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許可馨事件:挖墳周邊,扛起熱搜,為何會出現死磕現象?


“蹲點”許可馨事件:挖墳周邊,扛起熱搜,為何會出現死磕現象?

許可馨社交媒體上的生活照


許可馨“不當言論”事件,迎來“頭七”(3月31日至4月7日)。雖然,“話題榜”,“熱文榜”早已看不到許可馨的蹤影。但是,“原話題”下的討論依然“熱度不減”。並且就“挖墳周邊”,“起底父母”,“貢獻熱度”,“扛起熱搜”,更可謂“一氣呵成”,“一呼百應”。


當然,就許可馨事件的討論而言,也並非鐵板一塊。目前來看,大盤的走勢是“倒許”較為強勁,而“挺許”只不過是體現在客觀立場的評述,還並不能成為絕對性的“挺許”,畢竟,許可馨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發言較為“惹人厭,招人恨”。


就事論事,就算撇開“言論正確性”底線,許可馨的話語體系中,依然自帶“拉仇恨”的基質。無論是她針對國家的言論,還是針對個人的言論,都表現出一種“鄙視的邏輯”。一些“挺許”的人,強調不同聲音的底線,但是卻忽略不同聲音,並不是可以“髒話連篇,陰奉陽違”。


事實上,並不是公眾不放過許可馨。而是她從根本上,就不認為自己有錯。所以,當她的“私語”被示眾後,更加讓公眾憤怒不已。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許可馨在先前的言論,如果說只是引起公眾的反感,那麼她不真誠的道歉,就成為火中之油。


緊接著,許可馨到底是“何許人之問”,就成為升級性的“公共話題”。因為,就國內的文化認知邏輯,但凡一個囂張的人物背後,肯定背景不簡單。尤其,她還是留學生,且社交媒體上曬出的生活照片,顯得還比較奢靡,這自然就會讓公眾更加篤定,她的家庭背景應該不簡單。


只是,家庭背景不簡單,是不是一定代表就有問題,這可能又是一套潛在追問邏輯。事實上,許可馨言論出現問題,本應該一人做事一人當,但是,因她的話語中傳達出的“拼爹靠母”,自然就會讓人聯想出很多外延的信息。當然,如果她的父母確實沒什麼問題,也不妨出來走兩步,這既是一種解決當前困境的方式,也是終結這場紛爭的最好方法。


許可馨被輿論圍獵,暴擊,起底,這是社交媒體時代“隔空吵架”較為典型的案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公共的發聲本就有底線存在,甚至,作為發聲的主體要承擔自己發聲的全部後果,只有這樣,理性的聲音才能成為主流,而不是因為時空的錯位,就肆無忌憚,無法無天。


要知道,這場聲討之中,不見得都是“非理性的憤怒”,也存在大量的“理性的憤怒”。事實上,許可馨的“硬傷”就在於她把很多人奉為“非理性”,而自己卻信心膨脹,目空一切。所以,導致她看不到事實的全部,出現極端性的認知。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她只是以極端的存在概述整體的存在,並且認為自己還“很理性”,這種時候,被誤傷的公眾,自然會感到憤怒。並且,現在正處於特殊時期,整體性的公共氛圍本來比較沉悶,所以,她扎心的言論,自然會被當成典型,遊街示眾。


要知道,“家庭背景好”或許並不是許可馨的“死穴”。事實上,公眾在“挖墳”的過程中,發現許可馨的很多觀念,都比較險惡。於此,這就促使公眾更有熱情去追逐她原生家庭的問題。雖然,一人做事一人當是基本的原則,可是,在打擊“狂徒”的時候,自然難免涉及其周邊。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在不斷改變的。但是,基本的脈絡卻不會偏離太多。甚至,作為原生家庭的給予,會成為一個人的底色。所以,從“聲討許可馨”到聲討“許家”自然也不是空穴來風。當然,要是家庭背景一般的情況,這種聲討就只是道德上的聲討。


但是,要是涉及權勢家庭,自然就會從道德聲討走向更深層次的“綜合性”聲討。事實上,許可馨直到事件失控後,也不清楚自己的家庭為何會跟自己綁定。因為,她總以為“國外視角”就是絕對視角。這導致在國內大言不慚,自然就會深陷囹圄。


不得不說,“狂妄起來無法無天,道歉起來跪碎膝蓋”,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模式。因為,“冒犯者”可能只是形式上的道歉,並沒有發自內心的悔過。所以,出現“許可馨們”陰奉陽違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從某種意義上,最好的道歉並不是直接的否定自己,而是要知道自己的表達到底傷害到誰。


許可馨的道歉,反轉的很快,就足以說明她想趕緊解套。這導致,真誠就會被打折。並且,當她的在“私語”中滿不在乎地強調“三天必散”時,一場道歉反倒成為二次圍獵的“催化劑”。所以,直到“頭七”,她的話題之下,依然時刻被公眾蹲點。


人們一方面想知道,她的家庭背景存不存在勾兌的問題;一方面也想打破她的論斷。所以,能頂就頂,絕不手軟。事實上,在很多文章的底部,我們會很輕易的發現,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來貢獻熱度的,就想從即視感上打臉許可馨的“三天必散論”。


事實上,“遇到問題冷處理”,這是三流公關顧問的邏輯。但是,這種邏輯,卻被很多人當作處理公共輿論紛爭的法寶。事實上,許可馨也是栽在這個問題上。她以為“話題沉默三天”,公眾的熱情就會散去,可惜的是,當公眾的憤怒被徹底點燃後,“死磕”就成為必須直面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石牆策略”只是一種小範圍的策略。但凡,冒犯者觸及的人群範圍較大,底線撕裂較重,就不能靠所謂的“石牆策略”進行迴避問題。所以,許可馨顯然是高估自己的判斷力,低估國人的反撲力。從而放棄最好的溝通,只能陷入無止境的圍獵焦灼之中。


說實話,道歉不只是承認錯誤,還要承擔責任。可是大多數冒犯者都是膝蓋跪碎而已,所以對於責任只能靠輿論強要。於此,讓許可馨的家庭背景出來“曬一曬”,父母出來“走一走”,就成為一種“責任承擔”的基本訴求。雖然,不一定合適,但是,這是平息事件最有用的路數。因為,對於國人來講,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