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陝西榆林撤村並村致36個行政村成“黑戶”

原標題:陝西榆林撤村並村致36個行政村成“黑戶”,一年多仍沒解決問題

據中國之聲報道。近日,央廣新聞熱線接到陝西榆林橫山區多個村的村民來電反映,2014年,政府要求橫山區撤併160個800人以下的行政村莊,直到2018年才開始行動。在撤併過程中,又由於種種原因,有36個行政村沒能撤併。最關鍵的問題是,陝西省民政廳已經撤銷了這36個村莊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導致這些村成了沒有證件的“黑戶村。”

由於沒有獲得省廳的認可,這36個村委會無法刻制公章、不能開設銀行賬戶,村民辦理社會事務時,也無法進入省市各級軟件平臺,影響了36個村的村民正常的生活和事務的辦理。如此並村,問題出在了哪兒呢?

撤村並村問題頻發:有的村成“黑戶”,有的村去村委會往返六小時

按照2014年榆林市委辦、市政府下發的《關於鎮村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橫山區應當撤併160個800人以下的行政村,保留201個行政村。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橫山區尚有五龍山村、石老莊村等36個行政村沒有撤銷。橫山區殿市鎮黨委書記馮志金介紹,這是上級的決定,他們必須做。必須做的任務,為何還有36個村莊沒有完成呢?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每個村莊遇到的問題都不盡相同。

沒能撤併的石老莊村村民石培軍告訴記者,2014年撤併前統計人數時,村裡人口雖然不足800人,但十分接近,隨著這幾年人口增長,2018年撤併工作開展時,人口已超過800人,不符合撤併要求,被橫山區保留了下來。但是,陝西省民政廳已經按照之前的政策,撤銷了石老莊村的社會信用代碼,他們如今成為了“黑戶村”。

除此之外,36個無法撤併的村莊中,有部分村是當地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域,甚至已被納為鄉村振興戰略示範點。橫山區政府認為,一旦撤併,會對整個區的鄉村規劃造成一定的影響。

記者走訪五龍山村時,村主任吳士義告訴記者,當地的法雲寺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AAAA級景區,並已經進入程序,村民們都希望以後可以藉助旅遊資源,幫助村莊致富,但現如今由於和旁邊的白家灣村並村問題,各個政府機構對於五龍山村處於“半認半不認”的狀態,導致景區申報、美麗鄉村建設、古村落保護等項目都難以進行。

沒合併的,成了黑戶,合併的村落,也並非一帆風順,橫山區張溝村2018年成功被合併進了旁邊的賀甫窪村,但村民告訴記者,合併之前,去村委辦事,走路才需要半個小時,而與賀甫窪村合併後,騎摩托都得用1個小時。記者隨後在地圖上發現,張溝村與賀甫窪村的直線距離雖然看起來並不遠,但由於陝北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看似很近的距離駕車卻需要20多里路。走路得6個小時來回。

區民政局稱已上報省民政廳,省廳稱給文程序不對,沒收到相關報告

橫山區民政局對此表示,2018年7月,民政局已向陝西省民政廳打報告請求保留這36個行政村,但如今一年時間已經過去,他們多次與省廳溝通,可撤與不撤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橫山區民政局辦公室主任孫柳說,此事上報省民政廳一年多也沒有定論。

記者隨後來到了陝西省民政廳,民政廳的工作人員卻表示,他們並沒有收到過橫山區民政局的這份報告。

民政廳工作人員稱:“他們給我們這個文的程序就不對,你有困難你得跟榆林市委市政府說,榆林市委市政府再根據實際情況再往上反映,逐級請示。當時下任務的是市委市政府,因為鎮村合併是屬地管理,而且這個撤併比例是省兩辦下的文,不是民政廳下的文,當時為什麼不提出來?”

記者查閱了當年陝西省委省政府下達的文件,發現在2014年就已經明確告知,要求陝北地區撤併800人以下的小村和空心村,建立大村或中心村。撤併比例不低於陝北現有村的45%。當記者再次追問橫山區民政局,為何到2018年才開始行動時,對方表示是由於距離、文化等問題未能完成合並,之後會和相關部門繼續溝通。

陝西省2014年提出的要求,為何橫山區2018年才執行?執行之後雖然實際上保留了36個行政村,可是村子的組織機構代碼都被撤銷了?造成目前的局面,又該如何解決?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記者 任夢巖、孫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