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受限於當事人的低調,這件事關注的人也並不多。不過雲陽子認為資生堂上週這份低調的聲明,很可能是行業洗牌的開始。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要怎麼來解讀。

4月16日,資生堂旗下泊美微信公眾號發佈聲明,決定全面終止泊美在線下渠道的銷售,僅保留品牌線上銷售渠道(天貓等平臺)。

一個進入中國19年的品牌,一個專門為中國女性打造的專供品牌,一個資生堂旗下性價比不錯的護膚品牌,一個為CS(日化線)渠道而生的品牌,為什麼全面終止線下渠道,轉而專做線上渠道?

這個案例值得好好分析一下,化妝品市場有什麼大變化?


一、行業發展趨勢

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最新內部報告,從結構性變化,渠道變化,營銷變化三大維度簡述化妝品行業趨勢。

1、結構性變化:高端化妝品,彩妝品類,電商渠道增速最快

l 趨勢一:高端化妝品快速提升,每年高達30%以上的增幅。

l 趨勢二:護膚品類市場最大,彩妝品類增幅最快。

l 趨勢三:電商渠道增速最快,每年20%以上增幅。

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2、渠道的變化:電商成為第一渠道

l 變化一:電商成為第一渠道。

2018年電商銷售渠道份額已佔比27.4%,超越KA商超、CS、百貨成為化妝品第一大銷售渠道。特別是近幾年(2013~2018年)持續保持增長率25.6%。

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l 變化二:天貓淘寶佔據電商渠道市場份額的66%。

天貓與淘寶線上佔比66%,目前基本壟斷線上市場。

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3、營銷的變化:數字化精準營銷

l

趨勢一:數字化精準營銷。

傳統媒體是大營銷,數字化營銷是小營銷。大營銷,花錢大手筆,通投方式覆蓋用戶。小營銷,花錢精細化,定向投放覆蓋用戶。

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l 趨勢二:內容種草,短視頻與直播帶貨。

技術的進化,帶來了營銷層面的變化,從圖文內容種草,進化短視頻與直播帶貨。

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二、泊美品牌的轉型

1、2015年:業績下滑

2001年資生堂引入了泊美品牌,最早的標籤是“CS渠道品牌”。當時並沒有一個品牌專門做CS渠道,而泊美就是資生堂專門為CS渠道而打造。

作為首個進入CS渠道的國際化妝品企業,泊美幫助化妝品店建立培訓機制、會員管理、陳列標準等體系。根據品觀的報道:至2012年時,泊美就已簽約國內8000多家化妝品專營店;2008年到2012年期間,其在專營店渠道的銷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也一度成為CS渠道銷售排名前列的品牌。

但從2015年開始,資生堂在中國的生意出現明顯下滑,資生堂2015年財報,泊美等在內的化妝品部門銷售同比下降了25%。  

2、2016年:啟動變革

2016年資生堂總裁魚谷雅彥出席中國年度經銷商大會並表示,中國區總部將由總裁直接管轄,併成立“中國事業革新項目室”。中國市場將“強化大眾化妝品領域”展開行動,旗下大眾產品線的泊美、悠萊兩個品牌將啟動變革。並且推出“鮮肌薈”全新品牌定位,從產品、渠道、價格、營銷四個方面,大刀闊斧地展開了一場變革。

2017年7月1日起,資生堂中國還針對CS渠道下調了泊美品牌的供貨折扣,從7.2折下調至5.2折,同時根據各店鋪的半年度訂貨指標,給予1-5個點的返利。

2017年財報,資生堂集團VISION 2020目前提前三年完成,重點是中國區的業績亮眼,在中國大眾化妝品品牌中,歐珀萊、Za和泊美均通過強化銷售渠道改善了收益。

3、2018年:新三年計劃

資生堂提出2018年至2020年為“加速成長新戰略”三年施行期。以高檔品牌優先戰略為軸心,保持成長性,擴大增長潛力,並在亞洲地區加速大眾化妝品事業及個人護理品牌事業的成長。對於中國市場的目標,資生堂三年計劃是,加速高檔品牌的成長,加速數字化建設。

2019年1月1日起,資生堂在上海建立“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總部直轄組織,該“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將成為資生堂緊盯中國市場動向,推進現有企業的創新和新業務發展。

2020年4月,泊美品牌砍掉線下渠道,專攻線上渠道。

從資生堂整體經營戰略看:中高端品牌線上線下齊頭並進,大眾品牌重視線上渠道。資生堂在對泊美品牌的轉型之路非常清晰,也有所成效。

三、一些啟示:未來渠道變化

1974年以後,日本經濟進入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期,溫飽之後,人們開始追求更精緻的生活。這一時期,日本民眾逐步擺脫了對歐美文化的盲目崇拜,開始有了民族自信。日本本土化妝企業的資生堂,儘管成立時間比歐萊雅和雅詩蘭黛早十幾年,但就是在這個時候才崛起的。90年代的日本經濟減速,進入“失去的20年”,化妝品巨頭重新發力大眾品牌,資生堂旗下知名的平價品牌ZA、安耐曬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2020年,新冠襲來,全球經濟下行,中國在經歷了艱難的春天后緩慢復甦,高性價比的大眾品牌和國貨迎來利好,看看完美日記和花西子等國貨在天貓的崛起,今天中國美妝市場會不會是20年前的日本?我們如何面對化妝品未來三年的渠道變化?

進入中國19年的資生堂專供品牌,為什麼退出線下渠道主攻天貓?

1、KA渠道:份額持續大幅下降

商超KA渠道市場份額,2018年開始從第一降到第二,未來幾年肯定會持續下降。

我的判斷依據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大賣場的轉型,其二是電商渠道的高速增長。

大賣場的轉型,面臨著縮減經營面積,通常上萬平方的會減到幾千平方。經營品類會越來越專注於吃的商品,特別是生鮮品類,餐飲品類,快消品類。消費者在大賣場買化妝品的心智會越來越小,這個是確定性的長期趨勢。

一個結論:大眾平價品牌,會越來越傾向於電商平臺,因為效率更高。

2、CS渠道:屈臣氏面臨新零售轉型

2015年開始,屈臣氏中國業績出現停滯增長,2016年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當年門店銷售同比下降10.1%。2017年屈臣氏中國區高層換帥,由高宏達接任CEO,並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2019年財報,屈臣氏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5年來首次錄得增長,幅度為2%,屈臣氏改革轉型似乎有了成效。

我的個人觀點,如果屈臣氏不重新定義賽道,不做商業模式創新,依然走不出困局。

一個結論:從整體來講,長期看好CS渠道的持續性增長趨勢,但必須新零售轉型成功。

3、百貨渠道:市場份額維持穩定

百貨渠道一般都是中高端化妝品,這幾年有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增幅。因為百貨面臨著人流的減少,提袋率的降低,從這幾年數據看,百貨渠道的銷售佔比是持續緩慢下降的。

百貨的新零售轉型,未來幾年也許會有些起色,銷售佔比可能會維持穩定,銷售增幅應該是略有增長的。

一個結論:所有的中高端品牌未來幾年還會重視百貨渠道。

4、天貓渠道: 全渠道戰略的主渠道

未來幾年,化妝品最大的紅利肯定是電商渠道,而且天貓是化妝品品牌商的首選渠道。

這個趨勢,除了數據可以證明,還有以下幾個現象:

l 駐貓辦

2019年4月,資生堂在杭州設立的“阿里巴巴戰略合作辦公室”正式開業。據北京商報報道:資生堂杭州辦公室是首個為與阿里合作落地“駐貓辦”的企業,資生堂的“駐貓辦”,主要負責與阿里的戰略合作、新品牌及新商品開發、銷售等市場決策等內容。預計至2020年,資生堂杭州戰略合作辦公室將擁有20個人員的規模配置。

2019年9月,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也到杭州設立“阿里巴巴戰略合作辦公室”,成為第二家化妝品落地“駐貓辦”。

2019年不完全統計,資生堂、愛茉莉、聯合利華、美的、榮耀、森馬等15家企業在這裡專設辦公室,就是為了更緊密地和阿里合作對接。

通過“駐貓辦”這個現象,我們應該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大品牌與天貓的深度戰略合作,化妝品行業是先行者。而且這次疫情,會加速大品牌與天貓的合作,2020年應該會出現一些“駐貓辦”的報道。

l 新品首發

2019年,天貓重要戰略是新品首發。這個戰略的重要意義在於:鼓勵商品創新,推動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對商家而言,降低了商品創新成本(試錯成本與縮短開發時間)。

天貓小黑盒值得商家高度關注,其是一個新品運營的整體解決方案。

天貓小黑盒的四大賦能:

1、 推出“頭號玩家計劃”,針對新品孵化上市一體化打造超級新品孵化通道;

2、 利用“超級上新周”賦能新品人群的運營;

3、 推出“BigBang”和“HeyDrop”兩款工具幫助品牌實現話題新品價值最大化;

4、 針對日常新品的上市和運營,將對天貓商家開放天貓新品運營中心(T-STAGE);

2019年雙11活動,天貓小黑盒開始發威,有100萬新品首發。特別是化妝品行業,蘭蔻、SK-II、YSL、紀梵希、資生堂等在內的全球215個大牌專門為天貓雙11準備了天貓定製禮盒。超五成美妝大牌打破慣例,提前整整一個月,在天貓雙11這天首發聖誕專屬禮盒。

超級APP手淘的天貓入口,已經成為天貓新品,每一個商家都知道其含義。

l 渠道營銷二合一

對於化妝品品牌商而言,在全渠道的思維下,天貓不僅僅是一個渠道,還是營銷陣地,天貓具有渠道與營銷的雙重功能,這個是獨一無二的。

在實際操盤策略中,天貓打造品牌或新品爆款,然後全網鋪貨走銷量。泊美品牌專攻線上渠道其實就是天貓,目的也是打造新品,進行品牌重塑,最後全網分銷走量。

最後總結一個核心觀點:從泊美的轉型案例,我們應該看到一個趨勢,天貓正在成為化妝品行業的最重要渠道。如果這個觀點是非共識,那就還有紅利。

全渠道佈局,是品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部分。化妝品的全渠道佈局,未來幾年很可能形成一種標準:天貓渠道為主渠道,然後其它線上渠道,百貨渠道,CS渠道為輔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