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光】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楊世光】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楊世光

東巴經文學的初創之作, 只是一些簡單的頌詞禱語和描繪自然、勞動的短章。這在東巴經中還能找到它的影子。如:“左邊出太陽,太陽今日暖;右邊出月亮,月亮今夜明。”“祝願村寨裡,福音常降臨,流水常滿塘,茂草長青青。”“祝願善心的主人一家,偕老到頭白齒黃,曾祖見重孫。”後來逐步積累、增添插進一些故事,有了情節的發展,於是產生出成篇的作品——首先是描述天地萬物來歷的簡單的神話,然後是反映原始初民與不可理解的自然力鬥爭的氣勢磅礴的作品,從而構成了東巴經神話的宏偉殿堂。這個殿堂裡的作品,可以包括起源神話、伏魔神話、祖先神話。其內容,主要是對自然萬物的極其幼稚、樸素的解釋。進而把某些神秘自然力形象化為奇魔異怪而與之鬥爭,顯示出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決心、願望和強大力量,同時展現出狩獵、遊牧、遷徙等古代生活風貌。在藝術特色上,最突出的是奇麗的想象,一篇作品就是一個神人合一的浪漫世界;其次是形象的塑造,一個個活靈活現,異姿紛呈。當中,英雄形象的刻畫是很成功的,可以說一篇作品就是一首英雄的頌歌。

起源神話

日、月、山、海……是怎樣形成的?人、畜、獸……又是如何來的?對於這些有關世界起源的問題,各民族都有自己形象的回答。同樣,納西族先民也有自己獨特的回答。《創世紀》的前半部分是早期形成的。其中有這樣的描繪:

陽光變出綠松石,

綠松石變出團團白氣,

白氣變出美妙的聲音,

美妙聲音變出依格窩格善神。

……

依格窩格變出一滴白露,

白露變成一個白蛋,

白蛋孵出一隻白雞。

……

白雞生下九對白蛋,

一對白蛋孵出天神地神,

一對白蛋孵出陰神陽神,

一對白蛋孵出開天九兄弟,

一對白蛋孵出闢地七姐妹,

一對白蛋孵出男巫和女巫。

……

一對煞尾蛋孵不出來,白雞將它甩進大海,於是又出現了這樣的情景:

左邊刮白風,

右邊起黑風,

白風黑風呼呼響,

海水洶湧起巨浪。

白蛋飛出海,

撞在岩石上,

岩石閃金光,

蛋裂震天響,

一條野牛出世上。

在另一篇《祖先的來源》中,也有相似的描繪:

人類是從天孵抱的蛋裡生出的,

人類是從地孵抱的蛋裡生出的,

初生的體質渾沌不分,

初生的體質慢慢溫暖起來。

身體的溫暖變成氣,

氣體變成了露珠,

一滴露珠落入海中,

人類祖先海矢海忍出現了。

從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看到納西族先民關於事物起源的卵生說。這是古代納西人民對於世界的推想和概括。他們從狩獵和馴養家禽的生產實踐中,觀察到禽鳥蛇魚和小雞都孵化於蛋,由此想象萬物以及自己的祖先都孵化於蛋,這是合乎他們的原始思維能力的。不僅人類、野牛是蛋孵出,連天神地神都是由蛋孵出,而不是神造人,神造萬物,這裡包含了樸素的唯物思想因素。

在《誇敢土》這篇作品中,記載了鐵與火的來歷。在先民們看來,鐵與火都有父母:

墨玉大山是鐵的父親,

白土山洞是鐵的母親,

天上的雄鎖米麻是火的父親,

地上的雄鎖米麻是火的母親。

那麼,火是怎樣出來的呢?作品這樣講:

天上丟下來一塊鐵石,

落在火石高巖上。

鐵與石相碰撞,

擊發出火花,

火花蔓延開去,

燒遍了九座山!

這樣的想象,是從古代人們的生活實踐——鐵石相擊取火的經驗中發揮出來的。

除此而外,還有兩篇故事情節較強的作品,即《馬的來歷》和《虎的來歷》。

《馬的來歷》說:雄大鵬是馬的父親,雌大鵬是馬的母親,母鵬生了九對蛋:鵬蛋、風蛋、雕蛋、金蛋、銀蛋、玉蛋、銅蛋、鐵蛋、木蛋各一對。這九對蛋,鵬母孵不出來,東神孵不出來,依次請雲、風、鶴、鹿、山騾、蛙、獐、蛇、魚、石、水、土等來孵抱,也孵不出來,就把蛋扔到海里去。於是左邊刮白風,右邊刮黑風,浪花把蛋衝上岸,砸在海邊岩石上,蛋破裂了,現出一團團閃閃爍爍的東西,接著,各色各樣的馬就從海水裡奔跳出來。

馬一上岸,就從周圍世界獲得本領:

石賜馬兒蹄,馬蹄如石堅;

魚賜馬兒肋,馬肋如魚滑;

蛙賜馬兒臀,馬跳如蛙躍;

鷹賜馬兒聲,馬嘶如鷹號;

風賜馬兒氣,馬跑如風颳;

獐賜馬兒齒,馬齒如獐牙;

……

這一群各色馬兒分家自立,有的變成野馬,有的變成馴順的駿馬。野馬和駿馬互爭高下,舉行賽跑,三次都是駿馬取勝。駿馬到山上,又與犛牛相遇,被犛牛撞敗。駿馬便與野馬商量,耍找犛牛報仇,野馬說“犛牛角像利刀,別去送死”。駿馬就提議去投靠人:“人能馴服犛牛,我們也去吧,人會餵我們小麥和穀子,會把我們關在溫暖的房裡。”野馬卻不同意:“世上人最壞,餓了會吃你的肉,冷了會剝你的皮穿,我要去高山上住。"從此,駿馬和野馬各奔一路,駿馬投靠了人,成了人的忠實夥伴。

這個作品也是蛋生神話。它在講述鵬蛋孵出馬群的神奇來歷,還調動藝術手段,把馬的形象刻畫得非凡地健壯、剽駿,駿馬和野馬各自的性格也很鮮明。這是一首馬的讚歌,不僅反映了古代納西人民關於馬的起源的樸素推想,而且展現出古代納西人民把獵獲的動物加以馴化,使之變為家養牲畜的過程,顯然傾注著先民對於駿馬的功利感情。

《虎的來歷》(《拉土拉貝》)說:天上的青龍和地上的白臉貓在居那若倮山上相遇,化育出一個金黃色的蛋,這個蛋一變化,就出現了虎的影子。

虎頭受賜於蒼天,

虎皮受賜予大地;

虎肺受賜予太陽,

虎肝受賜予月亮,

虎骨受賜於盤石,

虎肉受賜予白風,

虎血受賜予山泉,

虎嘴受賜予堅鐵,

虎眼受賜予星星,

虎聲受賜予天龍,

虎爪受賜予雄鷹,

虎腎受賜予白牛,

虎臉受賜於神狼。

老虎一出世便這樣不凡,但它還沒有斑紋,烏鴉以為是一團紅肉,就來啄。老虎憤怒了,可是烏鴉說:“你有很好的身材,可是沒有美麗的服飾,一點神氣也顯不出來。你如果分給我一點肉吃,我就給你畫上好看的斑紋,增添你的威風。”老虎樂意了,每天去撲咬鹿、獐、麂、野豬、水獺、野兔、狼、蛇、黑鼠,把吃剩的留給烏鴉吃,烏鴉就在老虎身上畫下一道道的黑斑紋。老虎成了百獸之王,更加威風了。虎紋被黃蜂學去,黃蜂身上有了虎紋。虎嘯被馬學去,馬嘶聲從此像虎嘯。人類英雄崇仁潘迪和紅虎相遇,交朋友做知己,約定患難時候相互幫忙,英雄老死時,約定紅虎來陪祭——後來便由套麻本里把虎射祭,虎皮分賜給神主米利東、人類創世先祖從忍利恩和他的子孫,米利東和從忍利恩得到了英雄和能人的美名。

作品形象地敘述了蛋生老虎、萬物造虎、烏鴉添飾虎紋的過程,對象徵吉祥和勝利的虎格作了著力的歌頌和渲染,把口傳神話中的虎崇拜推向新的高峰。請看作品對虎的刻畫:

“虎額生著寶珠形紋旋,

象徵恩愛長壽,

預兆富貴榮華。”

“虎頭生著串枝連紋斑,

象徵九代多福祿,

預示七代得延年。”

“左膀生有燈花紋,

象徵聰明智慧有才華。”

“左腳杆上生有長刀紋,

象徵仇敵見刀腿發軟。”

“右腳杆上生有火鉗紋,

象徵夾死妖魔和鬼怪。”

“虎尾生有鷹爪鐵戟紋,

象徵舉戟殺敵永得勝。”

虎,成了氏族興旺發達的徽標,成了先民戰無不勝的大獸。虎,與英雄同患難,共存亡,成了先民永傳勝利美名的聖體。從這裡傳遞出的虎圖騰的訊號是那樣強烈、鮮明。而作品對虎的頌讚,最終是為了烘托人的英雄形象,這樣的曲折構思,反映了人對自身的認識。

回到作品開頭,還值得進一步探究。如“虎頭受賜於天”,實際也便是天作虎頭。照此推之:地作虎皮、太陽作虎肺、月亮作虎肝、石作虎骨、土作虎肉,風作虎氣、泉作虎血、星作虎眼……這不是把宇宙構造縮聚於虎體了嗎?“受賜於”的東巴文直譯應為“灸祭”,兼有“煨育”之義,那麼,“虎頭煨育天,虎皮煨育地……”又可從虎體擴出一個大宇宙。無論怎樣譯釋,虎體即宇宙,宇宙即虎體,我們都可以從作品看出一個比較完整的虎宇宙觀的輪廓來。

以上幾個起源神話,儘管側重講事物的來歷,但字裡行間卻往往突出了人:反映了人的經驗,人的思考,歌頌了人的伏虎降獸的英雄氣概。

伏魔神話

在原始初民眼裡,一切自然力和自然現象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洪水、猛獸、乾旱、荒火、雷電、瘟疫病痛等等威脅人類生存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即被視為惡神、妖魔鬼怪。鬥妖伏魔神話反映人與自然的鬥爭,反映人們戰勝自然、支配自然的願望。在人的力量不足以戰勝自然暴力的情況下,把這種願望寄託於想象的具有無邊法力的善神,或者智勇雙全能夠戰勝自然暴力的英雄。

在這部分神話中,由於人的思維能力隨生產力的逐步發展而有所加強,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複雜關係得以反映,因此開始出現了情節較曲折、結構較完整的作品,作品中的人或神也開始形象化了。

這部分作品包括《鵬龍爭鬥》(《香曲術埃》)、《崇仁潘迪找長生藥》、《庚空都支》、《多莎敖杜》、《古生土稱和亨命素受瑪》、《許瓦增古盜火》等,展現了古代先民同自然鬥爭的風貌,謳歌了他們為追求安定、幸福生活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敢於制伏妖魔的無畏氣概。

一、《鵬龍爭鬥》

人和龍(術龍納布),本是同父異母的血親,但龍一直和人分心,只好分了家。所有財產都平均分,寬的劃兩半,長的兩節分,只留明珠帽、黃金如意等三件寶貝由父親珍藏。父親死後,龍的良心被鬼吃去,把三件寶偷藏海底,平分的天地也被龍奪佔九份。人無法安居,派使者去天上請大神丁巴什羅和大鵬來降龍。神鵬乘術龍出海洗頭,把龍拖出來繞在若倮神山上。術龍納布誣陷人做了壞事,又派奴僕到丁巴什羅面前進讒言。丁巴什羅下來評判,百鳥百獸都來替人作證,術龍納布理屈詞窮,服輸認罪。判決結果,只留一份天地給龍,九份天地分給人。龍只許在石洞、海底,給人帶來益處,不得橫行。龍發誓信守,人也就饒恕了龍。人獲得了勝利,就把明珠帽送給大鵬,把黃金如意送給丁巴什羅。

這篇優美的作品,展示了人類與以術龍納布為代表的自然暴力鬥爭的壯闊情景,熱烈謳歌了真善美,對於世上的假惡醜以有力的鞭撻,是一首人類的勝利之歌。

“術龍納布”所代表的自然暴力又是什麼呢?納西人民認為龍與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許多經卷中有“青龍帶水路”之說,納西人俗稱發洪水是“孽龍起身”,所以猖狂的術龍當是洪水的形象化。人與龍的這場爭奪天地的鬥爭,實際上是古代勞動人民與洪水斗爭的折射反映。術龍佔了九成天、九份地,實際上也便是洪水氾濫;人奪回九成天、九份地,也就寓示人對洪水這一自然暴力的勝利。

可是,最後人類為什麼又饒恕了術龍,讓她潛居石洞、海底,為人類做好事呢?這裡反映了原始初民對事物的認識的二重性,他們所以如此,是從生存功利出發的:有龍則有水,水固然可以造成洪患,但殺龍斷水,人們也將難以生存。作品借術龍的僕男閏金利餘之口,說出了殺龍後將出現的大旱景象:

米麗達吉神海會乾涸,

居那若倮神山會崩裂,

含依寶達神樹會摧折,

神石贈爭含魯美會炸裂。

人渴了得不到水,

總有一天會渴死;

牛渴了喝不到水,

見草也不想吃;

鳥雀吃不到水,

見了糧食也不想啄。

山上的樹木要枯死,

箐裡的流水要枯竭;

天上不會再下雨,

地上不會再長草;

蛇的尾巴也會幹,

蛙的嘴巴也會幹。

人與龍的關係是既相互鬥爭又相互依存的關係,人在最後饒恕了龍是富有深意的:不是慈悲與調和,實際上是戰勝洪水之後的又一次勝利:戰勝了乾旱,開拓了新的生存之路。

作品的藝術成就,集中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上。

術龍納布是人格化了的洪水,她的兇橫性格正是洪水無情的寫照。開初,她霸佔了九份天地,把頭伸上天、拿尾攪著海,大聲嚎叫:

天神開的天我要管,

叫它龍的天;

地神闢的地我要管,

叫它龍的地;

東神豎的石頭我要管,

叫它龍王石;

瑟神養的樹木我要管,

叫它龍王樹;

工匠造的房子我要管,

叫它龍王村。

不許人到山上放牧!

不許人去溝裡取水!

她是那樣狂妄,驕橫暴戾,又是那樣貪得無厭。

被大鵬捉拿之後,術龍納布還誹謗人類,說人類獵殺了她的群獸,掏了她的蜂蜜,淘了她的沙金,砍了她的森林,汙染了她的山泉,氣勢洶洶地要挾人類:

拿出九簸箕的白麵粉,

帶上九餅犛牛的酥油,

背來九背柏枝葉,

給龍族燒香;

水頭拴山羊,

水尾拴公雞,

吆來白馬和黑牛,

給龍族賠禮。

搖唇鼓舌,謊騙誣賴,又是何等的撒潑!直到最後要挨割了,她才假惺惺流淚認輸。但在發誓時,她又生出異心,只因鐵鏈勒得愈來愈緊,不得不服罪悔過。作品能把術龍的兇狠橫暴的性格刻畫得這樣淋漓盡致、逼真活現,手法不能不說是高明的。

人格化了的神鵬,是全文著力塑造的正面形象。請看它的出場:

大鵬換新裝,亮如白海螺;

大鵬立雪山,美似花一蓬。

大鵬展雙翅,扇動萬里風;

烏雲逃向西,黑霧逃向東。

這形象多麼俊美矯健,落落不凡!當它下海擒龍時,作品又這樣描繪:

鵬翅輕輕展,貼山低低飛,

驟然掠下海,眨眼到海心。

好像閃電穿烏雲,好像疾雷擊大地;

鵬爪揪住母龍頭,鵬尾夾住母龍身。

大鵬擒納布,像鷹捉小雞,

納布拼命掙,像雀陷網裡。

何等的強勁,何等的迅猛,何等的剛勇!術龍不服氣,說:“我有三節身,兩節在海里,你才拉一節,我要鬥贏你!”大鵬冷笑著回答:

我有三股力氣,

才用了一股,

還有兩股沒用上,

我要把你拉出海,

繞在若倮神山上,

吊在十八層天上!

這所向披靡的氣概,終於使惡龍氣焰全消,不得不認輸求饒。

神鵬的形象,就是古代納西人民藉助想象創造出來以征服自然的勇氣和力量的化身。在它身上,寄託了人們不治服洪水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鵬的性格,也就是人的性格;歌頌大鵬,也即是歌頌人。

二、《崇仁潘迪找長生藥》

在一些經卷裡說:黑魔米利術部下的魔將肯子呆由被殺,他心裡的三滴血變成跳蚤、臭蟲和蒼蠅,於是人世間就發生了種種瘟疫疾病。

這篇神話的梗概如下:

崇仁潘迪三兄弟到山上打獵去了三天,回來時父母都已病故,兄弟們痛斷肝腸。崇仁潘迪聽說魔頭勒欽思普的住地有延壽草和回生水,決心去找來救活雙親。他騎馬來到合茂尼久坡,射殺了一隻白鹿,從白鹿的心臟裡跳出一個拇指大的神靈,指引他來到饒鳥都知閣。快腳童子勸他:“你會誤吃毒草毒水而死,回去吧。”他不聽,一直來到冒米巴拉山。他從白鹿吃草、野豬喝水後的反應中辨清了哪些是藥草藥水,立刻採了藥草,裝了藥水。為防範魔王追趕,他一路釘上木樁,燒起牛糞火,砍斷魔王的犛牛蹄,用硬弓鐵箭射穿巖壁。魔王騎黑豬追來,被木樁絆跌了,被糞火煙燻花了眼。小神靈對魔王說:“人家昨天就走了,你怎麼才來?你看人家怎樣砍牛角,箭怎樣射巖壁,他們來的人數不清呀!”魔王不敢追,唸咒作法,頓時塵土飛揚。崇仁潘迪因馬失前蹄,跌了下來,藥草藥水撒潑了一地。他沒能救活雙親,但山山嶺嶺從此長出奇花異草,人間從此才有了治病的藥。

這篇作品,情節委婉,結構緊湊,形象鮮明,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它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同疾病鬥爭的勇氣,和為了尋找藥草藥水而不辭千辛萬苦的無畏精神,表達了先民們希冀成為自己生命主宰者的強烈願望。人的壽命有限,老了不能還童,死了不能復生,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但先民們這種百折不撓地探索延壽回生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作品集中塑造的崇仁潘迪是納西族人民的英雄形象。他心中有個偉大的理想,為了這個理想,他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吃再大的苦也在所不辭。明知山上魔王兇惡如虎,偏要去虎口裡拔牙,這是他的勇;從動物那兒學會辨別藥草,用打樁燒火嚇退魔王,這是他的智。正如作品借小神靈的口說出的那樣:

勒欽思普呵,

你算是聰明能幹了,

還沒有他聰明能幹;

你的馬兒算跑得快了,

還沒有他的馬兒快;

你的刀兒算鋒利了,

還沒有他的劍鋒利;

他能一刀斬斷乾透的牛角,

他能一箭射開懸巖!

崇仁潘迪尋藥,就是一大壯舉!儘管他未能把藥取回家救活雙親,但這決不是失敗,因為藥草藥水早在人間生根繁殖。他畢竟憑自己的大無畏把藥草藥水盜給了人間,他為整個人類造了福。漢族歷史上有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崇仁潘迪可算是納西族的神農氏,他的功績與山河同在。請看作品的結尾:

藥草撒落在地上,

化成滿山遍嶺的神奇花草;

藥水從他手中濺起,

乾枯的山河立刻復甦;

一滴濺到天空,

天空佈滿星星;

一滴濺到山頭,

山頭長起青松翠柏;

一滴濺到山谷裡,

山谷流滿了清泉;

一滴濺到巖上,

巖間結滿了蜜蜂窩;

一滴濺到梅花嶺,

梅花從此一年開兩次;

一滴濺到湖海里,

不枯的湖海有了魚蝦。

世界變得鮮花朵朵,

累累果實結滿枝頭。

這可以說是對崇仁潘迪找藥這一壯舉的不朽意義的總括,是一曲高昂的頌歌。

三、《丁巴什羅》

這是一篇伏魔色彩極為濃厚的作品,也是關於東巴教祖師(神)丁巴什羅來歷的神話。

拉布通苟和沙饒萊淨金母做一家後,金母懷了胎。過了九個月零十三天,她感覺到要生一個不平常的男孩。果然,那男孩還在娘肚裡就受了東西南北中五方大神賜予的法力,註定要當神,未出世就與母親說起話來:“媽媽,我從哪裡出世呀?”母親叫他從人類降生的路上來,他說那條自古就有的生路不潔淨,要從母親左邊的腋窩出來,母親一抬左胳膊,丁巴什羅就蹦了出來。

丁巴什羅出世的奇事傳開了,天地間的妖魔鬼怪都來觀看,一看是個鎮妖降魔的戰神,便把什羅抱去,放在銅鍋裡煮了三晝夜。丁巴什羅卻乘著熱氣升到天上去了。

人間出了女魔王斯命麻左固蘇瑪,她帶鬼卒到處吃人。人類派使者去請丁巴什羅來降魔。什羅率神徒,騎著神鵬下來,用計先與女魔結姻。女魔叫什羅發誓,成親後不得去禳鬼、收受報酬,什羅則讓她扔掉殺人魔具。

白鶴男子和開美女子病了,請什羅去禳解。什羅作完法事不收酬金,主人暗把綠寶石藏在什羅馬鬃下,女魔因之得病,什羅知道是綠寶石扎透了鬼心,毫不遲疑地把她宰了,又招來天兵天將把她的鬼卒全殺了。但還剩著一個叫季裡各涅的娃娃鬼,它說:“對松鼠不用長矛,如殺了我,鬼絕了種,東巴就沒事做了。”什羅發慈悲放了它,可它又生出三百六十個鬼怪,要逃跑,丁巴什羅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築起高牆,堵住鬼怪逃跑的後路,殺鬼壓鬼的戰鬥又開始了。

這篇作品,是伏魔神話中較有特色的一篇。主人公丁巴什羅是東巴教的始祖神,在不少作品中都有他這個角色,如有的經卷還寫了他的磨難經歷——在海里洗澡時,被女魔陰魂拖入海底,三個神徒用長索把他救出。但是,都沒有像這篇描繪得集中、刻畫得雄武。在這裡,他是魔鬼的勁敵,專事鎮鬼除妖,具有所向無敵的氣概。由此看,當是較早期——東巴的地位比較顯赫時期的作品。但作品卻是通過他的形象,表現了古代人民敢於同妨礙人類安居樂業的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拼鬥並戰而勝之的精神。

在藝術表現上,這篇作品也有獨到的地方:

(一)鋪墊渲染。如開頭對丁巴什羅的家世譜系追索甚詳,直至與開天闢地相聯掛:天與地交泰,化出黃金海,育出黃金蛋,孵出一隻金雞,金雞一鳴,天空降下一個美女米麗阿尤,就是丁巴什羅的第一代祖母。接著又往下敘述了九代祖父、七代祖母,以襯托什羅這個神身世之顯赫。又如“美男計”一段,什羅誘女魔與之同居,靠甜言蜜語將她擒而斬之,情景歷歷如在面前。經過這一番渲染,把什羅能夠因人施計的智慧凸透了出來。

(二)細膩的外觀描繪。如什羅出生時,借鬼怪之口作了一段從頭到腳的刻畫:

你這個孩子呀,

的確是極不平常的人呵!

看一看眼睛,是一雙瞅鬼眼;

看一看嘴巴,是一張吃鬼嘴;

看一看手掌,是一雙殺鬼手;

看一看腳上,是一雙鎮鬼腳。

從天上下來時,他的外觀形象是:“戴著父親給的鎮鬼鐵冠,穿著母親送的壓鬼統靴,左手搖動金扳鈴,右手翻動玉皮鼓。……獨鬼巧手巴勞利端一座黑山來堵,什羅手點神珠串,把一座黑山掀翻揉碎,壓住千百個獨鬼。”這些細膩描寫,把他伏鬼降妖的威武形象和盤托出。

(三)用對話突出性格。這篇作品的對話特別多,情節就靠對話演繹,性格也多憑對話刻畫。如開頭什羅與母親的幾句對話,既突出了他身世的不凡,又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性格特徵。與女魔周旋的眾多對話,則使他的機智性格得到了維妙維肖的表現。

當然,這篇作品也有它消極的方面。首先,丁巴什羅是東巴教的祖師,是東巴的代表,作品把他說成能降伏一切鬼怪的天神,客觀上也就是給東巴教投下一個神聖的光圈,把東巴神聖化;其次,作品寫到東巴為別人驅鬼禳病時必須收受酬禮,不然鬼怪除不了,病就不會好。這是赤裸裸地為東巴索取財物製造根據。另外,丁巴什羅本可以一次殺絕鬼怪,但故意留下一個娃娃鬼,讓它繼續繁衍作祟,因為只有這樣,東巴才有事做,如果一次滅盡鬼怪,東巴教也將同時消失。作品的這個尾巴,無疑也是為東巴教存在的“合理性”服務的。

在鹽源、木裡等地,也有與此大同小異的一篇(口傳):達巴最大的神獨支陀陀,有母無父,在母體中懷了六十年,頭髮白了,鬍子很長,才從母親腋下出世。他一出生就是神,上天入地,樹上水下都能生存。有個女魔斯布咪,吐口水變出鬼,撒沙子變成魔,吃人吞獸,到處橫行。她要吃一個獨生子,獨支陀陀把他扣藏在鍋下。女魔到處找,秘密被她發現。獨支陀陀對她說:“你不要吃人了,你要吃什麼我給你。”說著捏一個飯糰,五個手指印變成五座糌粑山,女魔連一個“手指”都吃不完,就不再吃人了。

這個異文當是《丁巴什羅》的早期雛形,主人公姓名譯音相近,人物關係和基本思想比較一致,只是對獨支陀陀的塑造較為簡單,沒有丁巴什羅那樣伏魔鎮鬼的高強本領和氣概,最後以滿足女魔食慾的許諾達成妥脅,鬥爭色彩較弱,其思想意義遠不如《丁巴什羅》高。

四、《庚空都支》

這篇的情節和風格與《丁巴什羅》相似。

天地間的雲和風變出一滴白露,白露變成綠蛋,由星辰、青龍、獅子、大鵬等分別孵抱了三天,孵不出來,益世恆左把它丟進黑山黑巖間。三天後,益世恆左把山岩踢裂,挖出綠蛋,庚空都支就從明亮的蛋裡出來,他全身放光,有九頭十八臂,是專門伏鬼的大神。人世間有個九頭惡魔,叫歹大固工,四處橫行,歹鬼成百上千。人類沒有地方坐,拴牛樁沒處釘,棲鳥沒有樹。人們派拉吾拉剎去十八層天上請來庚空都支和歹大固工展開了一場大戰。庚空都支領著盤、禪、高、吾神兵,像青龍一樣舞著,像白獅一樣跳著,像紅虎一樣叫著,像大象一樣蹦著,把歹大固工和歹鬼殺掉,但有個肯子呆由跑了,跑到黑山裡去。米利東主的女兒色爪勾姆自告奮勇去找,它假意說要做肯子呆由的配偶,把肯子呆由騙到黑白交界處,盤、禪、高、吾神兵一齊捉拿,把肯子呆由綁去殺了。肯子呆由的三滴心血濺出來,變成了跳蚤、臭蟲和蒼蠅,帶給人類冷熱疾病。

作品著力塑造了庚空都支這一伏鬼大神的英雄形象:

臉像太陽月亮一般明燦,

眨一眨眼睛像打雷閃電,

嘴巴一張像山崩崖倒,

大吼一聲使大地震盪!

他不但如此英武不凡,而且憎愛分明,專與鬼怪作對。作品通過對話和自述的方式。把他專力治鬼這一典型的性格刻畫得淋漓盡致:

我左邊的三個頭,

是為了喝鬼血而生,

這三個紅的頭,

是跟著神而生的男子頭;

右邊的三個頭,

是為了啃鬼骨頭而生,

這三個白的頭,

是跟著神女而生的;

中間三個綠的頭,

是治服三百六十個鬼而生!

我手裡拿的白鐵戟,

是要到鬼寨叉鬼用的;

右邊帶的九把利刀,

是要到鬼寨殺鬼用的;

帶著九斤重九庹長的鐵鏈,

是要到鬼寨拴鬼用的;

帶著寶石笛子樣的號角,

那是殺了鬼後用鬼骨做的!

這個形象,恰和專事伏鬼的丁巴什羅一樣。

但這篇作品與《丁巴什羅》也有徑庭之處:《丁巴什羅》竭力讚美東巴弟子,而《庚空都支》卻對東巴有所揶揄:拉吾拉剎去請庚空都支,庚主都支接連反問了五次:“東方有個苟襯且波東巴,會踏鬼壓鬼,你是請他的吧?”“南方有個生汝名公東巴,會踏鬼壓鬼,你是請他的吧?”“西方有個納森充路東巴,能踏鬼壓鬼,你是請他的吧?”“北方有個古生克八東巴,能踏鬼壓鬼,你是請他的吧?”“天地中間有個松餘季古東巴,會踏鬼壓鬼,你是請他的吧?”可是拉瓦拉剎每次都說:“你和東巴不一樣,我是專門來請你庚空都支的呀!”這裡東巴的地位顯然有所降低。

《庚空都支》在故事結構上,有分岔的缺陷:從肯子呆由逃走後,半路殺出一個色爪苟姆,她用“美女計”去誘捕肯子呆由,主人公庚空都支反倒無聲無息了,一篇作品被分割成了兩半。這一點,又不如《丁巴什羅》緊湊集中。

五、《多莎敖杜》

這是一篇情節曲折的反抗暴力的作品,麗江本子和迪慶白地本子的記載有較多差異,這裡以麗江本子為依據。

久克坡下住著兩兄妹,哥哥多莎敖杜在山上放牧,妹妹多宙許瑪在家種田紡麻。白頭龍王之子扭生學羅來糾纏多宙許瑪,許瑪關緊柴門,龍子變成烏鴉飛入。許瑪被嚇哭,鄰居吾納尼丁跑到牧場報信。多莎敖杜飛跑回來,龍子變瓦雀逃走。多莎敖杜變鷂鷹猛撲,龍子變老鼠鑽進洞去。多莎敖杜變黃鼠狼咬住鼠尾,龍子又變小青蛇鑽進麻紗堆。多莎敖杜把青蛇砍成十節,埋在九層土下。龍王不見龍子,派兩個暗探去查訪,多莎敖杜和他倆擲骰子賭錢,連賭帶輸,把自己的三根肋骨也輸了。爭吵中,多莎敖杜暴露了殺死龍子的秘密,探子飛報龍王,龍王率兵來複仇。多莎敖杜以唾沫化海、頭髮化林、指甲化崖,阻擋敵人。可是龍兵緊追不捨。多莎敖杜向叔父求救,未果,又到舅父明叱丁瓦家去,住進鐵城,並假扮明叱丁瓦尊者,讓龍兵磕頭。後來龍兵知道上當,又拼力來攻。最後由明叱丁瓦調解而罷戰。

作品以細膩的筆觸譜寫了又一曲人與龍鬥爭的凱歌。人與術龍納布的那場鬥爭,是靠大鵬來取勝的,而這場人與白頭龍王家的鬥爭,則是人直接與龍鏖戰,顯得更為壯觀、高昂,更鮮明地表現了人的英雄氣概。儘管在鬥爭中有一段曲折,而且最後以調解來結束,但是,多莎敖杜畢竟是殺了龍王的兒子,龍王也畢竟沒能攻下多莎敖杜的鐵城堡,龍兵畢竟中計向多莎敖杜磕了頭,伸了拇指,多莎敖杜當然是勝利者。作品歌頌了人敢於向龍王決戰的無畏精神,給仗勢欺人,橫暴兇狠的龍王以嘲諷和鞭撻,說明暴力並不可怕,只要敢於抗爭,就能夠戰勝它。

作品所刻畫的多莎敖杜的性格,是非常有特色的:受不得欺負,見不得不平事,性烈如火,天不怕地不怕,乾脆果斷。這充分表現在他的“三怒”中:聽說妹妹被扭生學羅糾纏、欺侮,馬上磨刀下山,為一怒;扭生學羅亮出龍王兒子的招牌來威嚇,激起他的二怒;妹妹怕龍王報復而勸阻,惹出他的三怒。三怒而兩眼噴火,幾下把扭生學羅剁碎,何等果決豪快!這就是人的壓倒一切強暴的氣魄!

作品想象豐富,也不乏特色。如多莎敖杜與扭生學羅賭變化,一變鷂鷹撲瓦雀,再變黃鼠狼逮鼠,想象得饒有趣味。又如,多莎敖杜吐三口唾沫變成三個大海,拔三根頭髮變出森林,摳三片指甲變成懸崖,想象更是奇特,烘托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

這篇作品的語言,也很形象優美。如多莎敖杜對兩個探子說:

天龍之子扭生學羅被我殺了,

不是鶺鴒沒人敢說“唧”,

不是烏鴉沒人敢說“呵”!

有聲有色,趣味橫生,寥寥數語足以窺出主人公的內在性格來。又如瑪米巴拉婉拒多莎敖杜時說:

芋頭葉子遮不住暴雨,

小小斗笠擋不住冰雹;

惡鷹追撲的小鳥兒喲,

來到酸果樹下也無用呵!

形象的比喻,活畫出膽小怕事者的可憐相。再如,寫龍兵攻城情景的語言也很美:

撲虎的白狗在前面跳,

抓鹿的黑鷹在頭上飛;

木板大的強弓背在身,

犁鏵大的箭鏃拿在手!

龍兵射出犁杆粗的箭,

箭落鐵城如麻桿;

魚兵放出籃子大的飛石,

羊糞般撒落在金殿!

最後,還需要說明:《多莎敖杜》有一些異文。在迪慶白地的本子裡,多莎放杜和多宙許瑪是配偶關係,扭生學羅是打獵,丟失了狗,因尋狗尋到織布姑娘多宙許瑪那裡,兩人一見鍾情。多宙許瑪煮下掛了三年的琵琶肉,倒來泡了三月的陳酒,殷勤款待。兩人一早對坐傾吐衷情,太陽落山也未覺得,天不黑就睡在一起,晨雞報曉也不起床。多宙許瑪去放牛放羊,守麥、挖溝,扭生學羅變出不吃牛的老虎去放牛,變出不咬羊的狼去放羊,變成不吃麥的烏鴉守麥,變出豬獾去挖溝。只因多宙許瑪沒有早早做飯給黑奴吾納尼丁吃,吾納尼丁看出姦情,才去向多莎敖杜報告。白地本子裡,沒有賭變化的情節,而是多宙許瑪讓扭生學羅變成小青蛇藏在她的紅膝小匣裡。也沒有兩個探子,是龍王變作老翁來看賭,賭肋巴的不是多莎敖杜,他只是公證人,因偏袒贏肋巴者才露了底。從這個異文看,多莎敖杜殺龍王之子,是出於懲罰宿奸者。

另外,有的經卷還有贅尾:雙方和解後,龍王來走親,多宙許瑪招待不好,龍王放牛來搗亂,多莎敖杜遇到一些倒楣事,不得不去請九個東巴唸經消災。這個尾巴,與作品的主題和多莎杜的英雄形象很不相稱,顯然是東巴硬加上的。

六、《精如鎮鬼》

神的九兄弟、七姐妹開天闢地,豎四方天柱,但無撐天神山,天和地彎彎曲曲。神和人商量建造若倮山,可是魔鬼作亂,推倒神山,木斷石裂,堵斷流水。人類祭迎各路神祗重造神山。各種鬼怪仍然猖獗,施放瘟疫,鬼狗惡吠,鬼馬亂闖。人類無法安生,便派神行漢子勞吾拉剎去請神鎮鬼。先請五個大東巴,都因職事所限,未能如願。人們又叫勞吾拉剎騎白馬、穿雲衣,舉著不滅的黃金火炬,與白蝙蝠一道去十八層天上迎請沒卜精如大神。他們經過野貓狐狸尋食地、野雞尋食地、拉多大森林、麂子獐於尋食地、雪山杉林帶、虎豹找食的拉尤峰、白鷳尋食的若倮山腳、斑鳩尋食坡、白人騎白馬的若倮山東面、綠人騎綠馬的若倮山南面、黑人騎黑馬的若倮山西面、黃人騎黃馬的若倮山北面、有金童金女的若倮山頂、銀童銀女的地界、綠松石的地界、墨玉的地界、白海螺的地界、珊瑚的地界、白男白女白地界、天神三兄弟地界、東神瑟神飲酒的地界,來到禁衛森嚴的精如神宮。他們求告女藥神那生培牡,女神撒下藥水,獅龍象虎守不住門,終於見到精如,面陳一切,懇請下凡鎮鬼。精如數出十一個有本事的東巴,每數一個就問:“是叫你來請他,不是來請我的吧?”勞吾拉剎執定回答:“確是來請您。”精如拿家譜等考問,又嫌人間不潔, 推說做了三個不祥夢,都被勞吾拉剎一一說服。精如來到人間施法,變作龍、鵬、獅、虎、象、鶴、鷹、孔雀,把各種鬼怪斬殺;鬼皮蒙鼓,鬼骨當號,鬼血洗穢,鬼心祭勝利神,堵斷鬼路。人類安生了,用美酒美食、金銀珠寶奉獻精如,請神永祐。

這篇作品的主題,與其說是精如大神鎮鬼,不如說是反映人類與鬼怪鬥爭的艱苦性和曲折性,以突出展現人類與邪惡勢力較量拼搏中的堅執如一、百折不撓的精神。精如的神術以及他鎮鬼的場面,雖然也寫得豐富多彩,但大量的篇幅卻集中在迎請大神的過程中,著力鋪敘為達到精如鎮鬼目標而作出的種種艱鉅的努力,真可謂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說動神靈,使之順隨人類的意願下凡鎮鬼,消除災難。精如神雖然威力無比,卻處於人的巧妙調度之下,其神格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物化——成了人類藉以滅鬼除害的工具,而凸透在作品中的卻始終是人的主體意識和能動精神,由此譜出了一曲昂揚的人之歌。

藝術手法上,作品也有獨到之處:

(一)著力於塑造個性鮮明的形象。對使者勞吾拉剎多用正面刻畫,突出了他作為人類代表勇涉艱辛、忠心不二、能言善辯的性格:他接受重託登程,穿林過峽,攀山越嶺,一連過了二十一個不同的地界,不見精如,卻毫不氣餒,終憑誠心和和智慧闖進神宮。精如百般考問和推託,而他不改初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以滴水不漏的機智對答,把精如勸說得心悅誠服,欣然從命。請看三個夢的對答:

“我夢見高原上成群白羊被狼咬,牧人又殺死了所有的豺狼。”

“您的夢呀不是凶兆是吉兆,成群白羊好比人類,吃羊的豺狼好比鬼,牧人殺狼就好比大神您降臨人間,殺盡鬼怪顯奇威。”

“我夢見大地抬到天上,日月斷柄落地上。”

“您的夢呀不是凶兆是吉兆,日月落地預兆您率領威風之神光臨大地,地抬到天上是預兆您殺絕鬼怪後,人類用金銀珠寶祭供您的威靈,歡送諸神回十八層天上。”

“我夢見雷劈左肋,地炸右肋,神山倒,神樹折,神海乾,雲湧大雨落,風吹樹葉飛。”

“您的夢呀不是凶兆是吉兆,那是預兆您搖動太陽般的黃金板鈴,擂響月亮般的寶石鼓,地動山搖起霹靂,摧鬼山,砍鬼樹,滅鬼海,人類把您頌揚!”

因勢利導,順水行舟,辯、捧、勸、請,多管齊下,既膽壯氣豪,又彬彬有禮,把勞吾拉剎足智多謀,勇於進攻致勝的形象刻畫得格外鮮明。

對於精如,除了正面刻畫,還側重採用對比烘托:以東巴們職事囿限難於除鬼,反襯大神鎮鬼的不凡本領和威嚴氣概,使神的形象更為鮮明。

(二)懸念手法的運用。在描寫主人公請動大神之前,每到一處關口,每經一次盤問,都造成一個懸念,由此層層遞進地把情節演繹下去。這在神話裡是較少見的。

(三)用對話完成過程的敘寫和性格的刻畫,主人公上天,每進一個新的地界,均有對話穿插交待,使者的性格和精如神高傲多疑多慮的心理,也是藉助對話才得以較好揭示。

作品的缺憾是較為冗長拖沓,如二十一個地界的描寫,開頭五個東巴及其後十一個東巴的交代,形式大體相同,只是內容有所差異。又如精如神施展幻變神術,也多用排比式的複述,不夠緊湊。

《精如鎮鬼》末尾,引人注目地留下了東巴作者的姓名、住址、年齡:“這本經書是富饒的恨可都(地名,意為海口村)的東巴多發寫的,我活到七十一歲這年寫的。”這在東巴作品中是罕見的,頗有研究價值。

七、《古生土稱和亨命素受瑪》

斯汝捏麻住在高山,見米利亨主把牛群趕到山上放,便翻倒大山,埋了牛群。米利亨主決意報仇:宣稱誰能剝來斯汝捏麻的皮,願把小女兒素受瑪許配紿他。古生土稱帶著紅眼僕人去,射殺斯汝捏麻。僕人起異心,趁古生土稱睡熟,用銅箭頭塞進主人的耳朵,讓他昏死過去,拿著白鷳皮回去請功,被米利亨主識破。素受瑪聞訊去找古生土稱,拔出箭頭,把他救醒,兩人情深意濃。古生土稱來到大湖邊與斯汝捏麻比射箭,斯汝捏麻隱進湖裡,古生土稱用樹葉做盔甲,紮了草人木馬,搭了九個隱身堡壘,斯汝捏麻的箭都射在草人木馬上,而古生土稱一箭就射死了斯汝捏麻,剝了他的皮,回來交給米利亨主。米利亨主一看,這張卷折起來小如箭囊底底,鋪開能蓋九塊地,真是斯汝捏麻的皮,就如約把女兒素受瑪嫁給他。一對情人去高山上搭氈篷成家,因為氈篷失火,他們搬遷到新地方時,甑底丟失了,素受瑪騎馬回去找甑底,不幸被鬼王勒欽思普捉去。鬼王綁著素受瑪來到一棵奇特大樹下,便去捉鳥打獸,古生土稱及時趕到,乘機把綁在馬上的素受瑪救回。鬼王回來不見素受瑪,隨馬蹄印追來,過河時,被來複仇的飛鳥野獸啄咬,被急流捲去。這對情侶終於美滿團圓。

這篇神話,既是一曲伏魔英雄的頌歌,也是一曲愛情的頌歌。它揭露、抨擊了為非作歹、與人作對的斯汝捏麻和鬼王勒欽思普,鞭撻了紅眼家人害人騙人的卑劣行為,熱情謳歌了古生土稱和亨命素受瑪產生在鬥爭之中的純真愛情,進而表達出只要不畏強暴,敢於拼戰,就能贏得幸福和愛情的主題。從古生土稱身上,充分顯示了人同自然鬥爭的主動進取精神。

作品還為我們描繪了古代納西先民的遊牧生活,婚姻習俗。還寫到對陣殺仗時築堡掩蔽、偽裝兵馬,說明納西族先民很早就知道用疑兵之計戰勝敵人。

在藝術上,這篇作品也有獨特的地方。一是故事凝鍊,結構嚴謹,情節的發展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一環扣一環,一浪接一浪,像一泓抒情的泉水;二是生活氣息較濃,風格恬淡,像一首優美的田園詩。

附說:

作品主人公的對立面斯(術)汝捏麻,是“術”類。“術”在《鵬龍爭鬥》、《多莎敖杜》等作品中也出現過:術龍納布原叫“術每”,扭生學羅及其父親扭格堆伍也是“術”,《馬的來歷》中提到野馬去投靠“術”(里美術汝),《高勒趣》中,人的對立面也是“術”(山神斯汝)。除此而外,還有二十多個形形色色的“術”。“術”這個反面藝術形象究竟是什麼?東巴文把它畫成人首蛇身。從作品描述看,它能出入湖海,時而又居住在高山,有的還住在天上和地下,既掌管著山禽野獸,又統領著魚龍蝦蟹,既似龍王,又似山神,既似人,又似魔鬼,是一種兇惡的怪物。李霖燦先生的《納西象形文字字典》,把“術”解釋為龍王,方國瑜先生的《納西象形文字譜》則解釋為龍王和山神,看來這兩種解釋都不十分確切。龍王雖有惡的,但也有行雲布雨,有益人類的善龍,山神在傳說中也多是庇護山林、畜牧,佑助狩獵的善神。而“術”無例外地都是惡魔,都是與人不共戴天的宿仇,人總是厭憎它,詛咒它,去和它拼死搏鬥。

無疑,“術”首先是一種神秘自然力的形象化。“在原始人看來,自然力是某種異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東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2頁)“術”就是這種“異己”力量,但從作品刻畫看,它也是人間某種惡勢力的形象化。《多莎敖杜》開篇說,扭生學羅之父扭格堆伍是“天國斯沛”,古納西語“斯沛”是養奴隸的權貴。從“術”的內涵看,它可能有一個演變過程,最初,它是一種“異己”的自然力的象徵,到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了像“養奴隸的權貴”一類的社會惡勢力,人們便把社會惡勢力某些現象也揉合到“術”的形象之中,使之成為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的象徵。所以,“術”是概括了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的綜合形象、泛指形象,同“術”的鬥爭就是人同自然暴力、社會罪惡鬥爭的反映。

八、《許瓦增古盜火》

這是附在《多格紹》末尾的一首短詩。詩雖短,但值得重視。全詩如下:

很古的時候,

神的住地黑,

黑得暗沉沉;

鬼的住地白,

白得亮晶晶。

英雄許瓦增古呵,

要去鬼地拆水道,

要到鬼地去盜火,

鬼族把他牽走了。

許瓦增古說:

“我到你們這裡,

是來找親認親的,

是來尋伴結緣的。”

鬼族都相信無疑,

鬼家兒女都出門,

到九個山頭去做活,

到七條深箐去放牧。

許瓦增古呵,

盜來了鬼地的火種,

拆幹了鬼地的河水,

射死了鬼地犛牛和老虎!

神的住地又變白,

白得亮晶晶;

鬼的住地又變黑,

黑得昏沉沉。

光明與黑暗,

從此永判明!

只二十七行詩,卻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盜火英雄的形象。盜火,也就是追求光明,抗擊黑暗的鬥爭的反映,許瓦增古為了神界(人界)的光明,敢於孤膽直入鬼地,終於巧妙地盜得了火種!他的勇敢、機智和高尚的品格,躍然紙上。

作品的思想是非常有意義的,光明,不是神賜於人,而是人賜於神。光明與黑暗本來是顛倒的:神地黑而鬼地白。誰是扭轉乾坤者?不是神力,而是人力,是英雄許瓦增古!歸根到底,神不如人,人比神高明得多。

許瓦增古是納西的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的普羅米修斯的最後結局是悲慘的,而許瓦增古卻是徹底的勝利者。

祖先神話

在納西族的神祗天地裡,有一個遠古祖先譜系,當中的代表人物都是一個主人公。這個譜系從由海蛋孵出的恨矢恨忍開始,其後依次為恨忍老忍、老忍美忍、美忍楚楚、楚楚初餘、初餘初居、初居精生、精生從忍、從忍利恩。第九代從忍利恩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始祖人物。從他開始,往下又有恩亨糯、糯本普、本普俄、俄高勒、高勒趣的譜系。在高勒趣之下又分為梅、禾、樹、尤四支。愈到後,神話也就愈向歷史靠攏。這個譜系中的從忍利恩、俄高勒及其姐姐俄英杜努、高勒趣,都有神話故事,這便是《崇搬圖》(《創世紀》)、《蝙蝠取卦書》、《高勒趣》、《俄英都努殺猛妖》等等。

《創世紀》是祖先神話的帶頭作,是東巴文學的臺柱,另有專文。這裡先說其餘幾篇。

一、《蝙蝠取卦書》

單篇作品,又譯為《卜筮術的來歷》、《白蝙蝠取經記》等。主要講卜術占課的來歷。因蝙蝠求取卦經是為了禳除始祖從忍利恩和襯紅褒白的病,且在有的經卷裡,這故事屬於《創世紀》末尾的一部分,故劃歸祖先神話。其梗概是:

從忍利恩和襯紅褒白病了,唸經祭祀不見好轉,大家商量派使者去天上向女神排祖莎美求取卜書。先派吸風鷹和麻雀去,鷹在半路吃了麻雀,天神把鷹打了回去。後派白蝙蝠去,蝙蝠向大雕借翅膀,雕不借,雙方就賭賽:誰先看見太陽光,誰就把對方當坐騎。結果蝙蝠騎雕上天。女神讓女奴、女兒接待,被蝙蝠機智地擋回去,女神只得親自出迎。蝙蝠說明來意,女神請它進門,可它說大門是潔者穢者一同進出,上屋側門是神靈進出之門,窗戶是鼠雀之門,它不願走,而從屋頂瓦縫中進來。女神鋪三層墊褥接待,蝙蝠說上層白鍛墊是神的坐墊,中層黑布墊是鬼坐墊,掀開另放,自己坐在第三層黃綢墊上。女神拿一腿天羊肉款待,蝙蝠說腿尖是神的份,腿腳是鬼的份,割下另置,自己吃中間那份。女神問人間怎樣吃喝,它說吃山一樣的炒麵、海一樣的酥油茶,女神照它說的相待。蝙蝠從炒麵山上滑落酥油茶海里,掙扎不停,女神拿左袖掩著嘴笑,用右手拇指把它撈上來。蝙蝠卻毫無愧色地說:“我是想量量飯山有多高、湯海有多深呀!”女神覺得它機靈,留它住三年,它只住三天,便求卜書。女神說出從天卜到地、從山卜到谷、從白鶴卜到鷹、從山羊卜到綿羊的各種卜經,蝙蝠只要最後一類。女神把卜書裝進紅漆書匣裡,叮囑半路不能打開。蝙蝠回到居那若倮山,就打開來看,突然起大風,把卜書吹散。竹片卜書吹到美蘇(傈僳族)地方,解結卜書落到古主(藏族)地方,海貝卜書落到勒布(白族)地方,雞骨卜書落到露魯(納西族支系)地方,給納恆(納西族)的三百六十部卜書被吹到米麗達吉海中,被黃金巨蛙吞沒。蝙蝠轉回去告訴排祖莎美,女神派了四個神子去射金蛙,找回卜書。金蛙吼出五聲,變出木、火、鐵、水、土五個“精威”,“精威”又變出八門“巴格”卜課法。卜書靈驗了,用綿羊做替身祭祀禳解,從忍利恩和襯紅褒白的病就全好了。

這篇作品具有較濃厚的宗教色彩,它以讚美的筆調描寫了占卜術的不凡來歷,給占卜活動罩上神聖的光環,進而告訴人們只要求助於占卜,人間百病便可迎刃而解。這樣的說教,無疑是有消極的一面,但是,透過宗教色彩,仍能看出其有價值的另一面:

首先,作品透露了彝、藏、白、傈僳和納西等幾個民族的占卜術的共同淵源,這對於研究民族淵源和民族關係,是很有意義的,說明古代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古代納西族曾盛行羊骨卜,作品記述了“左邊羊腿可佔男人卜,右邊羊腿可佔女人卜,就要看這樣的卜書”的話,以及用綿羊作替身禳除疾病的過程,這對於研究納西族的古代習俗也是極有參考價值的。

其次,作品形象地喻示了懲惡揚善的思想。吸風鷹撲食了同伴麻雀,天神就用棍子驅趕,人們也用火塘裡的黑柴塊來打,把它的尾巴打黑了,只有逃到山上,變成了吸風鷹。後來大雕去了,因它一貫殘害弱小雀鳥,也被天神打,不得進天國。這種善惡觀,與我國的傳統美德相吻合。

第三,作品曲折地表現了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頑強精神。將治病歸功於佔術是虛妄的。但在原始先民那裡,當他們還未掌握醫術的時候,以為疾病是神秘力量(鬼神)所為,就設法揭破這種神秘力量,禳除這種神秘力量。占卜就是他們企圖揭破禳除神秘力量以戰勝病痛的一種嘗試,一種可貴的探索,占卜術的發明應用,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只不過這智慧沒有沿著科學的方面去發揮罷了。作品描寫蝙蝠(人的形象化)為治病而去求卜書,其歷程是極為曲折而艱辛的,第一次派使者被擋駕,第二次好不容易來到十八層天上,卜書又被吹落大海,被金蛙吞沒,又得射蛙,直到最後才如願以償。曲折地反映了人類為戰勝疾病而進行的堅韌不拔、矢志不移的鬥爭精神,展示了人類歷經不倦的探索、不息的追求之後獲得的勝利。

在藝術手法上,這篇作品有以下特點:

(一)結構嚴密。整篇可分為三部分:開頭以始祖生病發端,末尾以始祖病癒結束,相當於一序一跋。前後照應,而把故事主體引在中間,構成了一個“紡錘型”的立體結構。

(二)形象鮮明。作品塑造了白蝙蝠能說會道、機智伶俐、有勇有謀、知禮識體的頗有個性的藝術形象。它翅小力弱,但不願辜負大家的重託,毅然前往天上,這是它的勇;與大雕賭賽而得以騎雕,這是它的謀;女神輕視它,第一次只叫女僕來會,第二次只叫女兒來會,它用幾句話便逼得女神放下尊嚴的架子出來迎客,這是它的辯駁力;進門、落坐、吃羊腿時所表現出來的自若神態、彬彬有禮,在神面前不卑不亢,是它的風度;滑落在湯海後的舉動,是它的靈機應變;女神挽留它,它儘可以在天宮享三年的清福,可它識大體,三天也不願留下來,這是它的忠貞和高度的責任感……而它的這些品質和性格特點,莫不從它滔滔不絕的言詞中表現出來,每一個關口,都是它憑銳智的談鋒打開局面的,可以說,它的形象是個博有才智的雄辯家的形象。作品把這個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極富個性光彩,毋庸說,這正是人類自身的寫照:歌頌人自身的聰明才智,表現人在同自然鬥爭中既艱苦卓絕,又充滿情趣的樂觀精神。

(三)富有個性的對話。

這部作品所用的對話特別多,且都富於個性。尤其是蝙蝠這個角色的語言,具有詼諧的格調。如女神讓女僕穿著金衣銀衣來會客,蝙蝠說:“你雖然穿得那樣華麗,心裡卻不見得尊貴,我的三句重要的話不能對你說。”弄得女僕也這樣評價它:“它的身軀只有拇指大,口氣卻有柱子粗。”當它滑落酥油茶海里,惹起一陣鬨笑時,它從容地說:

不必笑我呀,

你揉了炒麵團,

到底有多大,

我要量一下高低;

你打了酥油茶,

到底有沒有海深,

我要試一試深淺!

一下子風趣地把局面扭轉過來了。作品用這樣的語言,很好地烘托了角色的性格。

其次,這篇作品用了很多排比。女神三次挽留蝙蝠時的對答,構成了三大段的排比。後來女神問蝙蝠要什麼卜書時的對答,也用了排比的手法,如開頭一段:

有從天卜到地的卜書,

你就帶去那種卜書吧!

老天是人類之父呀,

大地是人類之母呀,

我不能帶那種卜經去,

也不必佔看那種卜書呀!

以下照這格式對答了十次,構成了洋洋大觀的十大段排比,這些整齊的排比段,內容奇特而多彩,表現了語言的豐富性和文學化。

二、《俄英都努殺猛妖》

東巴經所載納西遠祖譜系中,俄英都努是俄高勒的姐姐。這篇作品記述的是俄英都努殺妖的業績:

俄氏九兄弟在山上放牧,丟了一頭牛,先後去找八次,每次去的人和狗都被魔鬼吃了,最後剩下俄高勒和俄英都努。為報仇,俄英都努精心打扮,去會猛主阿忍猛果桑,說她來找如意侶伴。猛主向她求婚,她便隨猛主來到魔洞。她見床下有八個兄弟的頭顱、弓箭、八碗血水和狗項圈,便痛哭不止。猛主問她哭什麼,她假說擔心豹子吃了駿馬和獵狗,猛主卻說不用擔心。她乘機問猛主最擔心什麼,猛主無意洩露了秘密:“我這裡,床邊敲不得,氈簾打不得,空碓舂不得,空鍋炒不得,細針折不得。”待猛主把駿馬、惡狗放出去,俄英都努拔刀敲床,又打氈簾、炒空鍋、舂空碓、折細針,洞房頓時垮塌,她拿起兄弟的遺物跑下山去。猛主未被壓死,率猛兵追來。俄英都努把兄弟的頭顱變成滾石,砸死一些猛兵;把血水一倒,變成洪水淹死一些猛兵;又丟狗項圈箍死猛兵,張弓射死猛兵;最後把披氈一甩,化為濃霧擋住猛兵。到了洛多地方,又想了個妙計:把山神家花雄野豬寵崽的耳朵割掉,豬崽尖叫,大野豬就衝出來,把許多猛兵咬成千百段。她又聽說猛兵怕牛吼馬嘶,最怕山羊角,就披著羊皮、戴著尖角,嚇死了幾個猛兵。猛主逃到拉白地方,被拉白杜增斬成兩節。俄英都努得勝回家,想與俄高勒結緣,俄高勒卻說兄弟姐妹不興同居。她哀嘆不已,說自己有過三個丈夫,養過三個愛兒,卻連衣裙也沒留在那三家,只想同俄高勒結緣到老。

這篇作品,在不同的經卷裡,繁簡不一:有的寫到花雄野豬出來,猛主也被咬死;有的寫到猛主與拉白杜增決鬥時才死,後面還有很長一段俄英都努對結緣身世的詠歎。

俄英都努是作品著力刻畫的英雄形象。一開頭,作品就造下一個生死攸關的典型環境:猛妖作惡,人類無法安生,殺妖除害的鬥爭迫在眉睫。在這樣的背景下,俄英都努被推上了決戰的舞臺,顯示了她光彩的個性。她嫉惡如仇、潑辣決斷、存勇有謀、機智善辯;為了除害滅霸,敢於捨出一切去闖虎穴龍潭。她不是恃勇蠻幹,而是憑她精明的心計,巧妙運用了多種手段:一、投其所好,打入內部。她盛妝豔服,強裝笑容,取得猛主的信任,得以直入妖穴;二、用其所忌,突然攻襲。她抓住猛妖“五不得”(表現了遠古禁忌崇拜)的要害攻殺,使之猝不及防,老巢被搗;三、利用外力,借野豬消滅妖兵……這樣步步逼進,終於把猛主置之於死地。這樣的鬥妖手法獨具一格,是與女性英雄的特定性格相吻合的。大智大勇,是俄英都努的鮮明個性,也是作品賦予她這一形象的典型意義所在。

作品的後半所描述俄英都努三次結緣等情節,雖嫌累贅,卻也可從中探察作品的時代背景。這篇作品中,俄英都努想與弟弟結緣,遭拒絕。但在稍後的《高勒趣》中又明確記載:“父親俄高勒出世了,母親俄英都努出世了,兒子高勒趣出世了。”高勒趣是俄氏姐弟倆之子。綜合地看,當時的納西族社會,已盛行對偶婚,而血緣婚制正在走向崩潰(俄英都努已為它唱起了哀歌),但還沒有消失,還在進行反撲,高勒趣就是這種反撲的成果。

俄英都努的哀嘆其實還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父權制正在無情地代替母權制。正如她所唱的:“男子的山寨有獐頭大,早已建在這地方了;女兒的住房只有豬頭大,還不知道建在哪裡!男子的田地有白氈那樣大,早就開闢在這裡了;女兒的土地只有麻布口面小,還不知開在哪裡!”在母權制時代,田地財產都按母親繼承,而現在,“父親遺留下的家產呀,田地還沒分,村寨還沒分,還沒分的家產呀評定由俄高勒繼承,女兒不得分享!”她只能繼承母親留下的一點私房“金銀”、“珠玉”和“衣裙”。從這裡可以看出,作品所反映的那個時代,正是納西族母權制趨向衰亡、父權制開始確立的時代,但母權的影子仍未消逝,不然,俄英都努這個英雄形象是難於出現的。

三、《高勒趣》

這篇神話寫的是納西族遠祖俄高勒父子的故事,是一篇反映狩獵生活的作品。

俄高勒和高勒趣到山上砍林燒荒,看見山神里美術汝飼養的野獸飛禽佈滿了九山七谷,於是,他們用粗繩做成扣套,用細線做成網子,獵到了許多野物。兩父子把活釦安在山頭,網子張在谷底,吹起竹笛,彈起口弦,讓術汝家的牧人埋頭聽笛聲絃音,把油有九背、肉有十背的黃野豬也套住了。兩人高高興興地回來,慌亂中把砍刀忘在山上。俄高勒轉去找刀,被放牧野禽野獸的牧人撞見,給他上了木鐐銬,押到山神家的九層黑房裡,熱天把他架在火塘上方的燻架上,冷天把他泡在冰水裡。高勒趣回到家裡,設酒請客,父族和母族的客人都來了,惟獨不見父親回來,酒飯都剩著一份。高勒趣十分心焦,騎著大青馬進山去找父親。路上,術汝家的白蛇黑蛇在仇鬥,他用黃木棍掃開勸解;術汝家的馬鹿山騾在械鬥,他用白楊棍掃開勸解;術汝家的野豬老熊在仇鬥,他用白木棍抽打勸解;術汝家的白野雞和黑雄雞在械鬥,他用竹竿掃開勸解。來到術汝家門口,術汝家的男女不讓他進門,並且以老虎、黑熊、匪盜來嚇唬,高勒趣說他要拿寶劍殺虎宰熊,用大刀砍斷盜匪的手腳,不讓術汝家再颳風下雨。術汝家的九道門不得不開了。高勒趣來到最裡間,父親一見兒子就流淚,熱淚滴在兒子額頭上,高勒趣一抬頭,看見父親被綁放在燻架上。父親說:“術汝會搗鬼,給你金銀珠寶都不要接受,只說要早上叫‘阿羅扳都’,晚上叫‘吾早久高’的那個。”高勒趣見了術汝,術汝知道他做了排解仇斗的好事,就問:“你是來取酬禮的吧?是像貪鹽的山羊來追鹽吧?”高勒趣照父親的囑咐說了,術汝不答應。高勒趣質問道:“你們難道忘了我做的平息仇斗的好事嗎?”“以後我可要叫所有的人來山上下扣打獵了!”術汝不得不把俄高勒放了,高勒趣終於把父親救回來。可是,俄高勒已年邁,又經受了種種折磨,被洪水沖走了。

作品描繪了遠古狩獵時代的艱苦勞動和鬥爭生活,通過高勒趣父子憑自己的勇氣和才智向術汝索取獵物的無畏行動,反映了納西先民向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奪取生存權的樂觀戰鬥精神,歌頌了高勒趣不畏強暴,直闖魔窟救出父親的英雄氣慨,是一曲高昂的正義的凱歌。

里美術汝是自然暴力和社會暴力的化身,作品對他作了有力的揭露知鞭撻。他家佔著九山七谷,所有的野物禽獸都是他的財產,不許人類獵取,動輒把進入他家領地的人處以酷刑。他還會搗鬼變化,“把牛馬變成馬鹿山騾,把羊子變成麂子獐子,把銀子變成錫渣,把金團變成毒菌,把酒飯變成腐草,把財寶變成枯花”,害人騙人。他把俄高勒抓去折磨,“一天打三回,三天鞭九次”,確是個兇惡殘暴的魔王。作品在鞭笞他兇狠毒辣的同時,也揭示了他的孱弱和必然失敗的命運。

勤勞勇敢、不畏強暴的鬥士高勒趣,是作品集中刻畫的主要角色。狩獵時代的主要勞動,就是捕獵野物;而高勒趣的高明獵技,已經達到“沒有獵不著一樣”的程度,使得山神術汝家“馬鹿和山騾不能平靜地吃草,黑熊野豬不能高興地翻土,麂子獐子不能自由地跳躍,野雞雉雞不能安寧地扒土嬉戲。”他是個已經掌握了向自然索取充分主動權的英雄獵手。而在直接與術汝對壘的時刻,他又是那樣的豪邁、勇毅。請看他進術汝家時的對答:

“你不怕我家老虎豹子的紅嘴嗎?

你不怕我家野豬黑熊的獠牙嗎?

你不怕我家的強盜和匪徒嗎?”

高勒趣回答說:

“老虎豹子的紅嘴,

要用我鋒利的寶劍刺穿;

黑熊野豬的獠牙,

要用我的彎刀敲斷;

你家的強盜和匪徒,

我要掐斷他們的喉嚨,

砍斷他們的手腳,

以後再不讓你家刮狂風,

再不讓你家下雨下雪!”

真是壓倒一切的氣魄,無堅不摧的力量,對於術汝的神力是多大的蔑視!

術汝不答應釋放父親,他又如何回答呢?

“好吧,從今以後,

我要讓所有的富人們,

都牽起獵狗來打獵;

我要讓所有的窮人們,

都搓起細線下獵扣;

我要讓所有的人們,

都扛起斧頭砍你家的樹林!”

這樣的挑戰,無異要把堂堂山神術汝置之於窮途末路,術汝認輸了。高勒趣獲得了勝利——這個孤膽救父的崇高的形象,這個狩獵時代敢同暴力宣戰,為改善生存處境而不斷奮進的英雄獵手形象,具有永恆的魅力。

——文章摘選自楊世光《東巴文化論稿》

【楊世光】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作者簡介】楊世光,1940年出生,筆名陽關。納西族。雲南香格里拉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昆明農學院。歷任麗江《玉龍山》雜誌主編,雲南人民出版社副總,編審,《大家》雜誌主審。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常務理事,雲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詩詞學會副會長。現為雲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神奇的玉龍山》《愛神在微笑》《孔雀樹》《親吻美麗》《享受風景》《滇西北遊歷》,詩集《金沙集》《放吟山海》《壯遊中華》《史詩與情歌》《山水秋波》《美情時空》,專著《麗江史話》《香格里拉史話》《學海釣珠》等30餘種。作品曾獲全國第一、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一等獎,1991年全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三等獎,全國首屆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論文獎,雲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雲南省文藝獎、優秀創作獎。2018年11月,《楊世光文集》11卷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楊世光】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楊世光】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第308期◇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與本號無關。

【楊世光】東巴經神話的類別與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