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呢?風口到哪去了?你已經多久沒有再聽到風口這個詞了?

扒指算算,已經多久沒有再聽到“風口”這個詞了?自打共享單車從盛而衰,眼見它樓起,眼見它宴賓客,眼見它樓倒塌。資本變得更加理性,錢不好融了,業不好創了,LP找GP要回報了,P2P扎推輪流爆了,小米、美團等公司扎堆上市了,這些消息不絕於耳。在創業的或者打算創業的,在投資的或者打算進投資圈的,在這炎炎熱日,卻能感受得到從心底到四肢透發出的涼意。

風口呢?風口到哪了?

程維做滴滴時,深感創業投資所能帶來的高額的回報,簡直秒殺了賣白粉賺的錢。時逢14、15年,彼時資本手握巨金,兩眼望穿,雙眼中散發著對創業項目的渴求。實體業回報低,金融內不停的打圈,互聯網在阿里、騰訊等的襯托下,儼然成為了新貴。一個App開發後,迅速推向市場,經市場驗證不停的迭代,只要市場夠大,用戶群體夠廣,想象中的病毒式傳播(其實是一眾苦逼的地推),帶來用戶S線的增長,短期內捨棄利潤,追求市場率的佔有,燃燒式的補貼,淘汰小眾玩家,還有美其名曰培養用戶習慣...

再者,做投資人比做創業者看起來更加的高大上,有錢的是爸爸,選擇權、話語權更大,導致熱多的企業家,有精力的自己兼做投資人,沒精力的投錢進機構做LP。14、15年投資圈內陌生人頭遄動,創業項目估值成幾倍的增長,一眾老牌投資人不停的感慨,社會環境變了!

風口嘛!雷軍口中吐露,“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本是講要順應潮流,不要做逆流而上,抵擋大勢的事。很有道理的一句話,玩著玩著就玩脫了,精明的投資人和創業者發現創業項目只要被冠上“風口”二字,估值、融資速度和融資金額都是成指數倍的增長。而新生代的投資人哪能看得懂老牌投資人的套路, 一個個的名詞、一條條的數據擺出,新貴投資人根本被老牌投資人忽悠著走,還樂呵呵!這不,除了從併購和IPO中獲取套現,這下還多了接盤俠。某個投資人在多次投資小黃車,併為其多次站臺背書後,不也是通過這條途徑,套現走人,高額回報的嘛,哈哈!

再者,從14、15年到現在,已有長達三年的時間。無論是風口上的哪隻豬,都到要檢查肥瘦的情況了!時間最能檢驗真理,數據最是客觀公正,任你當初說的天花亂醉,都到了拿出來溜溜的時候!除了那些果真是剛需,確實改變提高了網民的生活方式,活著還算個樣子,而那些站在偽需求風口的豬,一個個早已經自我墜落。

數據啊,看你的數據啊!用戶數量,日活、月活,付費用戶量,增長變化量,盈利途徑等等,都是客觀公正的,然而再加上當初所忽視的評價指標和惡性競爭,當初想的那麼美的事物,都成了奄奄一息。LP錢投出去,總要找GP要回報的啊,投的項目死的死,慘的慘,拿什麼向LP交代!現在想想老牌投資機構,依舊活得很好、很美,而新貴們,則支撐了創業者、供養了老牌投資人的回報,真的是恨透了“風口”這個詞!誰再提“風口”,是要被追著打的。

更關鍵的是錢沒了!錢呢?錢到哪去了?

在這一波買房潮中,居民槓桿倍增,大都成了新時代的“負二代”,再加上新一代是互聯網原住民,信息暢通、接受程度高,受教育水平高,更加追求商品的品質和服務的優劣...總之,也就是傻子不多了,那種粗放式的生產加賣的方式不行了,再加上一眾企業同質化嚴重,供大於求,導致競爭激烈,產品賣不出去或者利潤微薄,難以支撐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或者維持現有的狀態!企業家手裡也沒錢了,銀行老債為還,新債難求,空有轉型的心,而無轉型的力,真是悲哀!

居民,受著理財思想的灌輸,錢的增值要跑過貶值的速度,一眾理財平臺應運而生。最為矚目的為屬P2P,這個號稱連接借和貸的雙方,做著信息匹配的平臺,靠著遠遠高於銀行的回報率,吸引著一批又一批人的投入。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沒有實體的辛苦回報,靠著旁氏騙局的支撐,死成了早晚的事。接著就像是踩了雷,一個接著一個爆,爆得沒投的人膽戰心驚,投的人痛哭流涕...

而特朗普上臺,反全球化趨勢嚴重,中美貿易摩擦增多等,市場上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是烏雲籠罩,透露著貧窮,一大波創業公司急著趕著上市的最後一班車。

創業嗎?創業還是上班?想清楚了嗎?

當初在孵化機構,偷偷叫著,“Hi,兄弟,我這有個絕妙的點子,你幫我開發出來,我給你20%的股份,怎麼樣?”的一波人,早已經老老實實扛著鋤頭回家種田了!而你呢?還在糾結創業還是打工嗎?說實話,創業也好,打工也罷!整體的趨勢都是往理性的趨勢越加的發展,像當初的那種補貼培養市場的方式,像那種喝茶看報的上班生活,在未來都是要被資本和人工智能淘汰的!

所以,做好自己,做好事情,創業或打工,都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