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鄉東湖村:特色產業帶活村集體經濟

大石鄉東湖村:特色產業帶活村集體經濟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大石鄉東湖村創辦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依靠特色產業帶活村集體經濟,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共享共建、提質增效。

“短平快”產業“火”了 大石鄉東湖村地處美麗的泊湖之濱,村域總面積12平方公里,轄25個村民組,全村總人口825戶3326人。在大石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組團中,東湖村是後知後覺的“小弟”,兄弟村競相發展的態勢,倒逼了村兩委一班人知恥後勇,急起直追,下決心做好“互補”文章。

大石乡东湖村:特色产业带活村集体经济

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東湖村於2017年5月成立太湖縣藍宏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和“3+1”特色的發展思路,流轉土地400餘畝,建設光伏發電、種植、養殖等產業基地。2017年,東湖村與縣精準騰飛光伏發電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佔地120畝、4MW的光伏扶貧電站,村集體僅土地租金每年可獲益4萬餘元。 2018年,東湖村緊緊抓住繁昌縣、大觀區與太湖縣結對幫扶機遇,種植瓜蔞60畝,果園20畝,全年發放土地租金5萬餘元。

靠著這些“短平快”產業,東湖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集體經濟“活”了 在產業園內,東湖村裡發展了鵝料雜糧基地30畝、40畝水面養殖“四大家魚”+養鵝500羽、20畝大棚養鵝500羽、果園40畝種植時令果蔬、60畝瓜蔞+草鵝……2019年,東湖村緊緊抓住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及繁昌縣幫扶太湖縣發展機遇,建設果園大棚、生態養鵝、淡水養殖綜合種養基地。

大石乡东湖村:特色产业带活村集体经济

“同樣是種自家的地,以前要看天吃飯,收成好,想吃個飽飯還得等到收穫時節。現在就不同了,依託村級合作社為主體,轉型發展,讓我們增強了發展信心”,東湖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宋繼根開心地算著村集體經濟發展收入帳:光伏租金4.5萬元、果蔬種植業5萬元、養魚+養鵝10萬元、瓜蔞12萬元、閒置資產處置租金3萬元,2019年我們村集體收入突破了35萬元,今年還將新增紅美人桔子種植收入10萬元。

2020年,東湖村產業園繼續擴大規模,新建瓜蔞種植基地100畝,金銀花種植基地60畝,水面養殖基地300畝。2020年力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餘萬元,帶動貧困戶增收30餘萬元。 村民“樂”了 東湖村通過成立藍宏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村174戶通過“四帶一自”方式,“抱團取暖”分享產業扶貧紅利。2019年,共發放土地入股租金及分紅3餘萬元,務工工資15餘萬元,貧困戶土地入股租金及分紅0.6萬元,貧困戶20人次就業務工4萬元,“四帶一自”產業發展補助及分紅168戶9.85餘萬元,小額扶貧信貸39戶入股分紅11.7萬元。2019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帶動貧困戶增收25餘萬元。

大石乡东湖村:特色产业带活村集体经济

東湖村建起17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能新增就業40人。留守婦女走下麻將桌、走進車間和基地,不僅能創收,還能維護家庭、社會穩定。想起回鄉創業的選擇,東湖村女青年徐國枝說:“有村裡的關心支持,現在規模也越來越大,所以又開發了地毯等新產品,帶動了60多婦女姐妹就業,既能照顧老又能照顧小,去年發人員工資就有160多萬元。”(方清山 黃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