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槟城~

从东马沙巴飞了近三小时到西马槟城,温度一下子上升了四五度,和沙巴扑面而来的凉爽不同,一下飞机就明显感受到来自热带的燥热。

接我们的司机老梁是个华人,今年六十岁,是第四代华人移民,祖籍福建泉州。他说在马来西亚,像他这样的年龄的人大多还在工作。老梁比较健谈,得知我们第一次到槟城,一路上都在介绍槟城的情况。他说,槟城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包括我们现在所处的槟榔屿岛和大陆上的威省,人口70万左右,其中华人和马来人各占40%多,华人相对还要多一点,主要来自中国福建和广东,其余的是印度人、印尼人等等。尽管华人掌控了马来西亚80%以上的财富,但政治上马来人还是绝对控制,不过槟城是个例外,在全国十三个州中唯一一个由华人担任州长的州。

我们住的爱情巷23号是一家很有艺术气质的客栈,房间不多,每个细节上却做得用心。爱情巷是一条不过数百米长的小巷,它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浪漫的名字,据说是以前殖民者住在这里,他们认为从这条巷走出去就可以看见大海,是一个适合海誓山盟,共筑爱巢的地方。如今,这条小巷是背包客的天堂,这里集中了很多背包客栈、咖啡小屋和各种小吃,浪漫温馨的氛围搭上颇有历史传统厚重感的建筑,倒也让爱情巷“名副其实”,成为槟城乔治镇最为浪漫的地方。

小巷两边楼房多是年代久远的“骑楼”,这和中国广州、厦门一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建筑极为相似。午后,踩着阳光的碎片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无论是伸懒腰的花猫咪还是在街边喝咖啡的金发美女,都是一道道很有味道的风景。而这些风景,在乔治镇许多寻常巷陌都能见到,一转角,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自己如同是走在旧时光中,或是某一部电影场景中,生活忽然就慢了下来。也许,习惯了城市繁华的人可能会嫌弃这儿太过狭窄的巷子,过于破旧矮小的房屋,但我却是打心里喜欢这里安静祥和的样子。我甚至感到幸运,因为能我能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一遍又一遍重复记忆中那种恬淡的美好,更因为我能很轻易地融入这里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闲人。其实我们都应该感谢槟城,这个古老的城市里很好地保留了很多中华大地本该保留的东西,绵延而隽永。

 

槟城给我最初的想象是源于立陶宛艺术家Ernest Zacharevic的一幅街头涂鸦:斑驳的墙面上,一对天真烂漫的姐弟骑着脚踏车快乐驰聘,弟弟坐在后座,双手紧紧搂着姐姐,张大嘴巴闭起眼睛嘶喊着,表情夸张有趣,那样子仿佛陶醉在脚踏车飞驰的刺激快感之中。巧妙的是,这并不是一幅完整的画,脚踏车部分只画了右把手,墙边倚着一辆破旧没有右把手的脚踏车,虚实结合,互为整体,视觉上惟妙惟肖,立体完美。

在当地一个小女孩的建议和指引下,我们骑着自行车前往Armenianr街寻找这幅涂鸦画,由于所在位置不算明显,我们第一次居然错过了。

许多人跟我们一样,直接奔着这幅画而来。然而现场的感觉比想象中显得寒酸一点,如果不是因为这幅画,这样的地方很容易被忽略过去。但因为画面本身非常生动,许多游人运用创意和视觉上的借位,进行互动式再创作----有人假装被撞飞,有人貌似骑车在追赶,有人揪起小男孩的耳朵,有人扮演灰太狼跟着姐弟后面吓人……各式各样具有搞笑效果的样子显得很欢乐。我们也参与进来,以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认可艺术家的成就。也许街头涂鸦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画得好看了,这样的互动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其实,画面上的小姐弟并非Ernest Zacharevic虚拟构造出的人物,姐姐名叫陈一,时年5岁,小弟弟名叫陈肯,时年3岁,他们是定居在槟城室内设计师陈景元的孩子。上面所载天真快乐的元素也是真实的情景再现,Ernest Zacharevic只是忠实地把他们那时的欢乐定格。而正是这种基于事实的创作,才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当年,年仅25岁的Ernest Zacharevic原本也是在槟城背包旅行,却因为这个机遇留了下来,并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事业,同时也赋予槟城有别于往常的生命力。

Ernest Zacharevic作为槟城乔治镇镜像计划的官方邀请参与者,在老城区里创作了许多有趣的涂鸦作品。除了姐弟骑车之外,还有骑摩托车的小男孩、爬墙偷可乐的小孩、荡秋千的小兄妹、功夫女孩、歇息的三轮车车夫等等,Ernest Zacharevic用街头涂鸦的方式把另一种槟城介绍给了世界,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绘画高手们来此挥洒想象的空间,从最初的十几幅发展到今天的上百幅。作品多了各种卖萌的猫咪、可爱的小黄人等吸人眼球的作品。槟城人把其中一些重要知名的作品在免费地图上标注,但即使这样,有些涂鸦好像是故意安排在边边角角,因此走了不少回头路,不过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把地图上的作品逐一“消灭”。

最初,人们来槟城是为了寻找美食。槟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人们喜欢去古城区走走。现在,人们到槟城,就多了寻找街头涂鸦艺术的乐趣。

当一种街头涂鸦文化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真是这个城市的一大骄傲。喜欢槟城可以有很多种理由,但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

槟城的另外一个看点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姓氏桥(Clan Jetties),也就是离爱情巷不远的海边上一片又一片木头搭建的高脚屋。这些房屋里住的是清一色的华人,他们来自中国福建省,移民到这里后继续延续福建老家的生计,祖祖辈辈以海为生。他们一般是同乡同姓的乡邻最为亲密,聚在一起相互照应,一起建造屋舍安定下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因为陆地上没有可用地,他们只好逐渐向海里延伸建房,渐渐形成了桥一般的屋舍巷道,因而取名为“桥”。这些桥的建筑都是先在近海中立桩,初时为木头,后来用的是水泥柱,桩上再铺设木板,木板上架梁盖屋。这里的每一根木桩,每一条绳索,都是历史的见证。因为是以姓氏来划分,形成了姓王桥、姓李桥、姓周桥、姓杨桥、姓林桥、杂姓桥等一个个村落。其中姓周桥是规模最大,长度300余米,79户人家。这里曾经作为马来西亚拍摄的小清新电影《初恋红豆冰》的外景地,片中巫启贤扮演女主角父亲的家就在此处,知名度因此迅速攀升。来之后我特地又看了一遍,亲临其境的感觉甚是亲切。

而槟城那些可爱的街头涂鸦艺术也向这里延伸,主题内容都和渔家生活有关。令人惋惜的是,由于雨水冲刷和海水侵蚀,一些原本色彩艳丽的墙绘留存的不多,只能从当地人出售的纪念卡片上寻找到它们最初的模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姓氏桥边的夜市也开始热闹起来。我坐下喝了一杯当地驰名的白咖啡,口感相对清淡。然后又叫了一碗肉骨茶,肉多却不油腻。

槟城这个地方,来了,就不想走了。走了,又开始怀念。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遇见槟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