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秘魯和中國一直淵源頗深,是整個南美和中國關係最為緊密的國家,沒有之一。之前就聽很多人提到過,出現在新聞裡的秘魯人,不少人的臉上帶有華人或者說是亞洲人的影子。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前往馬丘比丘的火車上的乘務員

今天的秘魯大約有3200萬人口,華人數量占人口總量約1%,算上有中國血統的華裔,總量至少是全國總人口的1/10,總數超過300萬。華人在秘魯的政界,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具有超高的影響力,秘魯全國上下也對華人甚至中國遊客都非常友好,甚至聽過有人稱秘魯是南美洲的“巴鐵”。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前往馬丘比丘的全景天窗列車

拿秘魯和巴基斯坦比,未免有些牽強了,畢竟相距太過遙遠(中秘直線距離至少1.7萬公里)。就算是全球一體化、交通便利的今天,從中國乘飛機前往秘魯最快也需要22個小時(大多在美國或歐洲轉機),秘魯怎麼會有那麼多華裔呢?

在利馬老城區打太極的當地人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一切還要從19世紀當時的國際背景說起:1821年,秘魯在何塞·德·聖馬丁的領導下脫離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宣佈獨立,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建設。但當時全國人口不足200萬,隨之而來的廢止黑奴的法令更讓勞動力捉襟見肘。1840年中國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老百姓總要有口飯吃,東南沿海城市的人就率先遠渡重洋。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被騙到海外的勞工。1847年第一批“契約華工”從澳門出發,橫渡太平洋,經過數月才有75人抵達秘魯。1849-1874年間抵達秘魯的華工超過了10萬,然而有10%的勞工在途中就已喪命,葬身大海。更為悲慘的是,那時候通訊極不發達,這些勞工都是以“出國能掙錢”的藉口被騙去的,他們抵達秘魯後從事的都是挖鳥糞、墾荒、採礦修路等重體力活,待遇極差。到了19世紀70年代,華工們奮起反抗並向清政府上書。在多方壓力和協商下,清政府於1874年就與秘魯建交,同年6月24日簽訂了《中秘友好通航條約》,秘魯釋放了全部勞工,華工們成為了自由人。

然而,當時的清政府更是風雨飄搖,華工們大多也沒歸國,就在秘魯尋求生存機會。他們大多數就像今天在海外的華人一樣,從事開餐館、雜貨鋪等一些商業活動,同鄉親友也遠渡重洋來到秘魯。勤勞的中國人很快就融入到了秘魯社會中,不僅能夠養活自己,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也不斷提高。由於絕大部分華人都是男性,就留在秘魯與當地人結婚成家,代代相傳,所以今天在秘魯不少當地人都帶有華人的基因。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不僅於此,秘魯的很多地方都帶有華人的痕跡。我在秘魯旅行的時候遇到當地人,他們聽說我是從中國來的,也極為熱情友好。我在秘魯中部前往馬丘比丘的聖谷“歐雁臺(Ollantaytambo)”小鎮曾遇到過幾名當地人,其中有一個人會英語,就成了我和其他人之間的“翻譯”。得知我來自中國,他們就“爭著”跟我說很喜歡中國,告訴我說很多秘魯人都是中國人的後裔。他們指著其中一個人說,他的外祖父就來自中國,又指著另一個人說,他的祖父來自越南。畢竟,越南有一部分人也是中國的後裔啊。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巍峨綿長的安第斯山脈縱貫秘魯南北,從西海岸一直到中部山脈海拔不斷攀升,地形愈加崎嶇複雜,資源也就越來越匱乏。再加上極端多變的氣候,千年前的印加祖先靠天吃飯,戰勝了自然存活下來,有了一代代的印加血脈。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和無窮的智慧與自然鬥爭,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遺產。印加人的祖先,也是曾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大約在1.1萬年前,海平面下降,他們越過了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大陸,並在此生根繁衍。所以,今天看到的印加人的後裔,雖然皮膚因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而變得黝黑,加上黑頭髮黑眼珠,仍然能看出幾分亞裔的影子。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我想,一定是因為華人把中華美食帶到了秘魯併發揚光大,大部分移民至秘魯的華人都來自中國南方,走到哪都要先滿足口腹之慾的中國人,不僅有愛吃會吃的天性,還發揮了南方人善於經商的傳統。秘魯的美食絕對是我在國外旅行中最適合“中國胃”的,沒有之一。

別看今天的秘魯經濟比較落後,但由於氣候和地形多變,物產豐富。在秘魯的街頭遍佈寫有“

Chifa”招牌的中國餐館,是中華料理在秘魯的一種變體。早期廣東人說“食飯(Chi Fan)”的發音,演變成西班牙語的讀法。“Chifa”是華裔為了迎合秘魯人口味,因地制宜使用當地食材,對傳統中餐進行改良的產物。再加上歐美國家的移民帶來各式菜餚,取其精華與當地食材重新混搭,絕對是不容錯過的極致享受。國際美食界把秘魯美食看作和中國、意大利、法國等平起平坐。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不僅於此,秘魯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掛著“銀聯”的標誌,可以直接刷中國的銀行卡。畢竟這不是在亞洲,而是萬里之外的南美啊!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雖然秘魯國土面積不算大,但自西向東地形多變,旅遊資源豐富。它就像一部史詩鉅著,有著太多的篇章等著你去細讀品味。每一扇古老大門、每一塊牆磚裡都藏著一塊這個拉丁美洲古國曆史的神秘拼圖。每一個來過這裡的人,都能夠拼出屬於自己和秘魯的獨家記憶。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許多人對於秘魯的瞭解只是那個“一生要去一次的50個地方之一”的馬丘比丘,其實,秘魯遠遠不止一個馬丘比丘。我總結了秘魯值得旅行的五個部分:

1、利馬(Lima):

作為秘魯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這裡居住著秘魯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雖然瀕臨太平洋,卻是著名的“無雨之都”。它是秘魯的交通樞紐和文化中心,現代化的摩天大樓瀕臨殖民地風格的破敗建築,井然有序的公寓樓旁是古老金字塔的廢墟。海邊的懸崖上可以乘坐滑翔傘飛過富人區的別墅……這座貧富差距極大的城市,富人區地面上潔淨的看不到一片落葉,貧民區的房屋層層疊疊一直堆到山上。儘管雜亂無章,卻亂的十分“接地氣”。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利馬市中心的第一條“唐人街”始建於1850年,到19世紀末華商就已經遍佈秘魯全國。利馬的中國城(El Barrio Chino/China Town)與中央市場相連,高大的牌坊上書“天下為公”。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建議時長:1-2天

旅行須知:

建議住宿在利馬的富人區Miraflores,秘魯所有出租車都不打表,上車前談好價格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2、庫斯科(Cusco)+馬丘比丘(Machupicchu):

庫斯科,印加帝國昔日的都城,整座城市宛如一座露天博物館,西班牙殖民者並沒有完全摧毀印加人的神廟,而是在它們的基礎上建造起自己的教堂。印加人有著極高的建築水平,可以把石塊打磨堆砌得連一張紙也塞不進去。這裡有靠和遊客合影掙錢的印加婦女,有呆萌的羊駝,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歷史的迭代,記錄著這座古老城池的風雲變幻。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藏身於高原和山脈間的馬丘比丘,其具體用途至今仍是個謎,比較達成共識的是印加帝王度假和祭祀之地。印加帝國覆滅後,因交通不便在叢林裡沉睡了三百多年。直到20世紀初,馬丘比丘的神秘面紗才被國家地理等雜誌揭開,從此享譽世界,成為秘魯旅遊的名片。塵封百年的遺蹟上空,彷彿有印加魂靈繚繞在雲端。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此外還有從庫斯科出發的聖谷,途徑不少印加古鎮和農田,可以近距離接觸當地人的特色生活。

建議時長:3-5天,遊覽庫斯科+聖谷+馬丘比丘,但不含印加古道徒步

注意事項:庫斯科海拔3600米,旅行者務必注意高原反應,提前吃“紅景天”等抗高反藥物。

3、普諾(的的喀喀湖)Puno

由秘魯和玻利維亞“共享”的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第三大湖,在古印加人的眼中被看作“聖湖”,海拔達3800米。這裡有神聖純潔的高原湖景,也有身著傳統豔麗服飾的人民。印加人因地制宜,在湖邊用金色蓬草編船隻,搭建房屋,他們的後裔也沿襲了這一生活習慣。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建議時長:1-2天。

4馬爾多納多港(亞馬遜雨林)

提到“亞馬遜”,許多人都會想到巴西。其實,世界第二長河亞馬遜河的發源地就在秘魯,蜿蜒的河岸兩側就是動植物的天堂。雖然秘魯境內的亞馬遜雨林只佔整個雨林的13%,卻因開發程度低,旅遊業的限制,使得這裡的亞馬遜風光比巴西更美,也更加原生態,絕對是探索雨林的最佳選擇,而且價格還更便宜。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建議時長:4-7天

注意事項:務必接種黃熱病疫苗,雖然秘魯旅行入境時,接種的“小黃本”不是必選項,但如果前往雨林地帶還是建議提前接種。

5、納斯卡(Nasca)

距離利馬7個小時車程的伊卡(Ica)大區,以納斯卡地畫(Nazca Lines)聞名於世。曾有人評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書”。這些繪製在寸草不生、人跡罕至的荒漠裡的納斯卡地畫,大部分建於公元前300年-前200年間,是將地表褐色岩層颳去10-15釐米的深溝組成的幾百個線形圖案,主要以動植物為主。在20世紀飛機發明後才被世人重新發現,作用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天文日曆,有人認為是祭祀用途。一隻108米長的捲尾猴,一隻46米長、腿上生殖器都清晰可見的大蜘蛛,還有對著天空揮手的“宇航員”……茫茫荒原上,這些巨大的地畫宛如外星人的傑作。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觀賞納斯卡地畫必須乘坐小飛機,在納斯卡的酒店、旅舍都可以代訂。

和中國關係最友好的這個南美國家,為何至少10%人口是華裔?

建議時長:1天

注意事項:觀看地畫的小飛機都只有上午飛行(因為氣流較緩),乘坐前儘量不要吃早餐

===================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本文參與 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