对脱贫攻坚发起全面总攻、全面决战。

扶贫车间“忙”起来。扶贫车间是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自2月2日以来,商丘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日报告制、产业项目复工复产周通报制,及时出台促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的20条措施,安排专人分包带贫企业和扶贫车间。对全市复工复产的各类带贫龙头企业及扶贫车间,出台了个性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并适当延长2020年前6个月内的还款期限。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指导扶贫车间运营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截至4月8日,商丘市877个扶贫车间已复工;314个扶贫龙头企业和1968个带贫合作社全部复工复产。

劳务输送“快”起来。商丘市充分利用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摸清了因疫情影响的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人口数量,利用“三·五”基层工作日,发动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5400多人赴联系村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专项行动。通过干部包户安置、扶贫车间及本地企业优先吸纳、“点对点”输送等方式,使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作风建设“强”起来。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市长张建慧挂帅,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先锋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认真做好问题线索限期“清零”工作。市县(区)领导纷纷挂牌督战,制定督战方案,明确职责,精准施策,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落实帮扶措施。

“近几年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63.3万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年底,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8%。今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年,我们坚信疫情对脱贫攻坚战的影响和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阶段性的。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克服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张建慧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