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在侵華戰爭中,飽受欺凌的中國人民出於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再加上他們身材矮小、國土面積小,遂將其稱作“日本鬼子”。

二戰結束70多年來,這個“稱號”依然延續至今。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我們的老朋友矢野浩二同志,早年就是“鬼子專業戶”....

坦誠說,“日本鬼子”是個不折不扣的蔑稱。

可在沒心沒肺的島國年輕人看來,“日本鬼子”這個稱呼“很帥”,“很強大”,甚至還特意創作了一個“萌系”的“日本鬼子”....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感覺很可愛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日本鬼子,感覺很帥氣啊!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鬼子感覺很帥啊!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鬼子!鬼子!感覺很強大!

至於“萌系”的“日本鬼子”形象,據說還是票選出來的....☟☟☟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如果按照中文表達的意思,“日本鬼子”應該讀作“にほんきし”,意為“日本的鬼”;

可現如今,“日本鬼子”搖身一變,成了“ひのもとおにこ”,甚至連含義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姓“日本”、名為“鬼子”的女孩子(重音在“子”字上)。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不過,相比於“日本人如何看待歷史”,更讓我感興趣的是話題是“日本人眼裡的鬼跟中國人眼裡的鬼,是不是有很大不同”。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

“日本鬼”的起源與發展

“鬼”字始現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形狀如人身大頭的怪物,本意就是“人死後的靈魂”。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甲骨文中的“鬼”

那麼在隔壁日本,最初的鬼指的又是什麼樣的呢?

日本著名的鬼文化研究者折口信夫認為:現在被日本人所尊奉的“常世神”,最初的地位是很低的,本質上跟“鬼”相近。

所謂“常世神”,來自海另一邊的“常世之國”,每年一次或幾次來到日本的神。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據說常世神的“御神體”,是柑橘鳳蝶的幼蟲....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常世神”被統治者授予了神位,地位漸漸提高,陸續被人們接受和信奉,併成為了正義、智慧、幸運的化身。

至於跟“常世神”平起平坐的“鬼”,則悲催地成了災難、厄運、邪惡的象徵。

不過,當時的民間信仰中,依然殘留著對鬼的崇拜。他們不僅認為鬼擁有“神力”,甚至把定期來到故土傳播幸福、驅除災禍的“祖”歸到了“鬼”裡面。

這下,你應該能夠理解,為什麼日本年輕人認為“鬼子”這個名字“很帥”、“很強大”了吧。


通常認為,奈良時期是鬼的含義的分水嶺。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始建於奈良時代的唐招提寺內的千手觀音

  • 在奈良時期以前,鬼就是就是人死去後的靈魂;
  • 奈良時期,伴隨著中國文化和佛教思想傳入日本,鬼的含義也隨之擴大,並被加入了很多恐怖的元素。

到了平安時代和鎌倉時代,在傳說中出現了地獄的“赤鬼”“青鬼”“牛鬼”等受佛教思想影響“新鬼”,其面目可憎的外貌也逐步形成。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赤鬼象徵貪婪,青鬼象徵不健康

人們認為,現實中真的存在可怕的妖怪,他們居住在荒無人煙的深山或遠離陸地的荒島上,在夜裡到人們居住的地方捉人、吃人。

像手遊陰陽師裡的“酒吞童子”“茨木童子”,都是當時被人們普遍恐懼的鬼。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酒吞童子x茨木童子....

江戶時代,鬼的形象被固定了下來:

身高一丈八尺以上的男性,長著或紅或綠或黑或黃的皮膚,渾身長毛,體格健壯,頭上長著兩個角,腰間繫著虎皮的兜襠布,手裡拎著大鐵棒,長著一隻或兩隻大眼睛,從大嘴裡露出鋒利的獠牙。

明治維新時期,伴隨著西方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鬼漸漸褪去了恐怖的面紗,成了諺語中才會出現的角色,談鬼色變的人越來越少。

到了今天,以貞子為代表的鬼“搖身一變”,成了恐怖電影裡的“大IP”。

祭祀活動中的鬼

在日本,鬼經常出現在各地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中。

譬如愛知縣岡崎市的龍山寺,每年都會在離農曆正月初七最近的一個星期六舉行祈求天下太平的祭鬼儀式。

三個男人戴著鬼面具,另外三個男人穿著裝飾著松明子的白衣服,一起模仿鬼的行動,儀式最終以人裝扮的代表晦氣的“邪鬼”以“被趕走”而告終。

這意味著在迎接新的一季之際,“邪鬼被趕跑”,人們將迎來平安幸福的生活。

另外,在每年立春的前一天,日本家家戶戶都有舉行的“鬼打ち”的習俗。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人們在家裡邊撒打鬼的豆子邊喊“鬼は外、福は內(晦氣出門,福氣進門)”,以便把厄運趕走,迎福進門。

民間傳說中的鬼

在日本各地,都流傳著不同版本關於鬼的民間傳說,不過,這些“日本鬼”都有著相同的特點。

東瀛志:淺談“日本鬼子”的前世今生

所謂“百鬼夜行”

首當其衝的,就是“吃人”:有的不單單吃人,還能變化成被吃掉的人的樣子,進入這個人的家庭或村落加害其他人。

像鹿兒島的《紅色芒草根莖的由來》,就是這樣寫的:

從前有一家人住在山裡,家裡只有媽媽帶著四個孩子一起生活。

有一天,一個鬼在山裡把媽媽吃掉了,這個鬼變成媽媽的模樣回到了家裡。這時家裡只有最小的孩子在,這個鬼就把這個孩子也吃掉了。

其他三個孩子回家之後發現了這件事,就拼命地逃跑,遇到了一棵大松樹就爬到了樹上。

鬼窮追不捨,也開始爬樹,在這緊急關頭,天神降臨,孩子們向天神借來了降鬼的金網,把金網撒向正在爬樹的鬼。

鬼被金網罩住不能動彈,摔到了地上,片刻便化成了一攤血水,血水流到了芒草上,染紅了芒草的根莖。

不過,再兇殘、可怕的鬼,最終還是會敗在了人們的手下。鬼不是主角,它的出場只是為了襯托人的智慧。

鬼與人類之間的戰鬥,是邪惡與正義之間的較量,而結果無一例外,是代表正義、充滿智慧的人類取得勝利而告終。

諺語中的鬼

在諺語中出現的鬼,也反映出人們從古至今對鬼的一種印象。下面列出幾組常用的諺語,來分析一下諺語中鬼的形象。

“鬼も十八”,是說長相再醜陋的人也有年輕動人的時候,這裡的“鬼”是相貌醜陋的的代表。

“鬼の念”是貓哭老鼠假慈悲的意思,“鬼”是個性情兇殘的形象。

“鬼の目にも”是指再怎麼殘酷無情的人有時也有一點惻隱之心。這裡的“鬼”不僅相貌醜陋,還兇殘殘暴、冷酷無情。

諺語中的鬼,大部分還是相貌醜陋、兇殘的形象。不過,也有一部分是勇猛、強壯的象徵。

像“鬼の霍亂”,指鬼雖強壯無比,也難免有生病的時候。這裡的“鬼”,就有了褒義的形象,蘊涵著強壯、勇猛的意味。

總結

在奈良時代之前,鬼和神可謂“平起平坐”。

隨著中國文化和佛教的進入,鬼漸漸地站在了神的對立面上,不僅具有了醜陋的相貌,還變得兇殘、可怕,成了危害人類的禍害。

不過,鬼依然擁有了超過人類的力氣和魔法。

祭祀活動中出現的鬼象徵著災難、疾病、晦氣,民間傳說中的鬼則代表著兇殘、可怕的邪惡勢力,諺語中鬼大部分也都是相貌醜陋、兇殘強壯的形象。

但是,幾乎所有的鬼,都會被神或在神幫助下的人戰勝,趕走。人們與鬼作戰,不斷取得勝利,創造出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