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種下橫山大米“破殼”集體經濟

重慶綦江:種下橫山大米“破殼”集體經濟

村民在搭田坎。攝影:羅輯

4月10日,重慶綦江區橫山鎮堰壩村的梯田上,村民或駕著機器平整土地,或彎著腰查看秧苗長勢,三三兩兩點綴其間,一番熱鬧景象。

“沉睡的橫山大米終於‘甦醒’了。”村黨總支書記袁洪明說,以往的初春時節,大部分村民都背起行囊外出務工,留在家的老年人覺得種大米不划算,一塊塊良田漸漸成了撂荒地。

不同以往的是,今年不僅堰壩村在忙著開墾播種,全鎮新寨村、回龍村、大坪村等其他5個村也全都參與,橫山大米一時成了田間地頭的“主角”,鎮村幹部、村民都圍著它轉了起來。

堰壩村是橫山鎮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村,耕地面積4877畝,曾是橫山大米的主產區,撂荒地一度達到2100多畝。說起橫山大米,袁洪明頗感惋惜。

“鄉村如何振興?橫山鎮按照‘一抓兩促’(即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總體要求,遵循‘把支部建到產業上’的思路,成立橫山大米產業黨支部,以黨建助推全鎮橫山大米產業發展。” 橫山鎮黨委書記李錢松介紹道。

重庆綦江:种下横山大米“破壳”集体经济

村民在查看育苗情況。攝影:羅輯

2019年,橫山鎮把集體流轉撂荒地種植橫山大米作為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的突破口。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村,便是堰壩村。

“袁書記,這些撂荒地重新種上莊稼真不錯,不僅風景好了,掙的也多了。”在堰壩村集體流轉的水田裡,正在搭田坎的村民袁應強碰見袁洪明,一臉笑意。

可去年這個時候,當村裡號召大家把土地入股到村集體公司時,袁應強第一個反對,他說,“種穀子能掙幾個錢我清楚,自己種還能填飽肚子,拿給你們種,能有什麼利潤?”

袁應強的不解之處,也正是袁洪明最初時的擔憂。

重庆綦江:种下横山大米“破壳”集体经济

村幹部在記錄村民務工情況。攝影:羅輯

橫山鎮鎮長代洪才曾給村幹部們算過一筆賬:橫山大米畝產稻穀800餘斤,按最低2元一斤出售,收入能達1600元。除去各項成本,每畝純收入能有600元。按確定的利益分配機制,60%作為村集體收入,村集體每畝能收入360元;40%給村民分紅,入股村民每畝至少可收入240元。此外,村民還能在村集體公司打工,一天工資80元。如果加工成大米出售,那利潤空間更會成倍增加。

“橫山大米成了撬動了全鎮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代洪才介紹,今年全鎮各村集體流轉共計3000多畝撂荒地,預計可產出稻穀240萬斤,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80餘萬元。

此外,還可增加當地村民務工收入80萬元。按照利益聯結機制,利潤分紅將覆蓋全鎮所有建卡貧困戶。

(作者單位:綦江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