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报告中的结节、钙化灶、血流信号,如何应对癌前病变

在人们进行身体检查时,往往体检报告上会出现结节、钙化灶、血流信号等描述,而对于这种体检结果,医生给出的建议又往往是“定期复查”,那么,这些检查指标意味着什么?医生给建议的背后逻辑是什么?真的只需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吗?

1.肿瘤是长期发展形成的

肿瘤是一个结果、是一个临床症状、是一个体积的静态描述。肿瘤从哪来的呢?是从上游的健康细胞癌变而来的。癌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患者在医院检查出来肿瘤时,都是一个体积的概念,但不管体积大小,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是一夜之间成长的。一个健康的单细胞是微米级的,目前的医学手段也探测不到在单细胞层面的癌变,单细胞克隆性增长的结果就是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四个变八个......如果对这种克隆性增长不进行任何干预,长到像火柴头那么大,这时里面已经有约3000万个肿瘤细胞了。

在医院进行肿瘤治疗时,医生一般是建议21天左右为一个化疗周期,这个时间就是根据细胞周期设定的。所以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差不多21天左右,一个细胞就会变成两个细胞。可见,如果已经发展成约3000万个肿瘤细胞时,往往是已经发展好几年的结果,换言之,长成肿瘤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所以有的人说,看着某某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发现肿瘤了呢?怎么突然肿瘤就那么大了呢?其实肿瘤不是突然变大的,只是你以前没发现它而已。

2.结节、钙化灶与血流信号丰富

一个人在确认肿瘤之前,前期的发展过程有很多的表现,那么,这些表现都是什么呢?

这些表现,就是大家在做检查时,在检查报告单上显示出来的结节、息肉。当体检检查显示有结节时,往往体积是0.X毫米级的,详细的描述则一般会涉及钙化灶、周边有无血流信号等。那么,结节、钙化灶、血流信号,这三个常见的描述都意味着什么呢?

01.什么是结节?

首先是结节。正如刚才所说,肿瘤是一个体积的概念,当人体感受到时,往往体内已经有梗阻、有占位、有压迫了;而当只是很早期、体积很小的时候,往往就是称作“结节”,结节对我们的生理功能没有任何的影响,身体也几乎没有感觉,需要精密的仪器才能探测到。所以,当发现有结节时,对其性质也比较难进行准确的判断,此时,医生会根据经验,建议3-6个月进行复查。

02.什么是钙化灶?

而如果结节比较大的时候,就还会有一个描述:内部有钙化灶。钙化灶,是一团像石头一样、比较硬的东西,它的密度是很大的。而我们身体的正常细胞组织,密度是比较小的。所以大家可以理解,钙化灶其实是一大团正常细胞死掉了、形成了一大堆矿物质沉淀的东西。它本身是没有活性的,也不是肿瘤。

所以钙化灶本身是没有风险的,但钙化灶反应了存在的风险系数很高。因为细胞在克隆性快速分裂、增长的过程中,它的后勤部队供养营养、氧气等等也得跟上,但如果细胞分裂速度特别快,血管还没形成、后勤部队供应不足,那么这些细胞就会饿死。所以,出现钙化灶时,反映了这个地方有细胞在快速的分裂。钙化灶是一个很典型的癌前病变信号了。

03.什么是血流信号?

而当结节更大,或者判断危险层级越高的时候,往往描述中除了钙化灶,还有血流信号丰富此类的描述。当出现有血流信号时,意味着这个新生物已经有了新生血管的供应,所以它也会越长越快、越长越大。新生血管越丰富,细胞得到的资源就越多,这个时候细胞就不会饿死了,也不会有钙化灶了,但这个时候细胞分裂速度已经非常快,进入高度疑似癌变的阶段了。而且出现血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的风险也大了很多。

可见,当体检发现结节、钙化灶、血流信号时,即使没有进行活检、判断良性恶性等,我们都应该高度的重视了。然而,此时医院又往往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基本都是建议定期复查。可是,定期复查只是帮助我们了解它发展到什么程度,检查本身是不能阻止这个过程的发展的。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应对呢?


3.如何应对癌前病变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也明白了这些指标的原理,那么在战术上我们要高度重视,将其视为癌前病变来处理,而且在这个阶段如果采取措施到位、是可以实现逆转的。

首先,要回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之前分享时都强调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一个人健康的基础,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放第一位的。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喝酒,不要抽烟,不要熬夜,保持情绪稳定等等一定要落实。

尤其是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因为营养是我们健康的物质基础,一定要额外的补充优质蛋白质、全面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增强免疫力,额外加强抗癌铁三角(维生素A、C、E)的补充。

此外,结合自然疗法的咖啡灌肠一起调理。

如何理解“癌与癌前病变”?

假如说,一个人杀人放火=癌。那么,癌前病变指的是这个人变坏的苗头,例如不写作业、旷课打架、抽烟喝酒等。出现这些苗头时,如果家长、老师及时干预,这孩子是可以回到正轨,做回好学生的。但如果放任不管,等他到杀人放火这一步时,就必须交由法院判刑了。在癌前病变时加以干预就是这个道理,是可以实现逆转的,一定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不能放任发展,否则很有可能随着“定期检查”、最终检查结果真的是肿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